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不太算是小說,就前言所提,是由認識的人那裡聽到的內容合輯而成,沒被用上的素材。他稱之「素描」。但是每篇內容都有點不可思議,不太像現實會發生的事。可能有稍微改編過?不過這也不是重點。總之每篇都奇幻得好看,但也不希望那些奇幻的事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人可以寫出很多離譜的故事情節,也符合現實的調性(有時就是會令人難以相信的巧合),我想小說有時候就像平行世界,那些人物活在自己筆下,而自認為自己有所謂的自由意志也說不定。而我也可能也是這般存在。不過,就算我這麼說,也只是證明我知道這類認知,不代表我本人的價值觀也是如此。要說我真正相信什麼,現階段能夠幫助到我的認知就是,一切都由能量構成,而構成的萬物人再以各種不同說明解釋,以方便經驗。這些萬物以波的形式存在、互相干涉,由於人也是能量的構成,當一個波幅不夠穩定的人被外界的各種波(其他人的價值觀、勢力、社會觀念等等)影響時,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消滅。出路有一些方法可行,其中一種是遠離,養精蓄銳,直到自己的波強大到不被周遭改變,從而換周遭被自己改變、同化。這在人類社會被解釋為獨處的力量。
「年紀大的優點之一是好奇心的對象範圍被限定了。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和這一類特立獨行的人有牽連的機會也比以前少多了。偶爾在某種情況下,會想起從前遇到的這類人,不過那只不過像卡在記憶邊緣的片段風景一樣,已經喚不起我任何的感覺。既不特別懷念,也沒什麼特別不愉快。」
讀了心有戚戚焉。年紀大、看過的事多了後,那些「很酷」的人會想起來,其實並不特別。而且也過於莽撞,以至於事情會失控到內心煩躁負面,這也是回想起來不特別懷念的原因。
對我來說很酷的人,就是能把平凡運用到極致的人,藉此他將不再平凡。認真過每一天、放過自己、坦然面對失敗與衝突、能夠課題分離地溝通(別人跟他溝通的成本可以很低),這種人老實說很稀少,這麼一想,多數人都活在幻象之中。
〈避雨〉這篇,村上寫道自己為了避雨偶然進入一家餐廳,在那裡遇到曾採訪過她的編輯。我想說的不是故事內容,而是他描述那間餐廳,讓人心生嚮往。自己也想找到那種感覺有落地窗、空間寬敞、木質裝潢的餐廳,不會太安靜,但角落的位置可以邊喝酒邊在遠方觀察那些客人,保持有界線的距離。
然後那間餐廳的天花板挑高,還有華麗插花裝飾吧台,這種風格上也與我保持適當距離與差異,我想找到這種餐廳。
(聽起來就像飯店自助餐餐廳)
·人生這種東西我認為本質上是平凡的。工作、結婚生活或家庭都一樣。如果這裡頭有什麼趣味的話,那也是由於平凡所以有趣。
P.S. 我有時覺得,什麼時候讀什麼書並非偶然,而是上天的安排。
P.P.S 遊樂園我最喜歡的設施就是旋轉木馬。我不曾想過為什麼,但現在能夠想像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