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奇不有:死人上法庭?——公元897年的教皇屍體審判》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歷史上充滿奇事,但有些瘋狂到讓人懷疑:

這真的是人幹的事嗎?

公元897年,羅馬的聖若望大教堂中,一場駭人聽聞的審判正在進行。

審判席上,法官與主教一一就座; 而被告——竟是一具死去多月的教皇屍體。

這就是史稱的「教皇屍體審判(Cadaver Synod)」,

一場將信仰、權力與瘋狂交織成噩夢的真實事件。


raw-image

一、荒誕的起因——教廷內的權力遊戲

故事要從兩位教皇說起。

死者名叫 福爾摩蘇斯(Pope Formosus)

他在任時極具野心,曾多次介入歐洲各國王位紛爭, 並與當時的強權貴族結下仇怨。

他死後不到一年,新任教皇 斯蒂芬六世(Stephen VI) 上位。

斯蒂芬為了清除前任的影響,竟決定—— 把福爾摩蘇斯的屍體挖出來,穿回教皇法衣, 放上審判席,公開審問他的「罪行」。


二、審判開始——「法官」對「屍體」

這場審判的畫面,簡直像地獄的舞台劇。

腐爛的屍體被穿上金絲袍, 由一名年輕執事在旁代為回答問題。 審判官嚴肅宣讀罪名: 「濫用教皇權力、違背聖職誓言、背叛上帝。」

據史料記載,法庭中充滿腐臭味,

許多主教因恐懼而顫抖,但仍要大聲應答:「有罪!」 最終,屍體被判「有罪」,剝去法衣、切斷祝福的三根手指, 最後丟入台伯河。

這場審判成為教廷史上最黑暗、最荒唐的一幕。


三、事件的後果——瘋狂反噬

人們對這場「死者審判」震驚又憤怒。

不到一年,斯蒂芬六世就被推翻、監禁,並死於獄中。 而後任教皇立刻宣布這場審判「無效」, 重新安葬福爾摩蘇斯,為他恢復名譽。

然而,這一連串瘋狂的行動,也暴露出教廷權力鬥爭的殘酷——

信仰被政治操弄,正義被戲劇化地表演。 人類對權力的迷戀,甚至能超越死亡。


四、後世的解讀與猜測

歷史學家對這場事件提出多種看法:

  • 政治清算說:斯蒂芬為了討好反對派貴族,以審判屍體展示忠誠。
  • 宗教象徵說:中世紀人相信審判延伸至死後世界,藉此「洗滌」靈魂。
  • 瘋狂與偏執說:部分記載指斯蒂芬本身精神失常,受幻覺支配。

不論真相為何,這場「死人審判」都象徵著權力的荒謬極限。

當理性崩潰,歷史便成為一場儀式化的狂歡。


五、筆者的反思——死人雖無聲,卻審判了活人

這故事讓人想起一句諷刺:

