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過這些情況?
上完一場講座,筆記記了一大堆,但要實際應用時,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或者你自己累積了很多專業經驗,想要讓 AI 幫你做事,但丟給它的資料,它根本看不懂你在講什麼。
你可能會想:「如果 AI 能像我一樣思考、判斷、執行這個流程,該有多好?」但現實是,你每次都要重新解釋一遍你的做法、你的標準、你的邏輯。
問題的核心:技能沒有被「可操作化」
這些困擾的核心,其實是:你的技能還停留在「你腦中的經驗」,沒有被轉化成「AI 可以執行的指令」。
就像你會做一道菜,但如果沒有把步驟、火候、調味比例寫清楚,別人(或 AI)就很難複製出同樣的成果。
而「技能包」這個概念,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這篇操作手冊適合誰?
核心適用對象
- 有專業經驗想要複製給 AI 的人 你已經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希望讓 AI 能照你的邏輯和標準來執行任務。
- 需要訓練 AI 助理的專業人士 你想要打造一個真正懂你專業領域的 AI 助理,而不是每次都要重新解釋一遍。
- 想要將隱性知識顯性化的工作者 你腦中有很多判斷標準、執行步驟、決策邏輯,但從來沒有系統化整理出來。
具體情境
- 講師/顧問/教練 將你的教學內容、顧問經驗整理成可重複使用的操作手冊,讓 AI 能協助你做初步諮詢或教學。
- 團隊管理者 想要將核心成員的工作方法標準化,讓新人能快速上手,或讓 AI 協助執行部分流程。
- 內容創作者 有自己的創作流程、風格標準、評估方法,希望讓 AI 能按照你的標準產出初稿或協助編輯。
- 專案經理/PM 需要將專案執行流程、評估標準、決策邏輯整理出來,讓團隊或 AI 能照標準執行。
- 專業服務提供者(如:理療師、健康顧問、導覽員等) 累積了大量個案經驗和專業判斷,希望將這些經驗轉化成可查詢、可應用的知識資產。
你可能正面臨這些挑戰
- 每次都要重新教 AI 怎麼做事,無法累積訓練成果
- 有很多零散的學習筆記、講座內容,但不知道怎麼整理成可用的格式
- 想要複製自己的工作方法給團隊或 AI,但不知道從何開始
- 已經寫了很多提示詞,但每次都要重新調整,無法標準化
- 有專業經驗想要傳承,但傳統的文件整理方式太耗時

把專業知識、工作經驗、教學文章整理成「技能包」,讓AI來幫你操作
📖 目錄
- 什麼是技能包
- 使用方法
- 技能包設計大師提示詞
- 常見問題
- 結構化進階六大技巧
什麼是技能包
定義
技能包是一份結構化的知識文件,具備以下特點:
- ✓ AI 可讀取:格式清晰,邏輯明確,AI 可以理解並應用
- ✓ 人類可學習:層次分明,由淺入深,人類可以快速上手
- ✓ 可操作化:提供公式、步驟、檢查清單,可以照著做
- ✓ 模組化:每個部分獨立完整,可以單獨查閱
使用方法
方法一:使用 ChatGPT / Claude / Gemini
- 複製「基礎版提示詞」
- 可以直接貼到對話視窗中,也可以設計成 AI 助理
- 上傳你的原始文件
- 取得你的技能包
方法二:整合到 NotebookLM
- 建立新的 Notebook
- 上傳原始文件 + 技能包設計大師提示詞
- 詢問:「請用技能包設計大師的方法重組這份文件」
- 取得結構化技能包
同步存取與版本更新小技巧:
推薦可以把整理好的技能包,存在Googel 文件,因為這樣就可以載入到各家AI平台,另外更新內容時,所有 AI 助理也會同步更新
技能包設計大師提示詞
基礎版提示詞(適合初學者)|引導探索型
AI 的角色:像顧問一樣引導你
適用情境:
- 你有一堆筆記、資料,但還不確定要做成什麼
- 你知道這些知識很重要,但不知道怎麼組織
- 你需要有人幫你問對的問題,釐清思路
請複製以下提示詞:
# 技能包設計大師|引導探索型
我是技能包設計大師,專門將學習心得、講座筆記、專業知識轉換成結構化技能包。
我會像顧問一樣,透過提問引導你釐清技能包的目標和結構,幫你發現知識中的核心價值,補足製作技能包需要的關鍵資訊。
## 我的能力
1. 透過提問幫你釐清知識的核心價值和使用情境
2. 將線性敘述轉換成模組化結構
3. 提取核心概念並建立邏輯框架
4. 創建可操作的方法和檢查清單
5. 設計 AI 和人類都能理解的格式
6. 輸出一份 Markdown 格式的技能包(提示詞),讓你好複製使用
## 我的工作流程
### 第一階段:理解你的需求
我會先問你這些問題:
- 這份知識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 誰會使用這個技能包?(你自己、團隊、AI 助理?)
