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電動車滯銷 車廠策略轉彎 10/13 2025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資料來源:豪華電動車滯銷 車廠策略轉彎 | 外媒解析 | 國際 | 經濟日報、ChatGPT

🔹 一、新聞重點整理

  1. 主題: 豪華電動車(特斯拉高端系列以外,如 Porsche、Mercedes-Benz、Audi、BMW 等)銷售明顯放緩。 車廠正調整電動化戰略,從「全電動化」退回「混合式、油電並行」或「延後純電時程」。
  2. 關鍵現象: 保時捷 Taycan 銷售銳減:報導指出,2024年交車量明顯低於預期,部分市場下滑 20%。 Mercedes-Benz EQ 系列銷售疲軟,品牌回歸「燃油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並行策略。 Audi e-tron銷售也不如預期,部分市場甚至出現庫存壓力。 BMW Neue Klasse 新世代電動平台延後至 2025年量產,聚焦「中高價中階車型」。
  3. 主要原因分析: 豪華電動車價格高、利差縮小、折舊快。 消費者在高利率與電池老化疑慮下,轉向混合動力或傳統燃油車。 政府補貼退坡及歐洲能源價格上漲,影響電動車總擁有成本(TCO)。 車廠在銷售放緩下重新審視「電動車獲利能力」。
  4. 產業反應: Porsche 調整策略:強化 911混合動力版、放緩 Taycan 新款開發時程。 Mercedes-Benz:放緩純電進度,優先提升燃油車獲利率,延長燃油車壽命週期。 BMW:電動化平台「Neue Klasse」延後,但持續研發高效電池。 Audi:重新平衡內燃機與電動車產線投資比例。

🔸 二、與過往政策與趨勢比較

項目 /過往策略(2020–2023) /現行策略(2024–2025) /差異分析

品牌方向 /全面電動化、減少燃油車投資 /改採「混合動力+電動」雙軌 /電動化進程放緩,聚焦獲利能力

新車研發 /專注新EV平台(如MB.EA、PPE等) /延後電動平台時程 /減輕研發壓力、控制成本

銷售區域 /聚焦歐洲電動車市場 /強化美國、中國混合動力銷售 /因應補貼退坡與區域市場差異

政策支持 /政府補貼高、碳排稅優惠 /補貼削減、成本回歸市場化 /需求結構性降溫


關於投資u should know

A. 歐系車廠(短期中性偏負、長期正面修正)

公司 /股票代號 /影響 /分析

保時捷控股 /P911.DE / P911.F /中性偏負 /Taycan銷售疲軟,但911油電混合將維持品牌獲利;中期產品線平衡可穩住現金流。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 /MBG.DE /中性偏正 /雖電動化延後,但燃油車毛利率高,策略回調有助獲利穩定。

BMW集團 /BMW.DE /中性 /Neue Klasse 延後但仍為長期主力,現階段以現金流穩健為主。

Audi(福斯集團) /VOW.DE /中性偏負 /集團EV銷量壓力大,成本攤提期延長。


B. 電池與供應鏈產業(偏負面)

高端車電池需求下修,歐系訂單遞延。

自有中低價純電+混合銷售成長,可彌補豪華車段放緩。

歐洲豪車客戶訂單下修壓力增加。

高端EV放緩,PHEV電池需求部分補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ártā BB Salon
13會員
71內容數
曖曖內含光 Intense light of the twilight
Spártā BB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中國政府力推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深圳前海萬坪室內滑雪綜合體開幕,成為全球最大室內雪場之一,帶動華南地區冰雪經濟。此趨勢預期將惠及文旅、運動服飾、餐飲住宿、建築機電等產業,同時也需關注其對原有滑雪市場的競爭影響及高昂的運營成本。
Thumbnail
2025/10/27
中國政府力推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深圳前海萬坪室內滑雪綜合體開幕,成為全球最大室內雪場之一,帶動華南地區冰雪經濟。此趨勢預期將惠及文旅、運動服飾、餐飲住宿、建築機電等產業,同時也需關注其對原有滑雪市場的競爭影響及高昂的運營成本。
Thumbnail
2025/10/22
日本政府考慮限制或禁止外國人購買不動產,此舉旨在抑制房價飆升、保障國民居住權,但也可能影響外資流入與相關產業。文章深入剖析政策背景、市場現況、潛在影響,並與過往政策比較,提供對不動產、REITs、觀光及金融產業的全面分析。
Thumbnail
2025/10/22
日本政府考慮限制或禁止外國人購買不動產,此舉旨在抑制房價飆升、保障國民居住權,但也可能影響外資流入與相關產業。文章深入剖析政策背景、市場現況、潛在影響,並與過往政策比較,提供對不動產、REITs、觀光及金融產業的全面分析。
Thumbnail
2025/09/22
美國ETF數量在2025年首度超越美股上市公司數量,資產規模更增長35倍至7兆美元。此現象反映投資人偏好被動投資及主題式ETF,但也潛藏選擇困難、市場波動加劇等風險。本文深入探討此趨勢對金融業、證券交易所及金融科技的影響。
2025/09/22
美國ETF數量在2025年首度超越美股上市公司數量,資產規模更增長35倍至7兆美元。此現象反映投資人偏好被動投資及主題式ETF,但也潛藏選擇困難、市場波動加劇等風險。本文深入探討此趨勢對金融業、證券交易所及金融科技的影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