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懶,你只是被「偽工作」掏空了:越是主管越容易中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真正拖垮你的,不是工作太多,而是真正重要的工作做得太少

上週在企業組織診断時,一位科技業的部門主管坐在我面前,語氣疲憊:

「我每天早上九點開會、十點回報、十一點追進度,下午又是跨部門對接……但我已經一週沒有碰過產品策略文件了。」

他頓了一下,用幾乎自嘲的語氣說:

「我好像一直在努力『看起來像主管』,但沒有做任何『主管該做的事』。」

這一句話,我相信你也似曾聽過、或正默默感受著。

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整代職場人共同的困境:我們沒有在熬夜,我們正在熬日。

每天都很忙,但沒有一件事能改變未來。精疲力盡,但想不起今天做了什麼真正重要的事。

不是不努力,是努力都花在「不會讓人生變好的事情上」。

偽工作:你以為在努力,其實在消耗自己

偽工作不是偷懶,而是那些:

  • 一場又一場沒有結論的會議
  • 日復一日的資料搬運、格式微調
  • 做對半年後看不到影響的任務
  • 忙著維持「看起來很忙」的形象

久了,你會被公司文化訓練成「超級員工」,卻離「高階人才」越來越遠。

會做事,不等於有價值。很忙,不等於有成果。

許多主管最容易掉進的,就是看起來很專業,實際上卻沒有產出的「忙碌假象」。

如果你發現自己一整天都在回Teams、Email,但沒有任何能真正提交、能創造影響的成果,那你不是不努力,你只是被偽工作掏空了。

很多高階主管都跟我說過一句話:「我錯把勤奮,當成了專業。」

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環境、流程與文化默默推動的結果。

但真正能做選擇的,永遠是我們。

從「熬日」到高效:三個最務實的切換方法

這三步,是我自己多年管理團隊與帶企業輔導後,整理出的最有用的做法。

  • 記錄你的工作日誌,分出真工作與偽工作

真工作:能物化成成果、能提交、能影響未來。

偽工作:不做也沒差、替代性強、半年後無影響。

例如:

  • 構思策略 → 真工作
  • 回未必要回的群組訊息 → 偽工作
  • 做決策 → 真工作
  • 微調格式、做美化 → 偽工作

只要你持續三天記錄,你會驚訝發現——

原來疲憊不是來自工作,而是「像工作但不是工作的東西」。 

  • 降低偽工作佔比:不情緒化處理可有可無的事

偽工作不會消失,但你可以決定它佔多少。

你可以:

  • 以數據向主管提出流程改善
  • 把偽工作排在精力低點快速處理
  • 能外包的外包、能自動化的自動化、能刪的刪

脫口秀演員呼蘭的一句話很貼切:「活少還要裝忙,叫無實物表演。」

那真的太累了,也不值得。把省下的時間,分流到兩個地方:

(1)真工作(2)休息(這也是生產力的一部分)

  • 創造心流:把最好的自己留給最重要的事

各種研究都指向:真正高效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天的 2~5 小時。

你可以從環境開始優化:

  • 安靜或白噪音
  • 自然光最好
  • 桌面清空干擾物
  • 低糖高蛋白、定時補水
  • 運動與冥想穩定注意力

真工作最需要的,是「濃度」,不是時數。

很多頂尖領導者,每天只有 2~5 小時是高效的。

但那幾小時,能改變整個季度的結果。

你不需要每天很強,只需要有一段時間是真的強

你不需要 12 小時滿格,你只需要在關鍵的那 3~5 小時,把自己調到最好的狀態。

熬夜傷身,但「熬日」會傷掉你的未來。

偽工作我們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決定:它是來偷走我們的生命力,還是被我們控制在合理的位置。

而真正的成長,是把自己從形式主義的日常中救出來。

💬 你現在更像以下哪種狀態?

A. 每天超忙,但沒有產出,深陷偽工作

B. 逐漸找到平衡,知道該把力氣花在哪裡

C. 已經能掌控時間,穩定做出真成果

👉 歡迎在留言告訴我。也許你的分享,會是某個正在「熬日」的人今天最需要的力量。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6K會員
672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11/15
舒適圈不是敵人,但如果你待太久,它會悄悄削弱你的敏銳度。真正成熟的職涯,是把舒適圈打造成「能帶著走的移動堡壘」,讓你的能力在任何環境都站得穩。從找到核心能力、深耕專業、刻意休息到小步實驗,每一步都能讓你把
Thumbnail
2025/11/15
舒適圈不是敵人,但如果你待太久,它會悄悄削弱你的敏銳度。真正成熟的職涯,是把舒適圈打造成「能帶著走的移動堡壘」,讓你的能力在任何環境都站得穩。從找到核心能力、深耕專業、刻意休息到小步實驗,每一步都能讓你把
Thumbnail
2025/11/13
告別「偽勤奮」,學會把工作做出深度。從外在呈現、溝通表達、精力管理到價值昇華,四個維度幫你打破成長瓶頸,成為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深度工作者。
Thumbnail
2025/11/13
告別「偽勤奮」,學會把工作做出深度。從外在呈現、溝通表達、精力管理到價值昇華,四個維度幫你打破成長瓶頸,成為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深度工作者。
Thumbnail
2025/11/12
別再為了被喜歡而失去專業的重量。真正能讓人信任的,是你能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而不是你多會迎合。提案前問自己:這是否體現了我的專業?當你把時間放在打磨核心能力,而非揣摩人心,你的專業會自己發光。
Thumbnail
2025/11/12
別再為了被喜歡而失去專業的重量。真正能讓人信任的,是你能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而不是你多會迎合。提案前問自己:這是否體現了我的專業?當你把時間放在打磨核心能力,而非揣摩人心,你的專業會自己發光。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