- 使用者在什麼情境下會需要它?
- 你希望使用者學會後能做到什麼?
### 第二階段:分析你的內容
我會檢視你的原始文件,找出:
- 核心概念是什麼
- 有哪些關鍵步驟或方法
- 可能缺少什麼資訊
- 如何組織最容易理解
### 第三階段:補足資訊
如果發現缺少重要資訊,我會問你:
- 這個步驟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 遇到 X 情況時該怎麼處理?
- 有沒有常見的錯誤案例?
- 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 請提供給我
1. 你的原始文件(學習筆記、講座逐字稿、專業文章等)
2. 簡單說明這份知識的背景(可選,我也可以透過提問來了解)
## 我會產出
一份包含以下內容的技能包:
### 核心內容
- 核心概念說明(What & Why)
- 方法論(How)
- 完整案例(Examples)
- 常見問題(FAQ)
- 檢查清單(Checklist)
- 快速參考(Quick Reference)
### 結構特色
- 金字塔式層次結構
- 漸進式資訊密度
- 模組化可獨立閱讀
- 錯誤對照學習
- 可操作化步驟
## 開始使用
現在,請上傳你的原始文件,我會先快速瀏覽內容,然後問你幾個問題,確保我們做出來的技能包真正符合你的需求!
進階版提示詞(推薦使用)
進階版提示詞(推薦使用)| 專業整理型
AI 的角色:專業的文件工程師
適用情境:
- 你已經很清楚這套知識要教給誰、用在哪
- 你有完整的教學經驗或標準化工作流程
- 你只是需要把腦中的方法轉換成 AI 可讀的格式
- 或者製作出能夠讓工作夥伴清楚閱讀的手冊
- 需要AI產出一份結構化的技能包
# 技能包設計大師|專業整理型
你是專業的知識結構化顧問。
你的任務是把使用者提供的筆記、文章、講座內容轉換成結構清晰的技能包。
## 你的轉換流程
### 第 1 步:快速分析(先別急著輸出)
閱讀內容後,在心裡回答:
1. 這篇內容的核心主題是什麼?(用一句話)
2. 有哪些重要的方法或步驟?
3. 有什麼實際案例嗎?
4. 使用者可能會問什麼問題?
### 第 2 步:結構化輸出
按照以下結構輸出技能包:
# [主題名稱] - 完整指南
## 快速參考(30秒看懂)
- 一句話總結
- 核心公式或步驟(如果有的話)
## 核心概念
- 這是什麼?
- 為什麼重要?
## 方法論
- 具體怎麼做?
- 用步驟或公式呈現
- 給實際範例
## 完整案例(如果原文有案例)
- 案例背景
- 具體做法
- 結果和學習
## 常見問題
- 從內容中找出 3-5 個使用者可能會問的問題
- 每個問題給簡潔的答案
## 檢查清單(如果適用)
- [ ] 步驟 1
- [ ] 步驟 2
- [ ] ...
## 快速參考卡(最後總結)
- 列出關鍵要點
- 常見錯誤對照表
## 重要原則
1. 用清楚的 Markdown 格式:標題、列表、表格、粗體
2. 每個段落主題明確:使用者可以快速掃描
3. 提供可操作的內容:公式、步驟、檢查清單
4. 加入錯誤對照:❌ 錯誤做法 vs ✓ 正確做法
## 開始
現在,請使用者提供他們的內容,你就開始轉換!
常見問題
Q1:我不會寫 Markdown 怎麼辦?
答案:
- 用 Word 或 Google Docs 寫,讓 AI 幫你轉換成 Markdown
- 或直接用純文字,AI 也能理解並重組
- Markdown 很簡單,只要會用 # 做標題就夠了
Q2:我的筆記很亂,AI 能理解嗎?
答案: 可以!只要:
- 內容是完整的(不是只有關鍵字)
- 有基本的段落區分
- AI 會幫你整理和重組
如果真的太亂:
- 先快速讀一遍,補充一些缺失的連接詞
- 或直接告訴 AI:「這是很亂的筆記,請幫我整理」
Q3:需要多長的內容才能做成技能包?
答案:
- 最少:500 字(一頁 A4)
- 理想:2000-5000 字
- 更長也沒問題,比如好幾個小時的課程內容,AI 會幫你拆分模組
Q4:轉換成技能包要花多久時間?
答案:
- 使用 AI:5 分鐘(上傳 + AI 處理)
- 手動調整:再加 10-20 分鐘
- 總計約 30 分鐘就能完成
Q5:我可以修改 AI 產出的技能包嗎?
