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為「寫作」只是抒發心情的愛好、興趣或紀錄生活的方式,但當我一路從副業到經營個人品牌後,越來越清楚——寫作其實是一種槓桿工具(leverage)。它能放大你的影響力、專業、收入,甚至人脈與機會。
今天,我想分享自己從「寫作愛好者」到「寫作槓桿思維」的心路歷程,也給正在方格子創作的你一些啟發。從「輸出」變「資產」
大多數人對寫作的想像是「寫完就結束」,文章就像風中的一張紙,寫完就被時光吹散。但當我開始穩定在方格子更新,發現文章會累積。
舉例來說,去年寫的一篇文章,今天還會有人翻到、留言、訂閱。這就是「寫作的槓桿」:只要一篇好內容存在,它就能長期為你工作,持續帶來流量、信任、甚至合作邀約。
寫作不只是紀錄,它是你在網路世界的數位資產。
寫作=信任的槓桿
在現代網路上,最貴的東西不是廣告費,而是信任。
廣告可以買到曝光,但買不到人心。寫作卻不一樣,透過一篇篇真誠、有價值的文章,讀者能在無形之中建立對你的信任。
當信任出現,合作機會就跟著出現。有人會找你寫稿、演講、上節目;有人甚至願意直接購買你的商品或訂閱你的會員。
這時候,文章就不只是文章,而是一個「信任放大器」,持續複利地擴散你的專業和價值。
寫作=學習的槓桿
寫作還有一個隱藏版好處:讓學習成果倍增。
很多人學了很多課程,看了很多書,但過一陣子就忘了。寫作強迫你把知識消化、整理、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輸出,記憶自然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這就像在健身房練肌肉一樣:你不只是學動作,而是反覆練習,肌肉才會成長。
寫作是學習最強的槓桿,因為當你願意公開輸出,你就被迫精進,成為那個更有系統、更能傳遞價值的人。
寫作=人脈的槓桿
我開始穩定在方格子寫作後,最大的驚喜之一,是遇見了很多原本不會認識的人。
有的是專業同行,有的是創作者,有的是潛在合作夥伴。
文字像是一張名片,卻比名片更有溫度、更有記憶點;對方看到文章,就能立刻了解你的價值觀與專長,比一場寒暄更深入。
當你長期寫作時,別人主動來找你的機率會大幅提高,合作成本降低。這是任何廣告都無法取代的槓桿效應。
寫作=收入的槓桿
許多人一開始寫作都會問:「真的能賺錢嗎?」
我的答案是:能,但不是一開始就有。
寫作的收入不一定只來自「稿費」或「訂閱」,它還能是:
- 曝光帶來的合作邀約
- 因文章累積的專業信任,讓你在本業升職、加薪
- 透過寫作孵化出課程、商品或講座
- 累積讀者後導入聯盟行銷或品牌合作
換句話說,寫作的收入通常是「間接」的,卻能持續放大。
當別人還在單純「用時間換錢」,你的文章已經開始「幫你賺錢」。
這就是槓桿。
從「愛好」到「槓桿」的思維轉換
如果你想讓寫作成為槓桿工具,心態要先改變:
- 持續性:固定頻率更新,讓讀者知道你「在場」。
- 價值性:不只寫生活,也提供知識、觀點或啟發。
- 架構性:文章留有下一步行動(例如追蹤、訂閱、加入社群)。
- 長尾思維:每篇文章都是一顆種子,可能三個月後才發芽。
當你開始用「資產」思維看待文章,寫作就不再只是「今天寫一篇」的短期行為,而是「建一座圖書館」的長期投資。
寫作是一條慢卻穩的槓桿之路
寫作不一定要很快看到成效,它更像是一種長期複利的投資。
文章一篇篇疊起來,信任一點點累積,人脈慢慢擴大,機會自然湧現。
當別人只看到你「一篇文章」,你要看到的是「整個資產組合」。
也許一年後回頭看,會發現:
- 你的文字改變了誰
- 你的知識變成了課程或合作
- 你的專業被更多人認識
這就是寫作的真正價值:槓桿自己的人生。
(行動呼籲)
如果這篇對你有啟發,歡迎留言聊聊「寫作對你來說是愛好還是槓桿工具?」
也別忘了追蹤或訂閱我的方格子,我會持續分享更多副業與寫作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