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嶼之心,尋找感恩的萬千光影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1.0 序言:一念感恩,看見世界如琉璃光

我溫柔地想問,親愛的朋友,當我們談論「感恩」時,心中浮現的是什麼呢?它是否僅僅是一句禮貌的「謝謝」,或是在特定節日裡的儀式?在我看來,感恩是一份更深邃的心靈品質,一種能轉化我們觀看世界方式的內在光明。

古人說,「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恩之心,就像那亙古不變的天邊明月;而我們生活的土地,就是那千萬條映照月影的江河。在台灣這座美麗的島嶼上,因著不同的風土、歷史與人情,這份共同的感恩之心,也映現出千萬種不同的溫潤光彩,每一道光影,都是一條通往寧靜的蹊徑。

這將是一趟溫柔的行旅。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條路,從北到南,由西至東,去探訪那些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感恩之心。我們將看見,它如何在北部的都會叢林中,化為一種無聲的秩序;如何在台灣中部的煙火人間裡,凝聚成一股行走的熱情;如何在南國溫暖的陽光下,烹調成一席分享的盛宴;又如何在東部壯闊的山海之間,沉澱為一種萬物共生的寧靜。

raw-image


--------------------------------------------------------------------------------

2.0 北部之心:秩序的溫柔,現代都會的無聲契約

每日,當超過兩百萬人次的腳步在台北捷運系統中流動,一個小小的奇蹟正在發生。在這座亞洲最乾淨的大眾運輸系統之一的車廂裡,我們看見了一種現代都會獨有的、理性的感恩——我稱之為「秩序的感恩」。

這份世界級的潔淨與有序,並非憑空而來。它是「制度管理」與「乘客自律」溫柔交織的成果。起初,「黃線內禁止飲食」的規定,或許只是一項外部的約束;在我看來,這項嚴格的規定,就像是一種現代都會的「戒律」(precepts)。然而,當每一位乘客都親身體驗到那份沒有食物殘渣、沒有傾倒飲料的清爽品質時,遵守規定便從一種義務,悄然內化為一份共同守護的榮譽感,一紙無形的社會契約。這份集體的自律,便昇華為一種無需言語的「共修」(group practice)。

在這份契約背後,更有著許多人無聲的付出:

  • 隨車清潔:當列車駛抵終點,清潔人員在短短幾分鐘的折返時間內,如風一般迅速地整理車廂,讓下一批乘客彷彿踏入全新的空間。
  • 深夜地毯式清潔:在城市沉睡之後,他們更進行著地毯式的深度清潔,不放過任何一個通風口或軌道縫隙。

在我眼中,台北捷運不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座「流動的淨土」(Flowing Pure Land)。它之所以成為淨土,正是因為現代的「戒律」與公民的「共修」在此交會。它向我們證明,即使在最繁忙、最疏離的都會生活中,當每一個人都願意為共同的福祉付出一點點自律與珍惜時,我們便能共同創造出一片清淨、莊嚴的公共空間。北部的感恩,正體現在這份對集體協作所創造出的高效、潔淨與有序的深刻體認與珍惜之中。

如果說,北部的感恩,是將月光映照在一片平靜無波的人造都會水庫上,映現出清澈、冷靜而規整的圖樣;那麼,中部的感恩,則是將同一輪明月,映照在一條由眾人願力匯成的、溫暖而強大的河流之上。

--------------------------------------------------------------------------------

3.0 中部之心:行願的熱忱,眾人一步一腳印的無私奉獻

每年初春,台灣中部都會上演一場撼動人心的盛事——大甲媽祖遶境。這是一場將內心信仰轉化為具體行動的旅程,一種充滿動能的、我稱之為「行走的感恩」。

請想像這樣的場景:

  • 一場艱苦的行旅:在長達九天八夜、超過三百公里的徒步路程中,數十萬信眾不分男女老幼,用雙腳丈量著對信仰的虔誠。
  • 一場無私的布施:沿途的居民與店家,自發地在自家門口擺起攤位,為素不相識的香客們提供免費的食物、飲水、點心,甚至是臨時的住宿與按摩服務。

在此刻,一個暫時而神奇的世界於焉誕生——我稱之為「恩典經濟圈」(Grace Economy Circle)。這是一個不以金錢,而以恩典運作的經濟體;此處的貨幣是信仰,交易是無私的服務,而利潤是共享的喜悅。這正是經濟學家所說的「暖互惠」(warm reciprocity),一種不為回報,而出於純粹感恩之心的付出。人們的「布施」(dāna),不是為了求得任何物質回報,而是出於對媽祖庇佑的感恩,以及為他人服務的純粹發心。這份付出的本身,就是回報。

中部的感恩,是一種將內心信念付諸行動的巨大願力。它不是一種靜態的情感,而是透過身體的勞苦與無私的布施,由眾人一步一腳印,共同創造出的一個短暫卻無比真實的「移動人間淨土」。

