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與業》卷一.造夢_第八章|藥物協助的必要性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八章|藥物協助的必要性

---

K-17 是實驗室登錄的第 17 號受試者。

有酬勞、簽署保密協議、不得洩露任何與「造夢計畫」相關的資訊。

他被安排在隔音室裡,身上貼滿腦波電極、心律貼片與肌電感測器。

沈介在外控室透過監視器觀察他,螢幕上流動著如呼吸般起伏的波形。

> 「造夢之前,我們得先理解什麼是『被夢影響』。」

> ——沈介,研究筆記 06.1

---

 一、誘導前的設計

沈介並未立即啟動全系統,而是先嘗試「共振誘導」階段。

他要驗證一個假設:
若夢是一種腦內自生的頻率,是否也能被外部訊號干擾、共振?

實驗室的低頻喇叭播放著經過濾波處理的白噪音,頻率控制在 3Hz 至 8Hz 之間。

這是典型的θ波範圍——人類進入夢境前的腦波節奏。

再配合微量鎮靜藥物與呼吸節奏指導,讓 K-17 的大腦逐漸「對準」此節奏。

沈介筆記:

> 聽覺是人類在進入睡眠中最後關閉、卻最先甦醒的感官。

> 若聲音能影響夢的生成,那麼夢就不是全然的內在事件。

---

 二、夢的可塑實驗

約三十分鐘後,K-17 進入穩定睡眠階段。

腦波儀的數值開始呈現出規律的緩波與間歇性突波。

這時,沈介在環境音中加入一段模糊語音——

一句幾乎聽不清的低頻錄音,只能被潛意識辨識為「指令音」。

理論上,這不該有任何意識反應。

但螢幕上卻出現了異常波形:

在K-17的右側顳葉區出現了一串不屬於自然睡眠的同步振盪。

像是大腦在某個瞬間「接收到」一個外部的訊息頻道。

沈介記下觀察:

> 若夢可被聲音調製,那它便具有可塑性。

> 若可塑,則可設計。

> 若可設計,則可製造。

---

 三、藥物的必要性

經過十七次測試後,沈介發現一個重點——

被催眠暗示接受度低的受試者,夢中幾乎無反應;

而當鎮靜濃度稍升,意識防衛被削弱,

夢境的受干擾程度便大幅上升。

筆記記錄:

> 「夢的可塑性」與「意識防衛」成反比。

> 若要讓造夢機穩定運作,必須搭配藥物誘導期。

> 精神科醫師稱之為「誘導階段」,我稱之為「夢的閘口」。

---

 四、邊界的試探

實驗進行到第四週,沈介開始測試「雙向誘導」——

讓儀器同時輸入聲波與磁波訊號,看是否能在不同層次上影響腦區。

結果顯示,在多重干擾下,大腦會出現極短暫的「波紋重疊期」。

在那一瞬間,受試者的 REM 腦波與外部節奏完全一致,

如同共振的音叉——

夢與機械,似乎在那個剎那,互相「聽見」了對方。

沈介在當天的筆記裡寫下:

