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從來不是被動陪襯。
它是我們當下的頻率,是情緒與能量的「取樣」。
而 AI 可以協助我們,把這些本來模糊的感受,整理成有意義的覺察線索。這篇教學是一個「人人都能開始」的方法,把抽象的音樂能量分析,整理成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入門指南。
本文價值:你將獲得一套具體方法,將任何播放清單轉化為一份清晰的「情緒能量報告」,用於自我覺察、創作靈感或優化生活節奏。
🎧 為什麼要用音樂來分析情緒?
一個人最近反覆播放的曲風,往往比文字與語言更直接反映「內在狀態」。
GPT 雖然不是「聽」音樂,但能透過曲目資訊,關聯並解析其背後的音樂語言:
- 節奏 → 反映了你的心理速度
- 和弦 → 透露了情緒的基調
- 音色與密度 → 象徵能量的承載程度
- 調性與曲序 → 暗示了情緒的波動與轉折
🚀 開始很簡單:準備你的播放清單
範例格式(時間 + 曲名 + 作者):
text
00:00 1. Worezh - Canyon
04:27 2. Tanaki Alison - Reach Higher
09:05 3. Anima - You Are Truth
15:49 4. Cre-sc3NT - Relentless
20:13 5. Natio - Endless
24:30 6. Shirfine - Tears of Cherry Blossoms
27:27 7. Shirfine - Day by Day
💬 標準指令:最通用的分析模板
請分析以下音樂播放清單的整體能量分布與情緒變化。
重點:
- 每首歌的能量強度(0–100)
- 情緒類型(如:療癒、激勵、悲傷、覺醒)
- 節奏與氛圍的轉折
- 整體播放順序的能量流動
🔮 高階應用:推測近期情緒與能量狀況
請根據以下播放清單,推測我最近的情緒狀態與能量週期。
- 分析每首歌的主要情緒與能量值
- 描述整體能量曲線的走向(何時攀升、何時回落)
- 這反映了我目前怎樣的的心理節奏?
- 請給我一個合適的「能量補充」建議。
🛠️ 專業補強:三個技巧讓分析更深入
1. 運用「角色扮演」讓分析更立體
為 GPT 設定一個專業身份,能直接引導其分析視角。
「請你扮演一位音樂治療師…」「你現在是一位 DJ,需要為一場日出派對排歌…」
核心價值:角色指定 = 語境更精準。
2. 進行「對比分析」看見情緒光譜
透過比較不同情境的歌單,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的狀態與需求。
- 晨間啟動 vs 深夜靜心
- 工作專注 vs 情緒釋放
核心價值:AI 的差異比較 → 更容易看見自己當下的方向。
3. 設計「落地問題」連結真實生活
讓分析結果能直接轉化為行動,提升實用價值。
「這個歌單適合 HIIT 訓練嗎?應該從哪首歌開始?」「哪幾首適合作為小說中『英雄重生』轉折點的配樂?」
核心價值:音樂分析不是終點,而是優化生活的起點。
📝 全能提示詞模板(讀者可直接複製使用)
【基礎分析版】
你是一位兼具音樂理論與情緒感知力的分析師。請系統性地分析我提供的播放清單:
- 逐曲分析:為每首歌給出「能量值(0-100)」、「主要情緒標籤」及「簡短氛圍描述」。
- 整體流動:描述整個列表的能量曲線(何時開始攀升、何時達到頂峰、何時迴歸平靜)。
- 特色解讀:指出列表中能量最高與最低的曲目,並說明哪一首是「隱藏的寶石」(最特別或最驚艷)。
【我的播放清單在此】
【能量校準版】
請以「能量療癒師」的角度,解讀以下音樂清單:
- 頻率層面:分析每首曲子主要共振的身體或能量中心(例如:根輪-穩定、心輪-愛與療癒、三眼輪-直覺)。
- 旅程地圖:將整個播放順序視為一場「內在旅程」,劃分為「啟動-擴展-整合-歸於平靜」等階段。
- 使用建議:這份清單最適合用於哪種意圖?(如:冥想前靜心、釋放負面情緒、激發創造力)
【我的播放清單在此】
💎 結語:從聽到「看見」你的情緒頻譜
這套方法的本質,是為你的感性體驗,建立一條理性的溝通橋樑。
你不必懂樂理,只需保持對自己感受的好奇。
現在,就選出你最近反覆聆聽的 3 到 5 首歌,複製上面的提示詞,獲取你的第一份「音樂情緒報告」吧。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得到的有趣分析,這或許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