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24/100 📌 第 3 周:蜂巢式行動網路演進-小區+頻率重用,提效又不斷線。
24:3G WCDMA / CDMA2000 📱 — 手機能跑寬頻,上網成為日常!
🎯 單元導讀
在 2.5G GPRS/EDGE 讓行動上網初登場後,用戶對速度的需求快速攀升。**第三代行動通信(3G)**在 2000 年代初期全面商轉,標準以 WCDMA(Wideband CDMA) 和 CDMA2000 為主,首次將行動網路帶入「寬頻」時代,行動上網、影音串流、即時通訊成為日常。
👉 一句話:3G = 真正的行動寬頻起跑線,語音 + 資料全面 IP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3G 核心標準
• WCDMA(Wideband CDMA)
o 3GPP 制訂,歐洲、日本等地主流。
o 頻寬 5 MHz、採擴頻 CDMA。
o 理論速率:下行 384 kbps(初期)→ HSPA 提升到 7.2 Mbps / 14.4 Mbps。
• CDMA2000(IS-2000)
o 3GPP2 制訂,美洲、亞洲部分國家使用。
o 頻寬 1.25 MHz、相容 IS-95。
o 演進:1x(語音 + 基礎資料)、1xEV-DO(高速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技術特色
WCDMA 與 CDMA2000 特點對照
• 多工方式
WCDMA:寬頻 CDMA(5 MHz)
CDMA2000:CDMA(1.25 MHz)
• 速率
WCDMA:384 kbps(初期)~HSPA 14.4 Mbps
CDMA2000:153 kbps(1x)~EV-DO 3.1 Mbps
• 核心網
WCDMA:早期仍分電路交換 / 分組交換,後期引入全 IP(IMS)
CDMA2000:同樣逐步向全 IP 過渡
• 調變
WCDMA:QPSK / 16QAM(HSPA)
CDMA2000:QPSK / 8PSK
• 關鍵突破
• 高速封包接取(HSPA / EV-DO)讓手機首次能流暢上網、影音與即時通訊。
• 語音 + 資料並行,核心網逐漸過渡到全 IP 架構,為 4G LTE 打下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3G 網路架構
WCDMA 在 GSM 的基礎上把 RAN 升級為 UTRAN(UMTS Terrestrial RAN):
• Node B(相當於 BTS):無線收發。
•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相當於 BSC):控制多個 Node B、資源管理與切換。
📱 手機 (UE)
|
v
📡 Node B (無線站)
|
v
🖥 RNC (控制器)
|
v
🏢 MSC / SGSN / GGSN (核心網)
CDMA2000 架構則延續 IS-95,升級 BSC / PDSN 以支援高速資料。
💻 3G 網路架構說明
WCDMA 在 GSM 的基礎上,把無線接取網路(RAN)升級為 UTRAN(UMTS Terrestrial RAN),由 📡Node B(相當於 BTS)負責與 📱用戶端(UE) 之間的無線收發,再由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相當於 BSC) 集中控制多個 Node B,進行無線資源管理、切換與連接核心網(🏢MSC / SGSN / GGSN),提供語音與資料服務。
而 CDMA2000 架構則延續 IS-95 的思路,透過升級原有 BSC 並引入 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ode) 來支援高速資料傳輸,形成與 WCDMA 不同但同樣可提供 3G 語音與數據的網路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模擬題
1️⃣ 專業題
WCDMA 與 CDMA2000 在頻寬與網路架構上的差異是什麼?
• 頻寬差異:
WCDMA 採用 5 MHz 為基本載波,屬於「寬帶」CDMA;
CDMA2000 採用 1.25 MHz 為基本載波,屬於「窄帶」CDMA,可以多載波疊加。
• 網路架構差異:
WCDMA 使用 UTRAN(NodeB + RNC) 架構,核心網沿用 GSM/EDGE 的演進,與 GSM 系統相容性高;
CDMA2000 使用 BSC + PDSN 架構,沿用 IS-95 演進,與原有 CDMA 系統相容性高。
🔎 總結:WCDMA 是歐洲(3GPP)路線,頻寬寬、走 GSM 演進;CDMA2000 是美國(3GPP2)路線,頻寬窄、走 IS-95 演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
HSPA 為什麼能讓 WCDMA 的速率大幅提升?
HSPA(HSDPA + HSUPA)是在 WCDMA 基礎上的升級技術,透過:
• 在下行採用 16QAM/64QAM 高階調變;
• 由 NodeB 快速調度 資源,取代 RNC 調度;
• 使用 HARQ 快速重傳 減少延遲;
• 支援 多時槽同時傳輸;
所以能將速率從幾百 Kbps 提升到數 Mbps,實現「3.5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
一個城市 3G 網速經常低於標準,你會從哪些面向(頻譜、RNC 配置、回程網路)進行優化?
• 頻譜:檢查是否有足夠的 5 MHz 載波,語音與數據頻譜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新增載波或重耕 2G 頻譜。
• RNC 配置:檢查 RNC 的用戶承載和資源分配,調整碼道、HSPA 調度策略,擴容必要的處理能力。
• 回程網路:檢查 NodeB 與 RNC 間的傳輸帶寬是否不足(微波或光纖),避免「無線快但回程慢」。
• 覆蓋與干擾:增加微基站、室內分布系統,減少干擾,改善邊緣用戶速率。
• 用戶分流:在人潮聚集地引導流量分流至 Wi-Fi 或其他頻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3G 是行動網路的寬頻化起點,讓手機真正能跑網頁、收發郵件與影音串流。
• WCDMA(Node B + RNC)與 CDMA2000各自演進,均採用 CDMA 技術,速率與容量比 2.5G 大幅提升。
• 核心網過渡到全 IP,為 4G LTE 的 EPC 與 IMS 奠定基礎。
👉 一句話總結:3G = 手機寬頻化起跑線,行動上網正式成為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