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穿山甲|從「獵捕野味」到「保育奇蹟」的逆轉之路
全球八種穿山甲之一的臺灣鱗鯉,從被獵捕到幾近滅絕,再到成功繁殖,是台灣最珍稀的保育故事。
🌏 全世界八種穿山甲,台灣的獨有亞種
全世界共有 8 種穿山甲,其中分布於亞洲與非洲。臺灣穿山甲屬於「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一個特有亞種,又名「臺灣鱗鯉」,是臺灣唯一原生的有鱗哺乳動物。
🏞 生活在台灣低海拔山區的隱士
臺灣穿山甲主要棲息在 海拔 1,000 公尺以下 的淺山地區,遍布於丘陵、台地、海岸山脈等地,其中以 300~500 公尺 地帶最常見。
牠們喜歡鬆軟的土壤、充足的蟻群與安靜的環境,是森林生態中極具指標性的物種。
🛡 天然鎧甲的守護者
穿山甲的身體幾乎被堅硬的鱗片覆蓋,唯獨腹部與臉部無鱗,外形宛如穿著金屬盔甲。
當遇到威脅時,牠們會蜷縮成球狀,以鱗片抵禦外敵攻擊。
👅 沒有牙齒的「螞蟻獵人」
臺灣穿山甲沒有牙齒,視力也相當差,但嗅覺極為靈敏。牠們利用細長、帶黏液的舌頭取食螞蟻與白蟻,一晚能吃下數萬隻昆蟲,是名副其實的「蟻族剋星」。
🌙 夜行的獨行俠
穿山甲是夜行性獨居動物,白天藏身於洞穴休息,夜晚才外出覓食。
牠們會用強壯的前爪挖掘蟻巢,行動謹慎,幾乎不群居。
⚠️ 從珍饈野味到非法交易
過去人們將穿山甲的肉視為珍饈,鱗片則被誤認為可「活血消腫」,甚至被製成高級皮革。
這些迷思導致牠們被大量獵捕,幾乎滅絕。
📉 台灣穿山甲的黑暗時期
在 1950 至 1970 年間,因高價買賣與出口需求,臺灣每年獵捕量驚人,穿山甲族群急遽下降。
由於牠們一年僅生一胎,繁殖率極低,導致數量幾乎崩潰。
💀 從皮革出口國到「極危」警訊
昔日的台灣曾是全球穿山甲皮革出口重鎮,高峰期每年出口 6 萬張皮革。
根據國際統計,近 15 年來全球遭盜獵的穿山甲超過 100 萬隻,因此被 IUC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列為「極危(CR)」等級,再不保護,就會邁向「野外滅絕」。
🛑 1989 年保育法的轉折
1989 年台灣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明令禁止捕捉、販售或食用保育類動物。
穿山甲是第一批被納入保育名錄的物種之一,這項法令成為牠們生存命運的重大轉捩點。
🏆 台北動物園的奇蹟:全球唯一成功繁殖地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台北市立動物園已成功繁殖穿山甲至第五代、穩定飼養第四代。
這項成就讓台灣成為全球唯一能成功繁殖穿山甲的國家。
目前野外族群估計約 1 萬至 1.6 萬隻,象徵著從瀕危邊緣走向重生的希望。
更多有關穿山甲的資訊,請至台北市立動物園了解。
📣 行動呼籲
穿山甲的重生,來自於台灣社會的共同努力。
讓我們繼續守護這位森林中的「盔甲勇士」。
🚀 用精準圖文幫你做行銷
讓你的品牌故事也能像穿山甲一樣,在保育與文化之間找到永續的價值。
📩 歡迎留言聯繫我,讓我們一起創造能登上 Google Discover 的內容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