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女孩》Girl:如何說愛?關於台灣感性的家庭創傷記憶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電影中可見場景美術,如何從小至竹蓆枕、牆上的紅色夜燈到天橋上醒目的新東陽電子看板,建構起上個世紀消逝的時代記憶。女孩的苦命源自傳統價值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時代轉變下,牽絆著個人,深埋在70、80年代的群體之中。而同樣隨著各自成家立業、養育下一代時,又浮出水面,是深植在童年記憶中的種種矛盾情感:是被傷害的同時被愛著,是個人的痛苦疏理不盡遺留給下一代,怪罪給世代,但身為台灣人我們都知道厲言相向的背後,愛還是發生著。也許這才是台灣感性,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感性記憶。

raw-image
raw-image

舒淇的導演功力,首次出手就盡顯如何用鏡頭捕捉情感的純熟技藝,對演員表演的細膩呈現,從細微的言語表情到環境的風吹草動,渲染著情緒,或暗示著故事幽微不可直說之處。9m88總是皺著的眉頭舒展不開對自己的原諒,邱澤頹靡的眼神藏著自憐自艾引發的暴力。但女孩的問題,真的來自於母親的偷情嗎?導演想說的是個人如何擱淺於時代夾縫中,而善良風俗當然是因時代而定的,就像劇中的台詞「現在的小孩比較好命啦!」可以見到個人如何嘗試吸收並轉化傳統價值,讓自己適應新時代。2025年的台灣,偷情早已不算什麼,頂多只是配著吃飯的炒作新聞,我們不再在意街坊鄰居的言語而不敢離婚。今日我們擁抱的是離婚萬歲。因此《女孩》頗能稱為一部歷史劇了,隨著千禧世代的成長,成為了視覺風潮的歷史補遺。鐵窗花、汗衫、磨石子地板、窄巷都曾經是五六年級生的童年記憶,如今漫漫化作口語相傳,成為故事傳給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

本片也因選角的巧思,算是嫁接了一個《美國女孩》的平行時空,美國對台灣來說,也許是70年代的許多人逃離原生家庭的契機,許多人移民美國,想像一個進步開放自主獨立,只是為了不用回到受傷的童年。舒淇想說的是,如何具有勇氣的重返負傷的童年,她願意原諒父母的口是心非,愛難以言說,卻該死的化作尖刺。「我愛你」若不是英文翻譯,中文也許再演變個幾千年也說不出口。但對不起早就出現了,就等我們的嘴巴終於肯放軟,讓話說出。

raw-image
raw-image

9m88在IG上寫出自己的演員日記,她飾演「女人」在一部女孩的電影中,是一條看不見彼端的漫長旅程,看著愛如何在女孩和女人之間流轉、生長,而當她自己不再琢磨於自我與角色之間,她漸漸讀懂了角色的靈魂之中,難指認的心緒。我認為觀看《女孩》也有待於觀眾,隨著角色進入到內心幽微或封閉鏽蝕的縫隙,才能進入電影之中,感受我們都明瞭但往往難以說出口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 Chen Xue's Guide
3會員
41內容數
Photo : Underwater Swimmer by André Kertész
Ye Chen Xue's Guide的其他內容
2025/11/02
《王牌對王牌》上映於1998年,是《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上映的四年之後,正好Samuel Jackson 因後者的演出,發跡當紅於好萊屋的時期。導演Felix Gary Gray也拍攝幾部商業大片和個人的創作作品,《衝出康普頓》和《玩命關頭8》。《王牌對王牌》明顯可以見到導演Samu
Thumbnail
2025/11/02
《王牌對王牌》上映於1998年,是《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上映的四年之後,正好Samuel Jackson 因後者的演出,發跡當紅於好萊屋的時期。導演Felix Gary Gray也拍攝幾部商業大片和個人的創作作品,《衝出康普頓》和《玩命關頭8》。《王牌對王牌》明顯可以見到導演Samu
Thumbnail
2025/10/05
歷來王道動漫帶有爆炸能力的角色都特別迷人,這好像已經變成世代間漫畫家的約定俗成。冨樫義博的《獵人》有貪婪之島篇的最終Boss—甘舒,「一撮火藥」讓當年不少沈浸在貪婪之島的讀者,跟著玩家們聞風喪膽。那句「抓到炸彈魔了」是殘酷版本的「123木頭人」。 至於《火影忍者》裡頭的地達羅,雖然不是篇章的
Thumbnail
2025/10/05
歷來王道動漫帶有爆炸能力的角色都特別迷人,這好像已經變成世代間漫畫家的約定俗成。冨樫義博的《獵人》有貪婪之島篇的最終Boss—甘舒,「一撮火藥」讓當年不少沈浸在貪婪之島的讀者,跟著玩家們聞風喪膽。那句「抓到炸彈魔了」是殘酷版本的「123木頭人」。 至於《火影忍者》裡頭的地達羅,雖然不是篇章的
Thumbnail
2025/09/28
電影將近三個小時,沒有稍微冷場的地方,這應該要歸功於,每一位主要演員,包括只是出現鏡頭前幾分鐘戲份不多的配角表演都好的沒話說。片中拷問和逼供的對話場面不少,但仍沒有任何一絲跑龍套的演技出現。 《一戰再戰》無疑是2025年的Top3電影,是繼《罪人》之後另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為電影這個講述故事的媒
Thumbnail
2025/09/28
電影將近三個小時,沒有稍微冷場的地方,這應該要歸功於,每一位主要演員,包括只是出現鏡頭前幾分鐘戲份不多的配角表演都好的沒話說。片中拷問和逼供的對話場面不少,但仍沒有任何一絲跑龍套的演技出現。 《一戰再戰》無疑是2025年的Top3電影,是繼《罪人》之後另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為電影這個講述故事的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小時候曾經聽說過這個名詞,可是卻沒有想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它的真正含意,也許是一份對於新知的怠惰,也許只是一份不以為意的厭倦感,總認為這些流行語會跟隨時間的長河興起又衰落,所以何必要急於知道呢? 直到八年前,台灣也拍攝了類似的題材,還是我欣賞的演員所主演的電影,雖然它描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主軸,可是足
Thumbnail
小時候曾經聽說過這個名詞,可是卻沒有想打開搜尋引擎查詢它的真正含意,也許是一份對於新知的怠惰,也許只是一份不以為意的厭倦感,總認為這些流行語會跟隨時間的長河興起又衰落,所以何必要急於知道呢? 直到八年前,台灣也拍攝了類似的題材,還是我欣賞的演員所主演的電影,雖然它描述的是另一個故事主軸,可是足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Thumbnail
《填詞L》(前名:填詞撚)光是可以同時見證兩位近年香港新生代中最具潛力(私心認為)女性電影人的「全面進化」,我便已心滿意足了。
Thumbnail
《填詞L》(前名:填詞撚)光是可以同時見證兩位近年香港新生代中最具潛力(私心認為)女性電影人的「全面進化」,我便已心滿意足了。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莎莉」是一部相當接地氣的女性成長喜劇,用不同觀點為女性追愛辯駁,異國元素在片中運用相當巧妙。很喜歡 劉品言、林柏宏、楊麗音、李英宏,作為導演練建宏首部電影,也是相當出色。
Thumbnail
「莎莉」是一部相當接地氣的女性成長喜劇,用不同觀點為女性追愛辯駁,異國元素在片中運用相當巧妙。很喜歡 劉品言、林柏宏、楊麗音、李英宏,作為導演練建宏首部電影,也是相當出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