《塵與業》卷一.造夢_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

(一)託夢現象

一、現象的存在:宗教與民俗中的「託夢」

沈介查閱古今案例,發現「夢被傳遞」的信念橫跨文明:

古代的神諭、祖靈的告誡、冤魂訴冤、甚至現代命案調查裡的「死者托夢」。

夢,成為一種**資訊被感知、但無法驗證的溝通形式**。

這現象在人類文化中高度穩定——不因科學進步而減少。

--- 

二、可觀察的共同點:

沈介試著用科學家的方式歸納出「託夢事件」的共通特徵:

1. 通常發生於:重大情緒事件後(死亡、遺憾、信仰危機)。

2. 被託夢者往往是:與事件有關聯的人——親屬、信徒、或情緒牽連者。

3. 所謂的「夢境內容」往往與現實訊息部分吻合,形成強烈的真實感。

   這讓他懷疑:託夢是否與潛意識中的記憶共振有關?

   一種情緒頻率的交感——而非靈異傳輸。

---

三、理論假設:夢的可塑性

他提出一個假設:

> 「夢的形成,可能受到潛在訊息場的干擾。
當情緒頻率極高時,人腦的接收閾值改變,產生跨個體的記憶共鳴。」

換言之,所謂「祖靈顯夢」或「死者託夢」,在神話之外,

可能是一種『情緒訊號共振的自然現象』。

不是外界靈體介入,而是人類神經網路之間的「情感共振」。

--- 

四、實驗困境:科學無法重現

他很快就意識到問題所在:這類夢的「誘發條件」無法設定。

你不能隨機製造一個「亡者的情緒場」,也無法讓人真實相信某人託夢。

而被託夢的人往往具有特定特質:目前也是一個未知領域。

這些條件無法人工複製——
因此「夢的可塑性」雖在理論上成立,卻無法被實驗驗證。

---

(二)催眠

沈介第一次對「催眠」產生興趣,是在研究院的一場臨床演示。

那是一位心理醫師帶來的合作實驗,主題是「創傷記憶的重構」。

在狹窄的實驗室裡,一名受試者被安置在可調式座椅上。

燈光被調得很暗,空氣裡瀰漫鎮定劑的氣味。

醫師的聲音平緩,幾乎沒有起伏,像一條延伸進潛意識的細線。

沈介坐在觀察室裡,看著監視器上的腦波圖。

那是一種熟悉卻詭異的律動——
前額葉的防禦電位漸漸下降,α波與θ波在中樞區間出現疊合。

那意味著:自我防衛正在被暫時關閉。

> 「放鬆,讓思緒自由流動……你現在回到那一天,聽見什麼?」

受試者開始回答,聲音帶著微微顫抖。

他描述的並非真實場景,而是混合記憶、想像與幻覺的片段。

醫師沒有糾正,只是不斷引導。

沈介注意到,受試者的腦波頻率逐漸與醫師的語速同步。

這證實聽覺導入現象,大腦意識似乎沒有防備的在接受誘導干擾。

---

催眠與託夢,或許本質相近。

兩者都屬於意識被開啟、外力介入的狀態。

前者可預備、可控制;後者不可預測、不可重現。

他在筆記裡寫下:
> 「催眠,是有意識的託夢。託夢,是無意識的催眠。」

這句話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

如果意識防衛能被打開,那麼潛意識就能成為一個通道。

在那個通道裡,語言不再只是符號,而是一種能被接收、轉譯的訊號。

---

根據醫學資料,人在進入睡眠時的最後感官是『聽覺』;在甦醒時,它又是最早恢復的。

聲音,是人類意識最早學會辨識、也最晚放手的感官。

如果夢境能被聲音誘導,那麼——
或許某種頻率的語音、電場或磁波,也能重新塑造夢的內容。

然而問題在於:人不是永遠願意被干預的。

催眠成功的前提,是被催眠者主動放棄部分意識控制權。

這正與託夢現象的特徵相反——被託夢的人,往往並未準備好。

他推論,也許託夢之所以能發生,是因為被託夢者的「意志閘門」先天較弱,

或在極端情緒下產生暫時開口。

而這樣的生理或心理結構,目前在醫學上仍屬於『空白領域』。

---

沈介在研究筆記裡畫下一行線條,

像是一道通向未知的波形:
> 「若夢能被干擾,就能被設計。若能被設計,便能被製造。」

他看著那些腦波曲線在螢幕上閃動,心中生出一種微妙的不安——

他知道,這不再只是觀察人類夢境的實驗,而是準備『創造夢』的第一步。

接續➡ 第八章|藥物協助的必要性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楓學院➡詩無界◆話無邊
8會員
459內容數
《無界》 不是容納一切, 而是不再劃線。 寫詩、寫人、寫風聲裡的失語者。 寫黑色的幽默、夜市的低鳴、 寫那些說不出口的念頭,與不該存在的存在。 不屬於哪一邊,所以哪裡都是入口。 這裡是——無界。 這裡沒有主題,只有撞牆。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答非所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2025/10/25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五章|夢的界限 --- (一)夢的界限 他開始著手實驗。 在實驗室裡,牆上掛滿各種腦波監測圖,像是城市的夜景被攤平。 沈介在筆記上寫下一行: > 「夢是一種頻率,不是一個事件。」 --- 他先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模擬「睡眠中的腦波環境」。 他找來兩組受