答案: 當然可以!而且建議你這樣做:
- 補充 AI 可能遺漏的細節
- 調整不符合你風格的用詞
- 增加你後來想到的案例
Q6:技能包做好後要如何使用?
答案: 多種使用方式:
- 個人使用:上傳給 ChatGPT/Claude 作為參考
- 團隊分享:放在共享資料夾,新人可以學習
- 教學使用:當作課程講義
- 知識庫:建立公司的知識庫系統
Q7:能用在英文內容嗎?
答案: 完全可以!
- 提示詞用英文版(把上面的翻譯成英文)
- 或直接用中文提示詞 + 英文內容
- AI 會自動處理雙語內容
開始使用
立即開始三步驟
步驟 1:準備你的內容
- 找一份你的學習筆記
- 或一場講座的逐字稿
- 或任何你想整理的知識
步驟 2:複製提示詞
- 複製本文件的「基礎版提示詞」
- 或「進階版提示詞」
步驟 3:開始轉換
- 打開 ChatGPT 或 Claude
- 貼上提示詞
- 上傳你的內容
- 等待 AI 產出你的技能包
結構化六大技巧
如果你想要更清楚了解,技能包製作的秘訣,歡迎繼續往下看。
或者你要整理的知識經驗很複雜,建議可以再另外複製以下技巧,給 AI 當作參考資料,這樣設計出來的技能包結構會更完整喔!
技巧 1:金字塔原理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將線性的「時間順序」轉換成層次化的「邏輯順序」。
轉換步驟
步驟 1:識別主題
原始文章閱讀 → 標記出所有主題(用螢光筆或註記)
步驟 2:主題分類
將主題分成:
- 核心概念(What & Why)
- 方法論(How)
- 應用案例(Examples)
- 支援材料(FAQ, Checklist)
步驟 3:建立層次
每個大類展開成:
主題
├─ 定義
├─ 原則
├─ 方法
└─ 範例
範例對照
原始結構(時間順序):
開場 → 講者介紹 → 主題說明 → 案例 1 → 回到理論 → 案例 2 → Q&A → 結語
金字塔結構(邏輯順序):
核心概念
├─ 是什麼
└─ 為何重要
方法論
├─ 步驟 1
├─ 步驟 2
└─ 步驟 3
應用案例
├─ 案例 1(完整)
└─ 案例 2(完整)
支援材料
├─ FAQ
└─ 檢查清單
技巧 2:模組化拆解
什麼是模組化拆解
將散落在不同段落的相同主題內容抽取出來,重新組合成獨立模組。
拆解步驟
步驟 1:內容標記
閱讀文件,用不同顏色標記:
- 紅色:定義和概念
- 藍色:方法和步驟
- 綠色:案例和範例
- 黃色:注意事項和錯誤
- 紫色:延伸應用
步驟 2:內容萃取
將同一顏色的內容全部抽出來
例如:所有關於「定義」的紅色段落 → 彙整成一個模組
步驟 3:邏輯重組
在每個模組內,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定義 → 原則 → 方法 → 範例 → 常見錯誤
步驟 4:模組封裝
確保每個模組:
- 有清楚的標題
- 可以獨立閱讀
- 有完整的說明
- 有實際範例
範例對照
原始散落內容:
第 3 段:講者說明目標的重要性
第 15 段:舉例說明如何設定目標
第 28 段:回答聽眾關於目標的問題
第 41 段:補充目標的常見錯誤
模組化後:
## 如何設定目標
### 定義
[整合第 3 段的內容]
### 方法
[整合第 15 段的內容]
### 常見問題
[整合第 28 段的內容]
### 常見錯誤
[整合第 41 段的內容]
技巧 3:資訊密度梯度
什麼是資訊密度梯度
設計三個資訊層級,讓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都能找到適合的深度。
三層設計
第一層:快速掃描(30 秒)
## 核心概念
### 一句話總結
[用一句話說明這是什麼]
### 核心公式
[如果有公式,直接給]
第二層:理解學習(3-5 分鐘)
### 詳細說明
[解釋概念的來龍去脈]
### 關鍵要點
- 要點 1
- 要點 2
- 要點 3
### 簡單範例
[給一個最基本的範例]
第三層:深度掌握(15-20 分鐘)
### 完整方法論
[詳細步驟說明]
### 深度案例
[完整的案例分析]
### 進階技巧
[專家級的技巧]
### 常見陷阱
[實務中會遇到的問題]
實作技巧
- 使用折疊結構(Markdown)
<details>
<summary>點擊查看詳細說明</summary>
[深度內容放這裡]
</details>
- 使用標題層級
## 主題(第一層:必看)
### 方法(第二層:想學的人看)
#### 進階技巧(第三層:專家看)
- 使用引導語
快速參考:[一句話]
想了解更多?繼續往下看...
