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爸爸一喝酒,就說要殺了我們所有的人。但是爸爸從沒殺過人,他反而是救了許多人性命的好醫生。只是,這個醫生不太愛他的家人,還是當他的病人比較幸福。
尚路易.傅尼葉 / 寶瓶文化出版 / 2011初版一刷 / 黃琪雯譯 /

我看的這本的封面
推薦給:
❦ 曾經心上有道名為「父親」的傷口的人
❦ 好奇這樣書名又會有什麼樣的內容的人
❦ 想再次感受傅尼葉黑色幽默的人
如果女兒心上會有名為媽媽的傷口,那孩子的心上,也就可能有道名為「爸爸」的傷口,至少傅尼葉就有。他在70歲的時候,才把心上那道深深的傷口,化作文字,書寫出來,用黑色幽默的語調,以喜掩悲。
傅尼葉的爸爸是一位醫師,救人無數,是病患心中的大好人,而且為人海派,時常在酒吧請客喝酒。但傅尼葉和媽媽及弟弟們卻一貧如洗,而且時常承受他爸爸的言語辱罵,這讓傅尼葉很困惑,讓旁人很困惑,或許,有些人就是天生不會和最親近的人相處吧?!
❦第44頁 【爸爸與桃子】
爸爸人不壞。只不過偶爾當他抓狂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很奇怪的事情。
我還記得有一天,當我們在餐桌上吃著飯後甜點時,爸爸忽然生氣了。他起身拿了盤中的桃子,開始往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砸。我們幾個小孩子躲到了桌子底下,媽媽和外婆還是坐著不動,只不過用手遮住了臉,不讓臉給桃子砸中。
我們在桌子底下,聽見桃子撞到牆面迸開的聲音。
我們幾乎笑了出來,但同時,也有點害怕,因為在桃子之後,不曉得爸爸接下來會不會丟比較硬的東西。幸好,這些桃子都熟透了,所以是軟的,一砸下來便碎開了,不像石頭那樣。
當爸爸一沒有彈藥可以丟了,便會停手,然後進診間去幫病人看病。這時我們從桌子底下出來,會看到媽媽和外婆毫髮無傷。爸爸丟東西的準度有點糟。
當時牆面上黏著桃子渣,儘管我們事後擦洗過了,但那汙漬就這樣久久不去,直到我們換了新壁紙為止。
媽媽決定了,以後水果就直接做成沙拉吃。
我在閱讀此書各式的篇章時,心中也感到困惑,這樣的爸爸,為什麼媽媽還能跟他共處一個屋簷下?!
原來此書雖是以自傳口吻所寫,但傅尼葉的母親曾在此書出版後對媒體表達過不滿,她說「那是小說,不是我們的真實生活」。
傅尼葉本人後來也承認,那本書確實「帶著文學的誇張」,他說:
「
我寫的是真實的情感,不一定是真實的事件。」
那傅尼葉的真實情感是什麼?
也許是困惑、恐懼、羞恥、憤怒、恨、孤寂、無奈、痛苦、驚醒、難堪、不捨、心疼、遺憾吧……
❦第171頁 【後記】
我爸爸於四十三歲的那一年過世。當時,我才十五歲。時至今日,我已經活過了他的年齡。
很可惜,我沒能多瞭解他一點。
我也不怨他。
現在,我已長大,終於知道活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對於某些較為脆弱的人選擇了「不好」的方式,以承受生命中難以承受的事物,我們實在不能過於苛責。
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小Q,那個16歲就夜夜菸酒的孩子。
格友Emily(時堂) 大大在這則留言裡說,『我覺得他(小Q)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
而且我也一直想到這本書《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傅尼葉在後記裡的最後那段話,給我們所有人一個解套情緒的想法,所以我不會苛責小Q,我會為他祈禱,希望他能及早在對的時間遇到那個擁有對的鑰匙的對的人。
❦第154頁 【和爸爸到酒館】
某個星期天,爸爸帶我到酒館。他把我當成大人,為我點了一杯開胃酒。我當時才十一歲呢。那真是個美好的星期天。
因為馬丁尼喝起來甜甜的,所以我要了一杯馬丁尼。
能夠和爸爸獨處,我真的覺得很得意。酒館裡的每個人都來和爸爸打招呼,而爸爸也向他們介紹我,我是他的長子呢。
我的心情很好,而且因為喝了馬丁尼,耳朵有點發熱。酒館裡的每個人都很和氣。
在酒館裡頭真的感覺很好,有人會時時照顧著你。當你想要某個東西,只要說出口,那樣東西就會出現在你眼前,就像神話故事一樣。爸爸光一整天就有本事說了二十次的「馬丁尼」,而每一次就真的會有一杯馬丁尼出現。
這一天,爸爸對我感到了興趣。他問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我回答說想演戲,他好像回答我說,那不算是個真正的行業。這一天,他把我當作大人一樣地對我說話。
後來,爸爸又說了好幾次的「馬丁尼」,事情就變得不好玩了。
這本書也讓我想起了小R、小S、小T……那些與父親有著深深心結的孩子們。
有許多受挫孩子的"心結"也許就是在「親子關係」。
盧蘇偉老師在《復原力》書中提到:
一個男孩與父親的關係,在輔導上具有指標性的意義,父子關係改善,男孩在課業或工儘的態度就會較為積極和努力,人際互動關係也會有明顯的改善。父親的對待關係和男孩子自我認知的調整,有很大的關聯性。
也許小R、小S、小T等孩子們,可以參考看看傅尼葉的作法,用黑色幽默書來梳理與父親的心結,調侃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瞭解父親,也許爸爸也有從未顯露出來的脆弱,然後,在心裡與爸爸 和解。
。..ꕤ••其他相關書籍推薦••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