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長期投資要買什麼?
◎第12課,是整個「長期投資篇」的核心之一。
它直接回答了散戶最常見、也最關鍵的問題——「到底該買什麼?」
我的答案非常清晰:不要挑股票,而是投資整體。
這是一種成熟的智慧,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去執著」。
長期投資要買什麼? 我跟巴菲特的建議都是:長期投資,散戶避免買個股,而是要投資一籃子股票,買大盤指數。例如: S P 500 ,台灣加權指數。如果把範圍縮小一點,那就是那斯達克指數。 解說: 選股太難。研究股票太難,我建議散戶不要輕易嘗試。
解說:
很多人聽懂了長期投資的道理,
第一個問題就是:「那我應該買什麼股票?」
這個問題,聽起來合理,但其實,已經走錯方向了。
因為長期投資,不是選出最好的股票,而是選出最穩定的市場。
一、巴菲特的建議:投資整體,不投個股
我跟巴菲特的看法完全一致:
一般散戶要做長期投資,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一籃子股票」,
也就是大盤指數。
例如:美國的 S&P 500 指數,代表全美五百家最有代表性的企業;
台灣的 加權指數,代表整個台灣產業的平均表現;
若想聚焦在科技領域,也可以選擇 那斯達克指數。
這些指數的共同特點是:
它們不是單一公司,而是整個國家的生產力。
只要經濟在前進,只要人類仍在進步,
這些指數就會長期上升。
所以,投資大盤,就是投資整個文明。
這才是真正的長期視野。
二、為什麼不要選股?
因為選股太難了!
表面上,看似只是「挑幾支好公司」;
實際上,卻是進入了資訊、心理、時間三重考驗的深淵。
你必須讀懂財報、理解產業趨勢、預判管理層決策;
還要在市場恐慌時不被嚇跑,在市場貪婪時不被吸進。
這樣的難度,遠超出一般散戶的生活節奏與心理承受力。
研究股票,對專業投資機構來說,是每天的工作;
對普通人而言,卻是無底洞。
你以為自己在「研究價值」,
其實你只是被新聞、分析師與市場情緒牽著走。
三、投資指數,是最有效率的選擇
投資指數,等於買下整個國家的平均成長。
它不會暴富,但也不會崩潰;
它不追求奇蹟,而是依靠人類進步的常理。
長期來看,經濟會擴張,科技會進步,企業會創新。
只要人類繼續努力,指數就會反映這份努力。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幾乎所有成熟市場,
指數最終都創新高。
投資指數,就是與全人類合作,
讓「時間」替你賺錢。
四、真正的長期投資,是心態的投資
所以,長期投資要買什麼?
表面上,是買大盤指數;
但更深的層次,是買「自己對未來的信念」。
你不是在押哪家公司會成功,
而是在相信——整體人類的智慧,
長期而言,一定比短期的恐懼更強。
投資指數,是一種謙卑的選擇。
它承認自己的有限,卻也相信時間的無限。
這就是長期投資的核心——
不靠聰明致富,而靠信念成長。
2025.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