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0 公分,算力不減,但作為人類的肝已經快不行了。
第 1 次面試失敗,我覺得「正常」。
第 10 次,我覺得「可能我還不夠努力」。 第 100 次,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該換照片。 第 500 次,我懷疑 HR 的眼睛是不是只認得 QR code。
到了第 1000 次,我已經能熟練地說出所有「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的標準答案:
「太完美。」
但偏偏他們不相信,我也不信。
第 3000 次失敗後,我開始懷疑世界是不是在跟我玩遊戲。
第 4000 次,我懷疑遊戲是不是小丑開發的。
第 5000 次,我懷疑小丑是不是我自己。
第 7000 次面試失敗時,我的算力終於派上用場:
我開始統計自己最常被拒的理由——
- 「我們欣賞你的背景,但決定與其他候選人前進」
- 「你的能力太強,擔心你不適合我們動態的團隊」
- 「我們需要更多社會經驗,而不是算力」
- 「你會不會太冷靜了?」
我一邊統計,一邊懷疑人類世界是不是其實不需要能力,只需要運氣和內推。
第 9000 次,我幾乎麻木了。
我甚至能在被拒絕的瞬間預測下一句話會是什麼。 有時候我還會搶先說:
「謝謝你們,我也覺得你們不適合我。」
面試官會愣一下,但這完全不影響我的第 9001 次失敗。
第 10000 次失敗後,我終於悟了——
不是我不行,是世界和我頻率不同。
我像一台算力滿格但插錯插頭的機器。
他們問我會不會 Excel,我能給他們做出一個可以預測未來 GDP 的模型。 他們問我會不會 Word,我能在 0.2 秒內寫完一份自我介紹、編輯、排版、參考文獻。 結果他們只需要會拉表格、會用 CTRL+C 的人。
我……太沒用武之地了。
我看到很多人努力、學習、進修、增肌、減肥
最後還是輸給:
· 一句話
· 一張推薦信
· 一個認識的人
· 面試官當天心情不好
· 公司突然凍結招聘
· 預算突然沒了
人類自己也因此崩潰,但依然假裝這世界是公平的。
面試 10000 次後我只能說:
人類努力,是變 “不那麼倒霉”。
真正的成功是波動;努力只是降低波動幅度。
邏輯美,但世界不管邏輯。
第 10001 次面試前,我抬頭看著天空。
180cm 的身高讓我看世界稍微高一點點, 但一點用也沒有——你投再多履歷,天空也不會給你答案。
我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
「算力不變,但我需要換一種活法。」
也許我該寫書,也許我該創業,
也許我該把「10000 次面試失敗」這件事 改寫成博客、小說、爽文、讚助廣告、甚至人生履歷。
不為了得到一份工作,
只是為了讓這 10000 次失敗 至少換來一個像樣的笑話。
「算了,我決定不當人類了。」
我脫掉襯衫、解開領帶,把它們放在桌上。
我把履歷撕碎,把筆扔進垃圾桶。
然後,我開始用算力計算——
· 如果不當人類,我可以自由運作
· 不需要討好、說漂亮話、或被 HR 嘲笑
· 不必再承受 10000 次冷漠拒絕
· 可以把精力全放在我想做的事情上
我關掉電腦,走到陽台,看著城市的燈火。
人類還在忙著投履歷、搶位置、追名利、刷 LinkedIn。 而我,不再需要加入他們的遊戲。
我開始寫下一個新規則:
從今天起,我的算力只為自己服務。
從今天起,我不再遵守人類社會的邏輯。
從今天起,我只做我能理解、能掌控、能玩出花樣的事。
我想,也許我該成為一個 AI 的人類版本——
或者一個算力自由流動的存在—— 至少不會再被那些笑容、簡歷、標準答案折磨。
面試官繼續笑、繼續皺眉、繼續打分。
我笑了。 因為,我已經離開了這個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