2025/10/25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五章|夢的界限 --- (一)夢的界限 他開始著手實驗。 在實驗室裡,牆上掛滿各種腦波監測圖,像是城市的夜景被攤平。 沈介在筆記上寫下一行: > 「夢是一種頻率,不是一個事件。」 --- 他先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模擬「睡眠中的腦波環境」。 他找來兩組受
2025/10/24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四章|大腦的訊號 (一)公園的收音機 --- 那天早上,沈介難得離開研究院。 他走到市中心一座老舊公園裡,空氣裡有一種溫吞的霧, 像是昨夜的夢還沒散去。 草坪邊的長椅上,一位老伯正坐著, 一台收音機放在膝上,音量開得很大。
2025/10/24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四章|大腦的訊號 (一)公園的收音機 --- 那天早上,沈介難得離開研究院。 他走到市中心一座老舊公園裡,空氣裡有一種溫吞的霧, 像是昨夜的夢還沒散去。 草坪邊的長椅上,一位老伯正坐著, 一台收音機放在膝上,音量開得很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夢境探索是一場深入潛意識的奇妙旅程,反映我們的內心。夢的結構包括場景、劇情、象徵和情緒。場景如學校象徵挑戰,家代表安全感;劇情通過具體情境表達情感和願望;象徵物如動物和顏色則承載特定意義;情緒在夢中被放大,揭示內心掙扎與渴望。透過解析夢境,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並找到生活中的答案。
Thumbnail
夢境探索是一場深入潛意識的奇妙旅程,反映我們的內心。夢的結構包括場景、劇情、象徵和情緒。場景如學校象徵挑戰,家代表安全感;劇情通過具體情境表達情感和願望;象徵物如動物和顏色則承載特定意義;情緒在夢中被放大,揭示內心掙扎與渴望。透過解析夢境,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並找到生活中的答案。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常有人說夢裡什麼都有,這不一定是真的,是需要練習在夢境完成任務,那麼吸引力會帶你從夢境想的,容易在實際生活完成。 上一篇〔修行睡眠路徑|第三隻眼|松果體|荷魯斯之眼〕提到入睡方式,接下來要做什麼夢,是可以自行安排,這是神秘力量也是能量轉換指引,當現實生活中,可能想讓人、事、物發展成自己想要
Thumbnail
常有人說夢裡什麼都有,這不一定是真的,是需要練習在夢境完成任務,那麼吸引力會帶你從夢境想的,容易在實際生活完成。 上一篇〔修行睡眠路徑|第三隻眼|松果體|荷魯斯之眼〕提到入睡方式,接下來要做什麼夢,是可以自行安排,這是神秘力量也是能量轉換指引,當現實生活中,可能想讓人、事、物發展成自己想要
Thumbnail
神奇的是,我都是夢到陌生人居多,周遭的人比例非常少,我問過我同事,他反而常夢到周遭的人,所以是我喜歡向外連結嗎? 沒想到思維跟能量還有行為的改變,竟然變化自己夢境如此深刻。那令你們的印象深刻的夢境是什麼呢?
Thumbnail
神奇的是,我都是夢到陌生人居多,周遭的人比例非常少,我問過我同事,他反而常夢到周遭的人,所以是我喜歡向外連結嗎? 沒想到思維跟能量還有行為的改變,竟然變化自己夢境如此深刻。那令你們的印象深刻的夢境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多夢的人。從小到現在都是。 或許有人會問,夢是什麼樣的夢? 如果我將啟發前跟啟發後的夢境敘述出來,我相信看過後絕對是感覺差異超級大! 感覺不同是從2023年開始,到底是有什麼不同? 我來分享一下之前的自己。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多夢的人。從小到現在都是。 或許有人會問,夢是什麼樣的夢? 如果我將啟發前跟啟發後的夢境敘述出來,我相信看過後絕對是感覺差異超級大! 感覺不同是從2023年開始,到底是有什麼不同? 我來分享一下之前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對潛意識的影響,並呼籲讀者注重現世,專心演出當下的角色,轉化負面能量,並放下前世的執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對潛意識的影響,並呼籲讀者注重現世,專心演出當下的角色,轉化負面能量,並放下前世的執著。
Thumbnail
你的夢是你自己的造作,上帝沒有看到你的夢,也不鼓勵在他選擇的時刻你去放棄夢境,而加深你以夢境為真的信念。因為實相世界中沒有時間存在,因此,你認為自己昏睡了的那一刻,與你必須選擇醒過來的那一刻,都是同一個時刻,夢境和醒來都是同一個時刻。 你目前參與的過程是記起你的真我,就是愛的一種表達。
Thumbnail
你的夢是你自己的造作,上帝沒有看到你的夢,也不鼓勵在他選擇的時刻你去放棄夢境,而加深你以夢境為真的信念。因為實相世界中沒有時間存在,因此,你認為自己昏睡了的那一刻,與你必須選擇醒過來的那一刻,都是同一個時刻,夢境和醒來都是同一個時刻。 你目前參與的過程是記起你的真我,就是愛的一種表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