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動、信念與共時性的提醒。
知道該做,卻一直沒做
其實我早就該去拜拜了。只是每次想到要準備供品、出門、面對那股「該動起來」的感覺,我就懶了。
不是不信,而是「行動」這件事,本身就有阻力。
我知道自己這樣,但也清楚這不是藉口。就像健身的人知道該訓練,卻還是會找理由不去。
那天剛好和寫作課的學長一起訓練,他提到要去拜拜,我順口說:「那不然一起去?」
學長了解我的個性,沒多說什麼,只是淡淡回:「好啊,一起去。」
那句話像是拉力,也像是命令。
我知道自己這次沒得逃了。
從懶惰到被召喚的路上
我太久沒去拜拜,中途還迷了路。
學長早就到了,正等著我。
就在那段時間,有位阿姨走過來,把一顆鳳梨交給他,說:「這是城隍爺要給你的。」
學長去擲筊問神明,連續幾次,城隍爺都說:「要等我。」
他說到這裡的時候,我心裡有一種被點名的感覺。
那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召喚。
等我到了,我們一起擲筊。
神明不只指示我們未來合作的方向,還分配了角色。
鳳梨的出現象徵「旺來」,也象徵合作的祝福。
更巧的是,我上週才剛從 A 型流感痊癒,正需要補充維他命 C。
神明最後指示,要我把鳳梨吃掉。
那一刻我笑了——
祂真的什麼都知道。
共時性的提醒
那天之後我開始想,這整件事也許是一種「共時性」。
當你終於願意行動,整個宇宙都在配合你。
學長的紀律成了我的助力,神明的指示成了方向,而「鳳梨」不只是水果,而是一個訊息。
祂要我明白,該做的事,其實早就有人在等你去完成。
信念不是空談,它總會以某種方式,把你拉回該走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