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長期投資的第一步是學會「放下」
◎這一課「放下」的主題,是整個〈長期投資心理學〉的起點。
它不僅是一個策略問題,更是一個「心靈轉折」:
從執著個股的幻想,走向整體市場的真實。
從控制欲,走向放下的智慧。
很多人喜歡長期投資選擇個股,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 解說: 改變一下策略,盡量避免投資個股,而是投資依然是股票,也就是整個大盤。例如台灣加權指數、S P 500、整個納斯達克指數。

解說:
很多人說自己要做長期投資。
但一開始,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股票」。
他們想挑出最好的公司、最有潛力的產業、最被低估的黑馬。
他們的心態是:「我要贏過別人。」
但這正是長期投資者最大的陷阱。
我的建議很簡單:長期投資,最好不要選個股。
因為挑選個股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落入了短線的思維。
你的心,開始依附在一家公司、一個題材、一個故事上。
而這些故事,總有一天會變。
真正的「放下」,不是放棄股票市場,
而是放下「我以為我能控制市場」的那份執著。
一、為什麼不要選個股?
因為選個股的本質,是「選擇誰會成功」。
這需要龐大的專業知識:財報分析、產業循環、法人動向、技術架構。
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時間與專注力。
而一般投資人,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心智空間。
選個股,代表你要跟專業基金、法人、AI量化模型、內部消息圈一起競爭。
這不是公平的戰場。
你以為在挑股票,其實是在玩一場你註定輸的遊戲。
二、投資大盤,才是真正的長期思維
如果你真的想做長期投資,
請不要執著於哪一家公司,而是選擇「整個市場」。
因為市場的整體,是所有企業、所有行業、所有循環的總和。
它會有起伏,但它代表了整體經濟的生命力。
你可以選擇投資指數——例如:台灣加權指數、S&P 500、納斯達克指數。
這些指數,不代表某一家公司,而代表「人類整體的生產力」。
長期來看,人類的努力會創造價值,科技會推進文明。
而這些價值與文明,最終都會反映在整個指數的成長上。
所以,投資大盤,其實是在投資整個人類的進步。
三、「放下」不是消極,而是成熟
很多人聽到「放下」,以為那是放棄。
其實剛好相反。
放下,是把注意力從「想控制」轉向「願意信任」。
放下個股,是一種智慧。
你不再去追哪支股票最強,而是相信整體市場會回報長期耐心者。
你不再追逐消息,而是學會靜觀趨勢。
你不再問:「哪一檔會漲?」而是問:「我能持有多久?」
放下,不是失去熱情,而是找到節奏。
它讓你從短線的焦慮,走入長線的安定。
讓你從市場的雜音,走入心靈的清明。
長期投資的第一步,不是研究股票,而是研究「自己能放下多少」。
放下自以為懂的,放下控制欲,放下贏過別人的慾望。
當你能放下,你才能真正「拿得住」。
所以,長期投資的第一堂課,不在市場裡,而在心裡。
你放下多少,市場就回報你多少。
這是股市最簡單、也是最深奧的祕密。
202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