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正竭盡全力尋找擺脫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主導地位的途徑和方法,尤其是美國早在1980年代就將採礦業拱手讓給中國,並且基本上從未回頭,因此目前這種令人遺憾的局面並不令人意外。同時中國不斷發布五年規劃,概述其在關鍵礦產領域(包括鈷和稀土等元素)鞏固霸主地位的計畫(至少在總體上是如此)。在這幾十年間技術快速發展,使得曾經被棄置於礦場廢料堆的元素,如今成為至關重要的礦產。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將銅列入關鍵礦產清單並非偶然,過去十年間警鐘一直在悄悄敲響。目前對供需關係的最佳預測表明,銅的供應最早可能在2030年至2035年就出現短缺。考慮到目前新建礦場的平均建設週期為20年,就不難理解問題的迫切性。有鑑於銅幾乎無所不在,這的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西方國家再次落後中國。艸
造成銅礦短缺的原因既有供給方面,也有需求方面。在供給方面,由於多種因素的阻礙,西方礦業公司在將新的銅礦推向市場方面一直異常懈怠。這些阻礙因素包括監管方面的(例如力拓集團(NYSE:RIO)和必和必拓集團(NYSE:BHP)的合資企業Resolution Copper Mining LLC,該公司因與San Carlos Apache部落的糾紛,20年來一直深陷審批;以及政治方面的審批困境如力拓集團在蒙古的Oyu Tolgoi項目,該項目因政府更迭和社會問題而受阻)。同時,在安全地區「唾手可得」的投資機會幾乎消失殆盡,而對風險較高國家的投資意願也明顯降低,這同樣是由於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一些非洲國家恐怖主義活動日益猖獗;非洲和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基礎設施(尤其是能源)匱乏;以及這些地區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日益緊張的社會局勢以及民眾(不僅僅是當地社區),要求更多國家利益的呼聲也顯著推高新礦的成本。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由於上述因素以及對採礦業在維持日常生活中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普遍缺乏瞭解,投資者對採礦業望而卻步。同時在需求方面,隨著人工智慧中心、機器人、太空技術、無人機、半導體、綠色能源設備(風力渦輪機、汽車)、醫療設備(銅天然具有抗菌性)甚至「簡單」的建築項目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增長曲線正變得越來越筆直地向上延伸。肅
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是智利、剛果民主共和國、秘魯、中國、印尼、尚比亞和美國。這些國家擁有全球十大巨型銅礦,平均每個礦山的投產成本為50億至100億美元。這些高昂的成本也導致西方礦業的集中化,其中以必和必拓集團(NYSE:BHP)、力拓集團(NYSE:RIO)、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NYSE:FCX)、智利國營銅業公司(Corporación Nacional del Cobre de Chile)和嘉能可(LSE:GLEN)。一些巨型礦場(例如亞利桑那州的Morenci礦)至今仍在生產,這得益於技術進步使得開採品位下降的礦石也能獲利。但即使是最大的礦場也有其生命週期,因此持續投資至關重要,而這正是目前投資不足的原因。當西方礦業公司仔細研究季度報告,為銅價屢創新高而歡呼雀躍,並試圖從現有礦產中榨取更多利潤時,中國卻一直在購買土地、規劃新礦、擴建現有礦山,並建設冶煉廠。正如稀土的情況一樣,中國提煉全球約90%的銅產量並擁有約60-65座冶煉廠,而美國祇有3座。綜上所述,美國地質調查局將銅列入關鍵礦產清單是有充分理由的,銅礦業早在2018年就開始遊說將其納入清單,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也花不少時間。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此事,再過5到10年可能會發現又回到今天這種進退維谷的境地,疲於應對中國目前佔據的主導地位,雖然現在很困難但並非不可避免。蕭BY Melissa Sanderson
力拓集團(NYSE:RIO)、必和必拓集團(NYSE:BHP)、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NYSE:F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