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11/2到底家書店參加活動,本來以為是座談,結果竟然要分組討論,我這個資淺的是能跟人家分享什麼。可是都報名了,只好硬著頭皮上啦。
這場活動名稱和主題:
「出版業還有未來嗎?省思出版從業勞權到人才的斷層危機」
(結果人家A編直接就下結論說「沒有!」,超好笑。)
由於活動前兩日主辦還在努力宣傳,我以為人會很少,未料現場爆滿,有三十幾位報名。工作人員、相熟的人熱絡寒暄,也有不少像我這樣單槍匹馬盡量低調的。主持人很貼心地說照片只會拿去活動核銷用,不會上網公開,待會的討論也會幫各位編編們匿名,所以可以盡情抒發和提問。(笑)
活動流程如附照,不過我要幫兩位引言講者說句公道話:他們原本被分配到的時間就是半小時,兩位時間也都抓得剛剛好,整個流程會延遲是因為沒有準時開場,主持人又講原訂兩倍的時間,根本不是兩位講者的問題。真要說的話,是時間排得太緊,例如休息換場怎麼可能只有五分鐘,光排隊上廁所就不夠,還要排隊拿茶點飲料,加上討論熱烈,最後整場才會晚將近一小時結束。
回到正題。以下簡單摘要幾點。
A編:
以前的編輯和現在的編輯工作內容不同,光是現在要經營社群就差很多。
除了文字,最大的是情緒勞動,特別是自製書。且常只能在下班時間溝通。
編輯只有在出包時才會被看到,檯面上看得到的都是主管級以上。
以前出版社本身就有辨識度,現在要靠總編個人。
出版會朝向精緻化、個人化發展,然而從事出版是為了服務高端的人嗎?
編輯人才流失到內容產業。
出版業和書店共聘編輯的可能性?
越來越高齡化,無法接軌年輕創意。
E編:
精緻路線書店已是進行式。
一年出版8~10本書差不多。(沒有提到類型)
書業相談室,一次約2小時。
線上課程——打不過就加入?
編輯性質從內勤變成跑外務開拓市場、銷售版權?
有位編輯找他們相談三次,可惜最後還是離職了。
「不知道夕陽何時落下,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明天何時天亮。」
他們講的當然不是只有這些,有興趣可以追蹤他們粉專:
A編工事中 https://www.facebook.com/AditorWork
E編/我在出版業上班 https://www.facebook.com/workinginpublishing
主辦還報告了其他國家的培養出版人才的政策,這些在議題手冊上面也有。
接下來分組討論,先去拿點心和飲料。
分組就定位時有個小插曲,桌長私下透露:
以她多次帶組經驗(他們是主辦單位外聘來帶討論的桌長),
第一次遇到全組都會避免把食物飲料放在紙上的,不愧是出版業!
我們這組跨度很大,有配音員、書店從業人員、報社記者、雜誌編輯,只有我一個是做書的,討論起來也很分散。原本中間要跑桌(半數換組),但一來時間有限,二來巡堂夥伴認為大家討論的差不多(就是陷入同樣僵局的意思w),所以決定不換。
每組桌長帶的方式不同,我們這組是從議題手冊七大點,投票選出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來討論。
一、 產業規模持續萎縮
二、 薪資偏低且停滯不前
三、 工作負荷與多工常態化
四、 人才流動與離職傾向高
五、 專業角色被低估
六、 性別比例與勞動結構
七、 通路與市場壓力的連鎖效應
第七點最多人投(三票),所以先討論。
書店夥伴說希望出版社把書的定價降低,讓他們比較好推,
身為全組唯一一個做書的,我只好代表出版社簡單解釋定價越來越高的原因。
而我沒有投它,是因為我已經看到有人找出解法:出版社自己直營。
意即自己在官網賣,或讓蝦皮等平台抽成。(聽說也可以跟博客來等談直往。)
如此可以加速現金回流,也能減少來回往返運輸的耗損。
我自己是投第五點最重要,但有兩票反而是投最不重要,
只是綜合票數最多,所以還是被提出來討論。
我說它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連帶改善第二、三、四項:
當編輯的專業被認同,才有可能談薪資(改善第二項)、談專業分工(改善第三項),進而留住人才(改善第四項),即便薪資分工談不攏,光是專業受到尊重,就足以多留住一點人了。
不然以目前編輯被當做雜工來看,沒錢、沒自尊、沒未來,用愛發電能走多久?
同時,「不認為編輯是一門專業」也帶出另一個問題:專業課程太少。
坊間不是完全沒有編輯課,但大多不是給在職編輯的,白話一點是要騙人入行的。(喂)而像前面E編說明年1/24要開的「認識行規與潛規則」,一聽就知道非常實用!
那各出版社的資深編輯為何不自己帶新人呢?
主要當然是因為能賺錢的事要先做,忙著做書都來不及了,哪有空建立資料庫和帶人。
所以後來討論到希望政府如何提供協助,我的提議是:
政府可以出錢請各出版社的總編們一起開真正有用的實務課程,且是開給所有同業新人,新人編輯再依各自需求去上課。
回頭整理這七點的應對方法:第一點A編E編已提過可以走高價或客製化,第二到四點我認為可以從改善第五點下手,而A編E編他們也已經在做了——他們正在努力讓編輯的工作內容和專業被看見。第六點性別比例這個我是選最不重要。第七點我前面也已分享。
最後的各組報告這裡就不詳述,僅列舉前面沒提到的:
*希望有自由接案者的支援系統;政府補助強化工會組織。
*選書要更貼近受眾需求。利用名人效應來推書。
*政府可補助出版社聘用人才,並應力行文化保存。
*可以依編輯職務所需的人格特質,到相應場所招募人才。
*讓出版業的後勤如印務倉儲等一起協力。(我:???)
*成立出版業聯合的組織平台,或跨業聯合。
以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