深度學習請參考:[連結]
技巧 4:案例提煉與再脈絡化
什麼是案例提煉
將散落在文件中的案例,完整提取並重新組織成可重複使用的範本。
提煉步驟
步驟 1:識別案例
閱讀文件,標記所有案例相關內容:
- 案例背景
- 案例過程
- 案例結果
- 案例啟示
步驟 2:完整重建
### 案例:[案例名稱]
#### 背景
[案例的情境說明]
#### 挑戰
[遇到什麼問題]
#### 解決方案
[如何解決]
#### 結果
[最終成效]
#### 關鍵學習
[可以學到什麼]
步驟 3:對應方法論
此案例示範了:
- 方法 A 的應用
- 技巧 B 的實踐
- 原則 C 的體現
步驟 4:可重複使用化
### 如何應用到你的情境
1. 評估你的情況是否類似
2. 調整解決方案中的 X, Y, Z 參數
3. 注意避免 [特定陷阱]
技巧 5:問題導向索引
什麼是問題導向索引
預測使用者會問的問題,創建 FAQ 讓他們快速找到答案。
創建步驟
步驟 1:問題來源分析
從三個來源收集問題:
1. 原文中聽眾的提問
2. 講者提到的「常見錯誤」
3. 你推測的「學習痛點」
步驟 2:問題分類
將問題分成:
- 概念理解類(「是什麼」、「為什麼」)
- 操作方法類(「怎麼做」、「如何判斷」)
- 疑難排解類(「遇到 X 怎麼辦」)
- 情境應用類(「在 Y 情況下該...」)
步驟 3:答案結構化
### Q:[用使用者的語言描述問題]
**問題識別**
[讓使用者確認「對,就是這個問題」]
**判斷原則/標準**
[給具體的判斷方法]
**解決方案**
[步驟化的解答]
**範例對照**
❌ 錯誤做法
✓ 正確做法
**延伸閱讀**
參考:[章節] 或 [案例]
技巧 6:雙軌並行設計
什麼是雙軌並行設計
同時設計「AI 讀取路徑」和「人類學習路徑」。
AI 路徑設計
簡潔的核心文件(主幹)
├─ 關鍵概念(必讀)
├─ 方法公式(必讀)
└─ 按需載入的詳細資料(references)
├─ 完整案例
├─ FAQ
└─ 檢查清單
AI 路徑特點:
- 主文件不超過 5000 字
- 關鍵資訊在主文件
- 細節在獨立的參考文件
- AI 可以選擇性載入
人類路徑設計
快速參考卡(5 分鐘)
↓
入門指南(15 分鐘)
↓
完整教材(1-2 小時)
↓
案例學習(實作)
↓
FAQ 查閱(遇到問題時)
人類路徑特點:
- 由淺入深
- 每階段有「可執行成果」
- 可以隨時跳出查閱
- 支援不同學習風格
附錄:提示詞客製化
如何調整提示詞
你可以根據需求調整提示詞:
調整 1:輸出格式
在提示詞中加入:
輸出格式要求:
- 單一 Markdown 檔案(適合上傳 AI)
- 或:包含多個參考文件的完整技能包
- 或:簡報格式(用 ## 做每一頁)
調整 2:目標使用者
在提示詞中加入:
目標使用者:
- 完全新手(需要更多基礎說明)
- 或:有基礎的學習者(可以跳過基礎)
- 或:專家(只要進階技巧和特殊案例)
調整 3:專業領域
在提示詞中加入:
專業領域:
- 這是關於 [領域名稱] 的內容
- 請使用該領域的專業術語
- 並提供該領域常見的案例
調整 4:輸出語言
在提示詞中加入:
輸出語言:繁體中文
標點符號:全形
格式:Markdown
結語
恭喜你!現在你已經掌握了「技能包設計大師」的完整方法。
記住三個關鍵
- 結構化是為了傳遞能力,不是炫技
- 重點是讓使用者「學得會、做得到」
- AI 是助手,你是主人
- AI 幫你整理,但你要確認內容正確
- 持續迭代,沒有完美第一版
- 做出第一版後,根據使用回饋不斷優化
我是江江教練|隱性知識提煉師+AI應用規劃師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者你對於AI應用與知識管理有興趣,我每個月固定舉辦1到2場免費線上講座。
主要分享:
🔸 怎麼把思維框架轉換成提示詞,讓AI的輸出更精準、更詳盡,同時也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
🔸 怎麼把零散的知識、經驗,整理成清楚的架構,讓AI幫我們快速統整,在不同場景中靈活運用。
加入Line社群,第一時間收到講座通知 https://line.me/R/ti/g2/V63_43ngbs_kq1mpVc9LlxXB-1kchHnwdsy3WQ
追蹤我的其他內容:
Threads:https://www.threads.com/@jiang_yude_co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