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局勢的核心特徵是地緣政治摩擦導致的供應鏈重組,與人工智慧(AI)技術爆發帶來的產業超級週期並存。在美國國內,企業正承受日益升高的壓力,截至今年十月,大型企業破產件數已達 655 件,逼近去年全年,可能創下 15 年來新高,主要集中於工業(98 件)和非必要消費品產業(80 件),顯示關稅政策下的供應鏈中斷考驗。同時,政府停擺導致經濟數據延宕,使聯準會(Fed)決策面臨壓力;Fed 內部對貨幣政策立場分歧,堪薩斯城聯準銀行總裁施密德質疑進一步降息對修補勞動市場結構性裂縫幫助有限,反而可能讓醫療、保險、電價等通膨根深蒂固,挑戰 Fed 對 2% 通膨目標的承諾。
全球經貿關係深受美國總統川普交易導向的「破局者」政治風格影響。美國與南韓達成貿易與安全協定,將南韓汽車、藥品關稅從 25% 降至 15%,換取南韓承諾向美國投資 3,500 億美元(其中 1,500 億美元投入造船業)及採購 250 億美元軍備。與瑞士的協定則將商品額外關稅上限從 39% 降至 15%,換取瑞士在美投資 2,000 億美元。然而,中美貿易休戰協議中,中國承諾採購 1,200 萬公噸美國黃豆的步調卻陷於停滯。對台灣方面,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發表聯合聲明,承諾避免操縱匯率並每季揭露外匯干預操作。川普的關稅政策推高了國內民生成本,牛肉價格年增 12% 至 18%,咖啡均價年增超過三成,他最終透過行政命令豁免上百種食品的「對等關稅」,間接承認關稅轉嫁給了消費者。在財政方面,儘管核心思路是「靠經濟增長化解困境」,但美國財政被直言處於不可持續的軌道,且川普無視國會立法,拒絕支出已撥款項目,聯邦政府問責局(GAO)認定其至少六次違法,削弱了國會權威。
在地緣政治與科技戰方面,中美衝突持續升級。美國眾院通過《SAFE》法案修正條款,擬全面禁止與中國、俄羅斯等「敵對國」實體有關聯的科學家獲取聯邦資助,引發學界反彈。中國將關鍵稀土元素「釔」(美國 100% 依賴進口)列入出口限制名單,導致歐洲釸氧化物價格飆升 4,400%,將戰略資源武器化。汽車供應鏈正加速「去中國化」,特斯拉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完成所有零件的去中國化,以應對美中地緣政治緊張。歐洲汽車供應鏈也受波及,荷蘭接管安世半導體荷蘭業務引發北京反制,造成關鍵晶片短缺,促使歐洲車廠尋求替代方案。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主席指出,欲大規模降低對中國在晶片、電池、稀土的依賴需 3 至 7 年不等,並警告這暴露了歐洲電動車政策的脆弱性。
人工智慧(AI)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引擎,並引發記憶體晶片市場進入「超級週期」。三星電子對伺服器用記憶體晶片價格上調幅度高達 30% 至 60%,其中 32GB DDR5 模組合約價從 9 月的 149 美元飆升至 11 月的 239 美元,預計供應緊張將持續到 2026 年,甚至 2027 年,由數據中心與雲端巨頭競爭 AI 運算基礎設施所驅動,價格敏感度極低。AI GPU 的壽命與折舊存在分歧,部分人士認為僅兩三年,因輝達產品更新從兩年一代加速至一年一代,技術更新過快導致舊款 GPU 價值迅速貶值。AGI 的技術競逐聚焦於「世界模型」,分為三種路線:李飛飛 World Labs 的 Marble(介面型),能生成可導出的 3D 環境,但缺乏因果結構;楊立昆 JEPA(認知型),專注於捕捉用於決策的世界狀態和抽象表徵,最適合訓練機器人「大腦」;以及 Google DeepMind 的 Genie 3(模擬型),能生成可互動的影片環境。儘管 AI 願景宏大(如馬斯克預計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量產後成本可降至 2 至 3 萬美元,並將自研 AI5 晶片),但應用端挑戰嚴峻,人形機器人新創 K-Scale Labs 因預期融資未果(僅剩約 40 萬美元現金)而倒閉,並退還超過 100 台預購訂金,暴露了行業的技術、成本(BOM 約 40 萬元)和量產瓶頸。
在中國國內市場,超豪華汽車品牌出現「骨折式降價」,瑪莎拉蒂 Grecale Folgore 純電車型降價 54 萬元至人民幣 35.88 萬起,以應對其 2024 年在華銷量下滑超過 70% 的困境。然而,消費領域顯示結構性復甦趨勢,中國「天貓雙 11」戰報顯示「實現四年來最好增長」,並透過「即時零售」(日均訂單月增 198%)和 AI 科技賦能驅動,宏觀指標上 10 月 CPI 年增 0.2%,創近 8 個月新高,高購買力群體(88VIP 會員日均下單人數年增 31%)信心回升顯著。
東北亞地緣政治風險急劇升級。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 11 月 7 日提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威脅生存的情況」,並可能引發日本軍事回應,打破了日本的「戰略模糊」。北京隨即要求撤回言論,並罕見召見日本大使。中國海警進入釣魚台列嶼海域「維權巡邏」,加劇東海緊張。中國外交部更警告公民避免前往日本,促使三家主要航空公司提供免費退改票,預期將衝擊佔日本外國遊客總數約四分之一的中國遊客市場。此外,高市早苗有意在 2026 年重審「無核三原則」中關於「不運進核武器」的部分,旨在強化美國核威懾力,儘管引發日本各界擔憂,但有 60.4% 的日本民眾支持其推動國防支出提前達到 GDP 2% 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