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 娛樂隨筆|Movie16 影評
有時候,被叫做壞,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你看見太多。

電影從「西方壞女巫」艾法芭的視角出發,讓我們從頭看一次她的人生:從被排斥的綠皮膚女孩,走到眾人口中的「壞女巫」。整部作品也藉此重新探討善與惡、正與邪的界線。

艾法芭與葛琳達,兩人表情寫著未知、期待與緊張,彷彿看見未來的方向。
當綠皮膚成為原罪
故事開場於奧茲國人民慶祝壞女巫身亡。
好女巫葛琳達立於高處,像被群眾簇擁的象徵。
背景響起那句殘酷卻響亮的合唱:
「No one mourns the wicked.」——沒人會哀悼惡者。
在這樣的聲浪裡,葛琳達回想起多年以前,那個曾經與她一同生活、一同學習、也曾是她知心好友的綠皮膚女孩。

奧茲國的人民慶祝壞女巫的身亡,火焰燃燒,比真相還刺眼。
艾法芭從出生起,就因為綠色皮膚在家庭裡備受冷落。
父親態度疏離,家人也選擇忽視她。
陪同妹妹奈莎進入魔法學院時,她展現出驚人的魔法天賦,
也因此受到學院長莫里的注意,被特別安排進修與培養。
艾法芭善良又有正義感,但因外表不受待見,時常遭到排擠。
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入學的葛琳達。
她亮眼、自信、說話得體,很快便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
兩人被分配成室友,個性與處境天差地遠,一開始衝突不斷。
直到某次舞會,葛琳達逐漸理解艾法芭的真誠與善良。
兩人放下成見,看見彼此不為人知的一面,
從互相看不順眼,成為能互相支持的朋友。

舞池裡,她們第一次進入同一個節奏裡。
當正義撞上體制
奧茲國頒布了一條新法令:
所有會說話的動物都必須被關起來,逐漸讓牠們失去語言能力。
不久之後,艾法芭收到奧茲國大巫師的邀請,
對兩人來說,那裡是權力、榮耀與夢想的象徵,
於是艾法芭戴上葛琳達送她的帽子,與好友一同前往翡翠城。
然而,會見大巫師後,她們逐步看見了法令背後的真相:
動物被壓迫的原因、實驗與操控的內幕、
以及莫里「栽培」艾法芭的真正目的。
艾法芭拒絕接受這一切。
她選擇反抗,挺身對抗、試圖阻止傷害,也因此成為體制的目標。
莫里刻意汙衊她,讓她成為全國口中的「壞女巫」。
最終,艾法芭與葛琳達道別,獨自騎上掃帚飛往西方。

破碎的窗景前,一次牽手,也是最後一次。
當差異讓兩人看見彼此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艾法芭與葛琳達之間的關係。
兩人一個外冷、一個外熱;一個不受歡迎、一個眾星拱月。
艾法芭說話直接,有時顯得強硬,
卻能感覺到其內心的孤獨與被接納的渴望。
葛琳達擅長融入環境、追求被喜歡,
但她內心善良,面對選擇時也常有不安與遲疑。
她們在相處中學會調整步伐,
從互相嫌棄,到願意為對方而改變自己一點點。
也因此,當現實與體制介入,把兩人推到不同立場,
這份差異,也造成了必然的分離。
電影後期,葛琳達對艾法芭說出那句:
「Because I knew you, I have been changed for good.」—— 因為認識了你,我的人生徹底改變。
這句話道盡了葛琳達對這段友情的珍惜與感激。