> 若能記錄下夢的這一刻,

> 人類或許將第一次看見「被製造的夢」。

---

【章末語】

那一夜,實驗結束後,沈介關掉所有監控螢幕。

控制室的黑暗裡,只剩下儀器逐漸冷卻的微光。

他凝視著那條尚未歸零的波紋——

它仍在輕微振動,像是某個未完成的呼吸。

他知道,那不是錯誤訊號。

那是一個夢,正在等待被喚醒。

接續➡ 第九章|儲存夢境的理由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楓學院➡詩無界◆話無邊
8會員
459內容數
《無界》 不是容納一切, 而是不再劃線。 寫詩、寫人、寫風聲裡的失語者。 寫黑色的幽默、夜市的低鳴、 寫那些說不出口的念頭,與不該存在的存在。 不屬於哪一邊,所以哪裡都是入口。 這裡是——無界。 這裡沒有主題,只有撞牆。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答非所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 (一)託夢現象 一、現象的存在:宗教與民俗中的「託夢」 沈介查閱古今案例,發現「夢被傳遞」的信念橫跨文明: 古代的神諭、祖靈的告誡、冤魂訴冤、甚至現代命案調查裡的「死者托夢」。 夢,成為一種**資訊被感知、但無法驗證的溝通形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 (一)託夢現象 一、現象的存在:宗教與民俗中的「託夢」 沈介查閱古今案例,發現「夢被傳遞」的信念橫跨文明: 古代的神諭、祖靈的告誡、冤魂訴冤、甚至現代命案調查裡的「死者托夢」。 夢,成為一種**資訊被感知、但無法驗證的溝通形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2025/10/25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五章|夢的界限 --- (一)夢的界限 他開始著手實驗。 在實驗室裡,牆上掛滿各種腦波監測圖,像是城市的夜景被攤平。 沈介在筆記上寫下一行: > 「夢是一種頻率,不是一個事件。」 --- 他先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模擬「睡眠中的腦波環境」。 他找來兩組受
2025/10/25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五章|夢的界限 --- (一)夢的界限 他開始著手實驗。 在實驗室裡,牆上掛滿各種腦波監測圖,像是城市的夜景被攤平。 沈介在筆記上寫下一行: > 「夢是一種頻率,不是一個事件。」 --- 他先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模擬「睡眠中的腦波環境」。 他找來兩組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作真的是很奇妙,最近臣書寫得順,大概跟這個靈感概念有關,就是被進入的身體,其實是進入者的卵鳥籠/貞操帶的概念。我也不曉得大宇宙靈感銀行有沒有被人提領過這個,反正寫著寫著冒出來這個念頭,我自己都很訝異。不過這真的要是鑰君〇号鎖臣一号,才能完成,這已經跟一般大部分的情況相反。 偽犬誌開了新的年度
Thumbnail
寫作真的是很奇妙,最近臣書寫得順,大概跟這個靈感概念有關,就是被進入的身體,其實是進入者的卵鳥籠/貞操帶的概念。我也不曉得大宇宙靈感銀行有沒有被人提領過這個,反正寫著寫著冒出來這個念頭,我自己都很訝異。不過這真的要是鑰君〇号鎖臣一号,才能完成,這已經跟一般大部分的情況相反。 偽犬誌開了新的年度
Thumbnail
深吸一口氣到滿後,再吸一口氣。憋氣一下,再緩緩把氣吐出。 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重新開機,那就先把所有程式都關掉試試。 每次看著腦科學與心理學的書,一邊解構著自己如何運作,一邊深深確信, 我們都是某個高不可測的存在製造出的超高級機器人。
Thumbnail
深吸一口氣到滿後,再吸一口氣。憋氣一下,再緩緩把氣吐出。 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重新開機,那就先把所有程式都關掉試試。 每次看著腦科學與心理學的書,一邊解構著自己如何運作,一邊深深確信, 我們都是某個高不可測的存在製造出的超高級機器人。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元辰宮進行催眠療癒初體驗的過程,包括宇宙飛船之旅、心情整理師的解析等。文章內容豐富、詳細,充滿了心靈及療癒元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元辰宮進行催眠療癒初體驗的過程,包括宇宙飛船之旅、心情整理師的解析等。文章內容豐富、詳細,充滿了心靈及療癒元素。
Thumbnail
這個虛擬世界的「創造者」到底是誰?這樣亂搞的意義又是什麼? 根據極其有限的資訊,加上小強腦補拼湊出的推測如下: 自己在意外發生後進入「腦死」狀態,小舞透過管道讓自己進入日本某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藉由電極刺激,讓自己進入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中「生活」,至今已經過九個月。
Thumbnail
這個虛擬世界的「創造者」到底是誰?這樣亂搞的意義又是什麼? 根據極其有限的資訊,加上小強腦補拼湊出的推測如下: 自己在意外發生後進入「腦死」狀態,小舞透過管道讓自己進入日本某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藉由電極刺激,讓自己進入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中「生活」,至今已經過九個月。
Thumbnail
🍀🍀🍀fumi老師:❤️❤️❤️ 🥰🥰🥰學生的靈氣療瘉報告中,目前客戶的心理壓力以及遇到的問題點,從今生的生命議題都能夠在報告裡看到真正糾結的地方。 😅😅😅對於自己的枷鎖阻礙夢想的行動力,一直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沉重期望,再到出生的生命印記看到了許多負面的能量,整份完整的報告裡就能
Thumbnail
🍀🍀🍀fumi老師:❤️❤️❤️ 🥰🥰🥰學生的靈氣療瘉報告中,目前客戶的心理壓力以及遇到的問題點,從今生的生命議題都能夠在報告裡看到真正糾結的地方。 😅😅😅對於自己的枷鎖阻礙夢想的行動力,一直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沉重期望,再到出生的生命印記看到了許多負面的能量,整份完整的報告裡就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