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蘋果宣布放棄電動車之後,拜登就準備要對大陸車企出手了。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最近新能源車(電動車)的新聞真的是一則比一則還勁爆,首先是蘋果宣布放棄電動車,接下來拜登政府更直接宣布要對大陸車企出手。

圖片來源: 微博

圖片來源: 微博

先聊聊蘋果放棄電動車這件事好了,2014年蘋果公司啟動了「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投入了龐大的資金要打造電動車。

蘋果從克萊斯勒、福特、特斯拉、賓士、保時捷等歐美各大知名車企挖來了上千名工程師,準備打造一種顛覆世界的全新電動汽車。

這種全新電動汽車不僅僅是以電為動力,更重要的是擁有高度自動化級別的智慧駕駛能力,可以全自動的駕駛汽車,將徹底淘汰掉司機這類型的職業。

按蘋果公司最初的計畫,這輛蘋果汽車最好能直接到完全自動化等級,連方向盤都不要有,坐上來就是徹底的無人駕駛。

只有這樣的汽車才足夠顛覆人類社會,給大家帶來Wow!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值得蘋果去做。

2014年的蘋果是科技和創新的代表,這種顛覆性的電動汽車由蘋果來做是天經地義的,毫無違和感。

泰坦計畫啟動至今(2024年)已經10年過去了,蘋果的汽車團隊已經增長到了2000多名員工,期間共燒掉了100多億美元。

2024年2月29日蘋果公司宣佈停止造車計畫,將所有汽車團隊的員工轉崗,百億美元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正所謂十年夢碎。

這個決定讓投資界感到震驚,因為大家原先還以為蘋果會很重視智慧電動汽車的計畫。

把時間到回2017年,蘋果CEO庫克在採訪中表示:「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 

他甚至還把自動駕駛稱作「人工智慧項目之母 」,當時誰又能想到如今庫克竟然親手放棄了自動駕駛技術。

我認為庫克之所以做出這樣痛苦的決定,是因為蘋果汽車的研發進度落後於預期,更是遠遠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

按照2014年的規劃,蘋果汽車將於2026年誕生,售價10萬美元一輛,擁有自動化駕駛的能力。

夢想很美好,但現實是什麼呢?

在2024年1月蘋果汽車的團隊向董事會提出的報告顯示,蘋果汽車要延期到2028年才能落地,而且智慧駕駛能力無法達到自動化等級。

另外汽車成本無法壓縮,哪怕售價10萬美元也賺不到錢....

這讓董事會最終宣佈直接解散整個汽車部門和放棄造車計畫。

畢竟如果要等到2028年才能造出一輛部分自動化駕駛技術的新能源汽車,那還要怎麼搞下去?

如果你說全自動化汽車,那或許還有搞頭,部分自動化這種技術現在光大陸就有10幾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有這樣的技術了。

蘋果要的是一個遙遙領先的智慧駕駛技術,而不是一個遙遙落後的智慧駕駛技術。

再來還有售價的部分,蘋果團隊說成本無法再壓縮了,10萬美元的售價已經是極致低價。

這個價格在2014年的時候看起來很不錯,但在2024年的時候就真的別提了。

大陸電動汽車已經在30萬人民幣級別的汽車上安裝了接近有條件自動駕駛級別的智慧駕駛技術,而且實現了商業化批量生產且讓消費者直接開車上路。

至於非智慧化的新能源汽車,大陸產的汽車早在2023年就已經把行業內卷到大面積虧損,有近8成日系車經銷商賠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17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全球財經俱樂部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3
若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力點讚^^歡迎通過小額贊助來支持雪大創作https://vocus.cc/pay/donate/once/62308584fd897800011b3576?planId=想了解更多大陸即時資訊請追蹤FB粉專: 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avatar-img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的沙龍
26.0K會員
1.2K內容數
歡迎來到雪大的方格子沙龍! 這裡是一個專門分享大陸財經、生活和旅行的地方,如果你對大陸的各種議題和時事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即時資訊,歡迎至FB搜尋: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2025/04/29
誰是下一個世界霸權?
Thumbnail
2025/04/29
誰是下一個世界霸權?
Thumbnail
2025/04/23
 搬石頭砸腳,久了肯定會疼
Thumbnail
2025/04/23
 搬石頭砸腳,久了肯定會疼
Thumbnail
2025/04/05
洞察局勢和底層邏輯的改變
Thumbnail
2025/04/05
洞察局勢和底層邏輯的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特斯拉真的漲不動哇! 經過熱熱鬧鬧的一週Computex台灣美食之旅,黃仁勳帶領的輝達都已經要漲到天上去,市值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微軟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昨晚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股價也在當天大漲5%,創歷史新高。 唯獨特斯拉,這掉隊的七大巨頭,被市場拋棄、唾棄,股價
Thumbnail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中國電動車產量過剩割喉廝殺,淪賽滿庫存下場。在美國租購物中心停車場塞400輛庫存,在澳洲墨爾本更有上千輛特斯拉電動車停在空地上,出現「特斯拉墳場」。 馬斯克因不聽沈國榮勸到中國設廠而吃鱉,謝金河稱馬斯克「選中國、押錯寶」輸黃仁勳。凡此,均係因特斯拉決策失誤所導致。
Thumbnail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中國電動車產量過剩割喉廝殺,淪賽滿庫存下場。在美國租購物中心停車場塞400輛庫存,在澳洲墨爾本更有上千輛特斯拉電動車停在空地上,出現「特斯拉墳場」。 馬斯克因不聽沈國榮勸到中國設廠而吃鱉,謝金河稱馬斯克「選中國、押錯寶」輸黃仁勳。凡此,均係因特斯拉決策失誤所導致。
Thumbnail
拜登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恐激起新一輪貿易戰! 據美國多家媒體證實,美國總統拜登最早將在今晚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四倍關稅,將現在25%的稅率提高至100%。據悉可能同時制裁中國出口的電池、太陽能設備、鋼鐵與鋁。之所以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巨,和中國電動車在國
Thumbnail
拜登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恐激起新一輪貿易戰! 據美國多家媒體證實,美國總統拜登最早將在今晚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四倍關稅,將現在25%的稅率提高至100%。據悉可能同時制裁中國出口的電池、太陽能設備、鋼鐵與鋁。之所以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巨,和中國電動車在國
Thumbnail
拜登政府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課以 100% 的關稅,將對中美電動車市場和雙方經貿關係產生重大影響。該政策將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帶來挑戰,影響美國消費者、中美電動車產業合作和技術交流。
Thumbnail
拜登政府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課以 100% 的關稅,將對中美電動車市場和雙方經貿關係產生重大影響。該政策將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帶來挑戰,影響美國消費者、中美電動車產業合作和技術交流。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美國非農又又又超預期了! 聯準會首次降息可能再延到7月 💡特斯拉和整個電動車市場需求超弱,股價能不能守住160美元的關鍵支撐? 💡工業板塊包含航空、貨運、軍工、機械,哪個領域最看好?
Thumbnail
💡美國非農又又又超預期了! 聯準會首次降息可能再延到7月 💡特斯拉和整個電動車市場需求超弱,股價能不能守住160美元的關鍵支撐? 💡工業板塊包含航空、貨運、軍工、機械,哪個領域最看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