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茂出生在陽明山,是一位農家子弟,可是他對「腳踏實地」沒有興趣,只想賺大錢變好野人,讓家人住豪宅開名車,自己走路有風。退伍後,清茂因緣際會接觸交通業,那時台灣景氣正在蓬勃發長,他覺得開車行一定能賺錢,想清楚後清茂就申請牌照開了一家計程車行,最多申請至二十張,買了五十輛計程車雇司機跑線。
就在清茂玩到不知回頭,有一天遇到善知識,那一年清茂四十八歲。善知識叫順昌,邀清茂在陽明山一起做資源回收,那時的陽明山只有兩處據點,許多紙箱瓶罐被丟到山下,清茂在陽明山土生土長,心想為家鄉為社區做一點事是應該的。自從清茂接下陽明山的資源回收任務,從原本兩處據點擴張到三十個據點,為了運載方便,清茂自掏腰包買了一輛三噸半的大貨車,他說,「有車隨時一通電話來我們就能去載。」
自從做資源回收,清茂混跡酒店和各大舞聽的機會越來越少,最後就戒了,從前對不聽話的司機張口一頓惡罵,後來不敢了,他發現聲色柔和一樣能讓司機順從,惡人若贏,只是贏了表面,善人若贏,是內外皆贏。晚年,清茂帶太太走遍世界各地,總共去了八十多個國家,彌補太太一生辛勞。幾年前,清茂的太太因積勞成疾罹患肝炎轉為肝硬化,最後肝癌往生,清茂在床榻照顧太太一年一個月,他說,太太走完七十六年的人生,很不捨,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先走先好命,任務完成,功成身退。
現在的清茂獨居在陽明山,孩子在山下的工作和家庭都不用他煩惱,如果想念太太就開車出門載回收,跟九十多歲的老志工閒話家常,再從小油坑繞回來,心情就變得很好很陽光。廣結善緣三十多年,清茂有許多志工好友上山找他品茗,他的晚年不無聊,因為身邊都是善知識,他的心思都在淨化環境上。
老智者說,走錯路不可怕,就怕沒有貴人接引,自己也沒有能力斷惡修善,不懂得改過自新。想要有貴人,一定要先廣結善緣,上述清茂雖然專精「五專」,卻也因為開設計程車行成就許多人成家立業、養家活口的本事,才能在四十八歲得遇善知識,進而轉換跑道,斷除惡習、從善如流。
#斷惡修善
#廣結善緣
#自修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