鏡子裡,她們看見了彼此的真心。
當善與惡取決於誰在說
《魔法壞女巫》最殘酷、也最真實的地方在於:
它不急著告訴你誰是壞人,而是讓你看見「壞」這個標籤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艾法芭因為膚色與立場被排斥,
因為看見真相而選擇反抗體制,
她做的事情在價值上未必是錯的,
但在權力的話語裡,她卻被定義為「邪惡」。
葛琳達則在相反的那一端。
她從一開始就站在聚光燈中心,
她懂得配合、懂得說出大家想聽的話,
於是成為體制口中的「好女巫」,成為故事裡被歌頌的一方。
這裡談的不是單純的善惡,而是階級與話語權。
誰會被聽見?誰會被相信?
往往與行為本身無關,而是與權力靠得多近。
當艾法芭在《Defying Gravity》裡唱出:
「I'm defying gravity, and you can't pull me down.」—— 我在挑戰重力,你無法將我拉下。
那一刻,她決定不再按照體制要她扮演的角色去活,
而是選擇由自己定義自己。

兩人站在大巫師面前,權力的機器開始運轉。
當奧茲的華麗被音樂點亮
在視覺與音樂上,《魔法壞女巫》呈現出一場精緻的聲光饗宴。
從魔法學院到翡翠城,
場景設計細緻而豐富:
建築線條、色彩層次、服裝設計,
每一幕都帶出奧茲國的完整風格。
音樂則讓畫面真正「活」了起來。
舞蹈與旋律的搭配,使影像與角色情緒同步被推向前。
辛西婭的歌聲一出,全場的能量立即被提升,
讓你能直接感受到歌曲本身就是敘事的一部分。
160 分鐘的片長確實偏長,
對想看緊湊劇情的人來說,歌舞部分可能稍有拖沓。
但若願意跟著電影的步調進入奧茲國,
視覺與音樂的結合會讓整體體驗非常沉浸——
華麗、豐富,而且動人。

奧茲國的校園,華麗細節在畫面中一覽無遺。
當世界開始替你定義名字
《魔法壞女巫》,是一部關於「被誤解的人」與「挑戰權威的人」的作品。
在充滿分裂與對立的年代,「壞」這個標籤太容易被濫用。
真正的勇氣,是在看見體制的不公時,
即使會被排斥、被攻擊、被推開,
會因此成為別人故事裡的壞人,
仍舊願意站在自己相信的位置。
「No one mourns the wicked.」
是世界的偏見。
但在真正了解你的人心裡,
始終會留著那句:
「Because I knew you, I have been changed for good.」

飛起來的那刻,她唱出她的選擇。
推薦對象
《魔法壞女巫》整體而言,是一部比我預期還扎實的作品。
它沒有急著用奇幻與魔法炫技,而是把「被理解」與「成為自己」這件事講得很真、很直。
如果願意接受歌舞劇,這部片絕對值得一看。
適合觀眾:
- 喜歡《綠野仙蹤》世界觀,想從另一個角度看角色的影迷
- 能接受歌舞片節奏,享受音樂與劇情一起推進的人
- 對「階級、標籤、被誤解」這些主題有感的觀眾
- 想看辛西婭與亞莉安娜在表演與歌唱間自由切換的人
可能不那麼適合:
- 希望劇情緊湊、歌舞比例低的觀眾
- 對長片長與音樂段落比較沒有耐心的人
《魔法壞女巫》提醒我:真正的勇氣不是被世界喜歡,而是即使沒有人站在你身後,你仍選擇做你相信的事。
如果有一天,你也被貼上「壞」的標籤,你還願意相信自己那一點點的正義嗎?
—— Simon's 娛樂隨筆 Movie16
📺 電影資訊
《魔法壞女巫 Wicked: Part 1》|2024 年上映|導演:Jon M. Chu|主演:Cynthia Erivo、Ariana Grande、Jonathan Bailey、Michelle Yeoh|類型:奇幻、歌舞、劇情|片長:160 分鐘
📷 圖片來源:官方預告與媒體劇照,僅作心得交流用途。
延伸收藏
想把這段奧茲國的魔法與友情留在身邊,可以從這幾個方向開始:
👉 Wicked: The Soundtrack (Pink Case)(收錄主要歌曲與配樂)
(如果透過這些收藏再次踏進奧茲國,也別忘了想一想在你的故事裡,你又是誰眼中的「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