這股由眾人願力匯成的暖流,將月光映照成一道溫暖、躍動、在人間川流不息的 shimmering light。當這條熱情的長河繼續向南,我們將看見月光如何灑落在一片更為深厚、承載著記憶的土地之上。

--------------------------------------------------------------------------------

4.0 南部之心:土地的豐饒,盛宴與記憶中的溫暖人情

在南台灣,感恩之心常常化為一陣陣飯菜的香氣,一場場熱鬧的盛宴。這裡的「辦桌」文化,不僅僅是一頓飯,它是一種根植於土地與人情的、我稱之為「豐盛的感恩」。

辦桌,是南部人用以凝聚社群、鞏固人際網絡的重要儀式。它不追求餐廳的精緻,卻有著一種樸拙而深厚的誠意。總鋪師們遵循古法「土法煉鋼」,工序極其繁複,例如,一道看似尋常的高湯,可能需要慢火熬煮數小時才能成就其溫潤的底蘊。這份不厭其煩的堅持,不僅是對傳統的敬重,這份心意本身,更是一種對賓客與天地的虔敬「供養」(offering)。

在我看來,每一場辦桌都是一場將感恩三部曲——「知恩」、「感恩」與「報恩」——具象化的溫暖儀式。

  1. 知恩:首先,人們深刻地了知土地的恩澤,是這片沃土賜予了豐饒的物產。
  2. 感恩:接著,人們由衷地感謝親友社群的扶持,是這份人情網絡溫暖了歲月。
  3. 報恩:最後,主人家透過毫不保留的慷慨分享,將這份領受的恩典轉化為一場具體的行動。這場「儀式化的豐盛布施」,是將自己的福氣分享給整個社群,讓喜悅與善意在人與人之間流動。

台灣文學家葉石濤曾說:「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我想,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南部的感恩之心。辦桌的豐盛,正是對鄉土母親最深層的謳歌。南部的感恩,就是那股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是將土地的慷慨賜予,轉化為人與人之間最溫暖、最直接的分享與關懷。

從對人與土地的深情,我們的視角再次擴展,望向東方,那裡的月光,將映照在雄偉的山脈與浩瀚的太平洋之上,顯現出更為廣闊的靈性智慧。

--------------------------------------------------------------------------------

5.0 東部之心:山海的呢喃,萬物共生的寧靜智慧

在台灣的東岸,當雄偉的山脈與浩瀚的太平洋相遇,一種更為原始、更為廣闊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從東台灣原住民族的智慧中,我們得以體會一種擴及萬物的、我稱之為「生態的感恩」。

這份感恩,源於一種深刻的世界觀——泛靈信仰。在他們眼中,山川、溪流、草木、萬物皆有靈,而維繫部落福祉的祖靈,則受到最深的敬畏。這種世界觀,並非抽象的哲學,而是具體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 飲食的智慧: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在採集野菜時,有個溫柔的原則——不連根拔起。這不僅是為了讓野菜能繼續生長,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體現了與大自然永續共享、為後代子孫著想的深邃理念。
  • 歲時的祭儀:豐年祭等儀式,不僅僅是慶祝豐收的派對。它更是一種週而復始、動態地維護人與神靈、與自然之間和諧關係的神聖過程。人們透過儀式,為過去一年的豐收表達感謝,同時也為來年的福佑虔誠祈禱。

東部的感恩,因此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循環的、關係性的宇宙觀」。它與現代社會中那種事件驅動、線性的「交易式」感恩截然不同。它不是一次性的感謝,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謙卑地與身邊的萬物網絡,持續地保持和諧共振的生命狀態。這份感恩,是對山海、對祖靈、對生命本身,最寧靜而深刻的致敬。

走過島嶼的四方,我們看見了同一輪明月,在千萬條江河上,映現出千萬種光影。這趟旅程即將畫下句點,但心中的感動才正要開始。

--------------------------------------------------------------------------------

6.0 結語:將每一份看見,化為心中的一盞明燈

這趟溫柔的行旅,帶我們看見了感恩的同一輪明月,如何在台灣這片土地的千萬條江河上,以多元而深刻的樣貌綻放。我們見證了:

  • 北部的秩序感恩,那是在現代都會中,透過自律與合作所共同守護的公共福祉。
  • 中部的社群感恩,那是將內在信仰化為集體行動,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無私奉獻。
  • 南部的土地感恩,那是將土地的豐饒化為人間的盛宴,濃得化不開的溫暖人情。
  • 東部的生態感恩,那是回歸生命本源,與山海萬物和諧共振的寧靜智慧。

