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那件陶器,細看之下,表面有著如肌膚般的紋理。
光落在上頭,折射出層層釉彩與時間的痕跡。 那一刻,我想起台南美術二館正在展出的《皮膚と內臟:自己、世界、時間》(Skin and Viscera: Self, World, and Time) 展覽以「皮膚」與「內臟」為象徵,談身體如何成為世界的感知器官。
而我眼前的這件瓷器,也在說著類似的事: 火,是它的內臟;釉,是它的皮膚。
💡瓶身的凹凸感是藝術家"牟田陽日"追求一種統一的美感,甚至將手捻陶土所產生的觸覺形狀融入「圖」之中💡
日本九谷燒:秩序與層次的藝術
九谷燒的誕生,來自於江戶時代石川縣山中地區的礦土與畫師的對話。
高溫燒結後,再以低溫上彩,一層層描繪、釉燒, 使顏色能在陶面上沉積出如油畫般的厚度。
它的精神,在於「層次」。
那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時間的積累。 每一次燒成,都像在重生一次,讓器皿帶著工匠的氣息,活在火裡、也活在日常裡。
台灣窯燒:自然與偶然的哲學
相較於九谷燒的嚴謹筆觸,台灣的窯燒更多了「自然生成」的性格。
鶯歌 、 鹿港 、 苗栗三義 、 台南鹽水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火與土。 沒有統一的學名,卻有著各地師傅與自然的默契。
台灣窯燒強調「火痕」與「灰釉」的偶發之美。
火焰在陶面留下的痕跡,是時間的筆; 灰燼自然落下、溶入釉裡,成為一種未被預設的藝術。
這樣的哲學,像極了台灣的土地——自由、率性、包容,
也像我們對生活的態度: 不預設完美,而是在過程中,找到獨一無二的形。
山姥:火中的女性象徵
日本文化裡的「山姥」是自然與女性力量的化身。
她既是創造者,也是破壞者; 她在山中生火,也在火中生出萬物。
這樣的象徵,與窯燒極為相似。
火既塑形,也可能燒裂;而裂痕,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這次展覽《皮膚と內臟》裡的作品中,也能見到類似「山姥」的精神:
女性藝術家們以身體為媒介,呈現柔軟與堅韌的共存。 她們讓「皮膚」成為世界的邊界,也讓「內臟」成為情感的聲音。
在器物與藝術之間,重新看見生活
《皮膚と內臟:自己、世界、時間》展期自2025年10月3日至2026年1月18日,
於台南市美術二館1樓展出。 這是一場讓人「感覺」藝術的展覽, 不只是觀看,而是用身體去理解作品如何與世界對話。
當我看著展覽中的作品,再回望自己手邊的陶器,
我開始思考: 設計與藝術,其實都在處理同一件事—— 如何讓「物」擁有生命,讓「空間」有呼吸。
橙沐沐 × 生活 × 工藝
在橙沐沐的室內設計裡,我們也常談「肌理」與「溫度」。
實木的觸感、牆面的光影、陶器的釉色—— 這些都不是裝飾,而是空間的呼吸。
每一次的設計,就像一次窯燒。
我們將想法投入高溫的現實裡,讓時間與使用者,一起完成最後的形。 藝術的美,從來不是遠離生活,而是藏在生活的細節中。
結語
從九谷燒到台灣窯燒,
從創作發想 ---> 山姥元素(老、中、青,三個階段) ---> 到展覽《皮膚と內臟》
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器物與藝術的差異, 而是文化與生命在火中對話的痕跡。
或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像一件正在冷卻的陶——
帶著時間、記憶與裂紋,繼續成形。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皮膚と內臟:自己、世界、時間(Skin and Viscera: Self, World, and Time)
📅展期|2025.10.03-2026.01.18 🏛️地點|臺南市美術二館 1樓展覽室 A/B/C/D 🔗官方連結|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645
從日本九谷燒到台灣窯燒,火與時間的交會構成了器物的靈魂。
在台南美術二館《皮膚と內臟:自己、世界、時間》中,
我看見藝術與工藝同樣都在回應——生命的肌理,正在燃燒著。
#九谷燒 #台灣窯燒 #皮膚と內臟展覽 #台南美術館二館 #山姥文化 #橙沐沐室內設計 #窯燒工藝 #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
🧡
你心中最喜歡的一件「有溫度的器物」是什麼?
在留言裡分享給我吧。🔸更多生活與設計觀察,歡迎追蹤【橙沐沐 室內裝修】——
用設計,讓生活有光、有暖,也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