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遠望阿彌陀棚,有人在裡面坐著,看外型,不是南翁,走進棚子,我有點訝異,此刻,四點不到,追劇先生正在看微短劇,根據記憶,他總是6:00前後,拎著便當出現。
揮手與他打招呼,我先架設好攝影機,然後開始寫作。
出門前,我在想,待會兒要寫什麼?我內心還有一堆主題,過去雖然天天寫作,但常有突發的靈感,當時一天寫兩三篇,我覺得夠多了,所以一直記在心內,想說等有空再寫。
只是我想,寫作這件事,如果當下內心沒有對應的感受,也算是合適的寫作時間嗎?
之前,我總是先寫最有感的題材,因為整個人的心緒都在主題上,更能掌握整個脈絡,寫起來一氣呵成。
最近,因為事情變多,寫作的時間受到排擠,特別是寫程式,這是十分耗時的活動,我可以一整天都在編碼,只有吃飯才會停下來,甚至連日熬夜,最近幾天,我依然不斷在寫新功能,摸索新技術。
但代價是,這幾天,我內心十分散亂,閒下來就各種念頭不斷,睡覺也常做夢,因為我花太多時間寫程式,所以總是累到不行才上床,根本沒空靜坐,
寫程式與寫作,內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作模式。
寫程式,像是在組合積木,要用組出一座樂高城堡,必須先把目標切割成大小單元,先組個瞭望塔樓,再完成外圍城牆,接著把各單元組裝在一起,這時候,還要補上一些連接的小方塊,從頭到尾,都是邏輯。
寫作,卻像是在探索,想寫的內容,雖然早就在內心醞釀著,但只是隱約有個大方向,下筆後,只能讓內心的感受去引導寫作的方向,如果稍微卡住了,先重溫一開始的心情,回顧已經寫好的,就能找到方向繼續寫下去,一直到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