這四種光影,看似殊異,實則彼此交織,相互成就。正是北部以自律維護的秩序,才使得中部大規模的社群行願成為可能;正是南部根植於土地的豐饒,才為這一切人間的匯聚提供了溫飽;而東部源於山海的生態智慧,則溫柔地提醒著我們,這一切恩典的最終源頭。它們共同編織出台灣豐富而動人的文化樣貌。

現在,我溫柔地邀請你,親愛的朋友,將這份旅程中的看見,帶回你自己的生活中。或許,我們也能在日常的秩序裡、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在餐桌的食物上,或是在窗外的一片綠意裡,去尋找、去發現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份感恩光影。

願我們都能將每一次的看見,化為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也溫暖世界。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87內容數
2025/11/02
懷著無盡的謙卑與感恩之心,我們一同來凝視當代企業領袖們所身處的困境。您們時常被推至一個如同「電車難題」般的位置,被迫在看似僅有的兩種暴力選項中,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艱難抉擇,內心承受著巨大的撕裂與重壓。這份感受,我深深地理解與同情。
Thumbnail
2025/11/02
懷著無盡的謙卑與感恩之心,我們一同來凝視當代企業領袖們所身處的困境。您們時常被推至一個如同「電車難題」般的位置,被迫在看似僅有的兩種暴力選項中,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艱難抉擇,內心承受著巨大的撕裂與重壓。這份感受,我深深地理解與同情。
Thumbnail
2025/11/02
難民危機不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外在」問題,更是一面映照出我們集體心靈狀態與全球體系失靈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共享的脆弱、製造分裂的習氣,以及內在蘊含的、那無比巨大的療癒與連結的潛能。這是一條從「看見」苦難到「療癒」世界的道路,一條通往和解與集體福祉的實踐之道。
Thumbnail
2025/11/02
難民危機不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外在」問題,更是一面映照出我們集體心靈狀態與全球體系失靈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共享的脆弱、製造分裂的習氣,以及內在蘊含的、那無比巨大的療癒與連結的潛能。這是一條從「看見」苦難到「療癒」世界的道路,一條通往和解與集體福祉的實踐之道。
Thumbnail
2025/11/02
前言:來自世界屋脊的慈悲呼喚 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慈母,是撐起蒼穹的脊梁。聯合國的報告中,尊稱她們為世界的「水塔」(water towers),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命,無論身在何處,都仰賴著山脈所孕育、儲存並釋放的潔淨水源。山不僅是地理的高點,更是生命的源頭,是慈悲的具體展現。
Thumbnail
2025/11/02
前言:來自世界屋脊的慈悲呼喚 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慈母,是撐起蒼穹的脊梁。聯合國的報告中,尊稱她們為世界的「水塔」(water towers),因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命,無論身在何處,都仰賴著山脈所孕育、儲存並釋放的潔淨水源。山不僅是地理的高點,更是生命的源頭,是慈悲的具體展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Thumbnail
我喜歡看海,尤其是我們台灣的東部海岸線。
Thumbnail
我喜歡看海,尤其是我們台灣的東部海岸線。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2024.07.13 雲朵相襯的海、波光粼粼的、柔順沒有摺痕的、日出日落月光海。
Thumbnail
偶爾思念碧空如洗、海天一色景物時,就會在腦海裡倒轉回憶,靜靜的閉上雙眼,等待大腦放映的記憶影像。
Thumbnail
偶爾思念碧空如洗、海天一色景物時,就會在腦海裡倒轉回憶,靜靜的閉上雙眼,等待大腦放映的記憶影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fEh6dBAG0 在等東引等的第一夜,在東引和西引相連的靠邊上,看著霧氣瀰漫著海和山景,獨不見藍眼淚的襲來,偶有一點藍光已經路燈感染,聽說這顆星茫很美的的鏡頭果然真實,著實手上器材越好情境卻更少,原來人總會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fEh6dBAG0 在等東引等的第一夜,在東引和西引相連的靠邊上,看著霧氣瀰漫著海和山景,獨不見藍眼淚的襲來,偶有一點藍光已經路燈感染,聽說這顆星茫很美的的鏡頭果然真實,著實手上器材越好情境卻更少,原來人總會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Thumbnail
年日他樂鬧 景處車阻道 半日空閑情 訪舊遠紛擾 從來獨居客 寂共青山老 潮滿縠紗細 眼入手拍照
Thumbnail
年日他樂鬧 景處車阻道 半日空閑情 訪舊遠紛擾 從來獨居客 寂共青山老 潮滿縠紗細 眼入手拍照
Thumbnail
群群島島是詩意的關係,沒有主客與層次之分的平坦有著不平坦而多樣的起伏與觸感。從這頭到那頭,又從彼岸到此岸,沒有中心的地方處處盛放著光芒。
Thumbnail
群群島島是詩意的關係,沒有主客與層次之分的平坦有著不平坦而多樣的起伏與觸感。從這頭到那頭,又從彼岸到此岸,沒有中心的地方處處盛放著光芒。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