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的「文字服務業」,我已經習慣寫作這件事必須跟「有用」劃上等號,連私下書寫心情,都還要罵自己浪費時間傷春悲秋,覺得自己好廢。才驚覺,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活成了一個「文字工具人」。

我的工作一直與文字為伍,擔任新聞記者、編輯多年,曾經寫過單篇百萬點閱的報導,替平台累積了響亮的知名度;也曾在一間機構寫文章推廣課程,報名學員增了3倍。
「寫作」這件事,成為我少數能獲得掌聲和自我價值感的途徑,卻也因此有了另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對我而言,「寫」變得太過目的導向,忘記「有用」以外的意義。▌喚醒我的「女性寫作課」
2024年的春夏,我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女性寫作課,恰好在課程開始不久,我的生活突然畫風驟變,像是沒調好水跟顏料的比例,又弄錯了畫紙,色彩渲染混成一團,用了很多方法修補,都跟「理想的藍圖」越來越遠。
於是那陣子,每天在上下班、手忙腳亂之餘,我又盡力在夾縫中努力生出「寫作課的作業」。
原先參加寫作班,是為了寫出「能公開發表的漂亮文章」,但滿滿的心事不吐不快,我把每次寫作業當成傾訴的機會,每一篇都往內寫。
我寫內心、寫家庭、寫情感,寫各種發生在我身上裡裡外外的事,寫到肉裡、骨裡。有時寫得真摯,也有時寫得潦草。
由於過於私密,我絲毫不敢對外公開,僅在寫作班的這個像樹洞的小圈圈分享著。
▌只寫這樣,太可惜了?
最後一堂課,一位很像姐姐般關照我的同學忽然說,她替我感到「很可惜」,因為她看過我初期交的文章,知道我的實力不只如此。
她感受到我在課程中後期的文筆,顯現了我的混亂。因此她語重心長地說,被感情或人生這些問題困擾,而影響自己的實力,甚至是掩沒了可能的發展,非常不值得。
雖然知道她是好心,但當時我聽了這些話,多少有點心酸又難過。
▌寫作有時得關起門來,忘記外面的掌聲
這時候老師分享,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優先服務於自己,而不是對別人。
寫作不一定是為了對外發表,也不是只為了服務外面的需求、贏得外面的掌聲。
有時候寫作可以當作一個輔具來看待,或許是釋放情緒、梳理自己的工具。
就算曾經因為寫作獲得讚賞,但是那些掌聲,對於此時此刻的自己,可能根本毫無幫助。
▌寫下來,有時只是為了陪自己喘一口氣
透過書寫,就像陪自己走一段路,喘過這一口氣。我們不可能每次都要想寫得很完美,但能擁有這個輔具是很幸福的,因為很多人沒有這個輔具,或是不知道怎麼透過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
能寫的人,只要一支筆,一頁紙,或是打開電腦、手機的空白檔案,隨時都能夠進行。
能寫的人,也不會因為此時不能寫,就再也不能寫。很可能過一陣子、過幾年,又能繼續寫,那都是生命的狀態而已。
▌書寫此刻,就像是現撈海產
寫自己「正在發生的事情」,其實就像是現撈海鮮一樣,就是趁著新鮮而川燙,沒辦法去做醃漬、調味、煎烤⋯⋯等細緻複雜的烹調。老師說,「把自己正在經歷的事寫出來,就像用熱水滾燙現吃,已經很了不起了。」
那種感覺,就好像體內有很多情緒、感受、聲音,它們如同活魚活蝦般,在內在的情緒之海裡亂竄,如果不現撈處理,只想強硬壓抑下來,遲早翻覆淹沒。
我得練習承認和接受,生活難以無時無刻回應他人的期待,只有自己明白這場學習的過程,最優先在意的是什麼。就算外人看起來,你笨拙、鬼打牆、蠢得要命,但這些評價,或是可惜你、同情你,對你的處境也毫無幫助。
▌從文字工具人,到溫柔陪伴自己的人
反思下來,長年的「文字服務業」,我已經習慣寫作這件事必須跟「有用」劃上等號,連私下書寫心情,都還要罵自己浪費時間傷春悲秋,覺得自己好廢。才驚覺,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活成了一個文字工具人。
但到底什麼是浪費時間,什麼才是珍惜呢?把時間花在書寫抒發心情、陪伴自己、釐清思緒,為什麼會是浪費呢?難道忽略、強忍、壓抑,去讀書、工作、做正事,就叫善用時間?
我為什麼要如此嚴苛,以功利主義對待自己的生命,連一點慈悲和溫柔都不肯給?
我很謝謝同學的好意,感激有她跟老師這段對話的發生,促成我的反思,也喚醒我從前寫日記的樂趣。
那個單純用文字陪伴自己、靠近自己的初衷,差點就被我忘了。能有這個輔具,陪伴自己釋放、梳理,光是這樣就多珍貴。
*嗨,我是Hannah,綽號禽獸姐,現為文字記者,工作之餘重新提起筆,寫想寫的內容。歡迎也透過以下方式一起互動~
IG:hannah_doors、Threds:hannah_doors、Facebook :禽獸姐的萬應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