「歷史從不會審判死人,倒是死人常常審判歷史。」

斯蒂芬以為自己在審判前任,

但千年後被譴責為瘋子的是他自己。 那具屍體,反倒成了權力鏡中的倒影—— 提醒世人,當人陷入恨與權慾,理智就會被挖出墳墓一樣地埋葬。


結語

公元897年的這場荒誕審判,並非只是宗教的黑暗篇章,

它更像是人類歷史的一面鏡子。

當信仰失去真誠、當正義變成表演、

連死亡都不再有尊嚴—— 歷史便開始腐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月。如水的沙龍
13會員
206內容數
散文、小說、電影、劇集的介紹以及影評和劇評。
2025/11/16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信奉上帝、畏懼瘟疫、渴望救贖。 但誰能想到,有一天,一整座城市的人會在街上跳舞——跳到精疲力盡、口吐白沫、甚至死亡? 這不是傳說,而是真實記錄於1518年的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當時屬神聖羅馬帝國)的「舞蹈瘋狂事件」。
2025/11/16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信奉上帝、畏懼瘟疫、渴望救贖。 但誰能想到,有一天,一整座城市的人會在街上跳舞——跳到精疲力盡、口吐白沫、甚至死亡? 這不是傳說,而是真實記錄於1518年的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當時屬神聖羅馬帝國)的「舞蹈瘋狂事件」。
2025/11/13
「紙上談兵」這句成語,源自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悲劇,而背後的人物與歷史,更值得細細品味。 故事的主角是在戰國後期的趙國將領,趙括。
Thumbnail
2025/11/13
「紙上談兵」這句成語,源自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悲劇,而背後的人物與歷史,更值得細細品味。 故事的主角是在戰國後期的趙國將領,趙括。
Thumbnail
2024/10/25
劉邦,本名劉季,漢朝開國皇帝,他的背景和官職選拔制度有著重要關聯。本文探討劉邦的成長歷程,解析秦漢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尤其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並討論劉邦是否真正屬於平民。透過對歷史文獻的解讀,我們重新審視劉邦的社會地位,揭示他背後可能的世襲文吏血統,並分析他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和聲望。
Thumbnail
2024/10/25
劉邦,本名劉季,漢朝開國皇帝,他的背景和官職選拔制度有著重要關聯。本文探討劉邦的成長歷程,解析秦漢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尤其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並討論劉邦是否真正屬於平民。透過對歷史文獻的解讀,我們重新審視劉邦的社會地位,揭示他背後可能的世襲文吏血統,並分析他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和聲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包覆著膠質,水靈靈的蓴菜,是江南水鄉特有的蔬菜,歷史上曾有一次與北方美食羊酪對決的PK賽。本文在介紹歷史上這場南北料理的頂尖對決,同時也複刻一道《齊民要述》的蓴菜羹,並探討嘗起來沒甚麼味道的蓴菜為何能雄踞中國飲食文化的舞台。
Thumbnail
包覆著膠質,水靈靈的蓴菜,是江南水鄉特有的蔬菜,歷史上曾有一次與北方美食羊酪對決的PK賽。本文在介紹歷史上這場南北料理的頂尖對決,同時也複刻一道《齊民要述》的蓴菜羹,並探討嘗起來沒甚麼味道的蓴菜為何能雄踞中國飲食文化的舞台。
Thumbnail
通天教主在界牌關前擺下了誅仙陣。 而元始天尊與老子也先後來到。 他們倆能勸服通天教主撤掉此陣?或是破掉此陣嗎?...
Thumbnail
通天教主在界牌關前擺下了誅仙陣。 而元始天尊與老子也先後來到。 他們倆能勸服通天教主撤掉此陣?或是破掉此陣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今)因共產黨統治結束而成為歷史階段,後人可能如何為其命名,作為「朝代」或歷史時段標誌。基於中文朝代命名慣例、清末「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演變,分析「共朝」「中朝」「華朝」「蘇朝」四種命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今)因共產黨統治結束而成為歷史階段,後人可能如何為其命名,作為「朝代」或歷史時段標誌。基於中文朝代命名慣例、清末「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演變,分析「共朝」「中朝」「華朝」「蘇朝」四種命名。
Thumbnail
本文探討健和興(3003)和建國(5515)的最新營運表現及股價走勢。首先,健和興在綠能、儲能和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受到矚目,而建國則在營收增長和毛利率表現上維持穩健。此外,本文分析兩家公司當前的股價動態、財報影響及未來的成長潛力,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深入見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健和興(3003)和建國(5515)的最新營運表現及股價走勢。首先,健和興在綠能、儲能和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受到矚目,而建國則在營收增長和毛利率表現上維持穩健。此外,本文分析兩家公司當前的股價動態、財報影響及未來的成長潛力,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深入見解。
Thumbnail
清領後期=清廷積極治台? 許多小朋友常將「清領後期」=「清廷積極治台」,這種混淆程度就如同將「香腸」跟「熱狗」混淆成一樣的東西,感覺好像一樣,但事實上是不一樣的東西。
Thumbnail
清領後期=清廷積極治台? 許多小朋友常將「清領後期」=「清廷積極治台」,這種混淆程度就如同將「香腸」跟「熱狗」混淆成一樣的東西,感覺好像一樣,但事實上是不一樣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