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因著工作而隻身來到這座城市,帶著簡單的行李住進小套房裡,開始一個人的生活。在熟悉這個城市以前,生活往往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工作,當然也一個人回家。根據新竹市政府104年度的《新竹市人口調查報告》,新竹市單身居住的人口增加了1736戶,比起103年成長了2/3,是上升比例最多的居住類型。
可見新竹不只是年輕的城市,更是單身獨居的城市。然而卻少有人將目光放到他們身上,好似當他們下了班,拖著疲憊的身體,提著晚餐回到房間之後就與這座城市毫無關係。
「一個人住」常會面臨許多刻板印象,比方說社交失利、孤單寂寞、沒有生活品質…等等,好像單住套房就是一個人生失敗的開始。但或許並非如此,他們可能比想像中更有活力。一個人住,可能意味著更能自在地安排工作與休閒,過著更充實的社交生活,但同時保有屬於個人的天地。
新竹作為年輕移民眾多的城市,「一個人住」有什麼困難跟優點呢?對於在新竹的獨居者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本次的專題想了解他們如何在新竹居住和生活,並且在陌生的新竹找到一處安心的所在。
獨居工作者問卷大調查!
- 一個人要住哪裡?要離公司近一點啊!
一個人都住哪?答案揭曉,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住在新竹東區,其中又以清交大和園區附近最多。有八成的受訪者是租屋,套房更是大宗,選擇住屋地點時,受訪者們多半會考量房租、生活機能以及距離公司遠近等三個要素。
東區的租屋價格雖普遍高於新竹市的其他地區,但鄰近園區的優勢,仍吸引著從外地來新竹工作的獨居者們。不同區域在居住房型上也有一些差別,雖然樣本數不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他區域,居住在套房的人數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空間更大的整層公寓或透天厝。
- 為什麼一個人住?獨立自主的悠遊 v.s. 孤獨的恐怖感
一個人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兩類:首先,剛到新竹人生地不熟,想要室友但還找不到。再來,想追求個人隱私跟自由。由此可知,並非所有人都是主動地選擇獨居,許多人是因為外在條件限制,不得已才一個人住。
主動選擇獨居的受訪者表示「習慣一個人想做什麼就作什麼」、「不需要配合其他人的作息使用空間」,並且將獨居視為獨立、自由的象徵,可以自在且不受他人束縛。相反的,被動選擇獨居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一個人,希望下班後有人可以分享心情」,「一個人很寂寞」。
- 下班之後去哪呢?還是……去外縣市好了
一個人的時間,大多從下班之後才開始,如何度過下班後的時間,可說是獨居生活的重要課題。根據問卷的統計,不包含睡眠時間,受訪者們平日下班後平均待在住處的時間約3到5個小時。假設下午6點下班,到晚上12點就寢,這六個小時中有3到5個小時是待在住處裡的,換句話說,大部分的時間待在家裡。但可別這樣就以為獨居工作者們都是宅宅,到了假日就不一樣了:雖然假日不用上班,但平均待在住處的時間只有5到9個小時,其中有兩成的受訪者甚至待不到4個小時。那麼假日都去哪裡玩呢?沒想到,假日活動排行榜第一名竟然是「回家或到外縣市」看來大家真的很不想留在新竹呢!
- 未來有什麼打算?搬到別人的心裡
關於未來計畫,有64%的受訪人表示若未來換工作,就很有可能搬家。除此之外,結婚、找到伴侶也都是考慮搬家的契機。總體來說,有搬家規劃的受訪者高達75%,可見居住與生涯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結。原來居住在出租套房雖然自在,但「現階段還可以,未來可能就不行了。」隨著經濟條件改善、進入親密關係之後,套房狹小的空間和不穩定的租賃關係,都無法滿足下一階段的人生需求。
至於未來可能搬到哪裡?回答百百款,有人希望搬回故鄉生活,有人打算在新竹置產買房。不過除了上述的回答以外,也出現了許多有趣的答案,比方說「天國」、「別人的心裡」、「溫暖的地方」。看來住新竹的大家,壓力都很大啊!
調查說明:
為了解新竹獨居工作者的生活,本次專題採用了問卷和訪談的方式,搜集了54份有效問卷。填寫問卷的讀者的平均年齡約在29歲,居住支出約佔其收入兩成左右。特別提醒讀者,接下來介紹的生活樣貌主要是年輕的工作者為主。此外,由於樣本數不多,因此這份簡單的統計僅是對於新竹獨居現象的初探。
在舊城區走跳的寂寞達人
阿剛是桃園人,大學到南投念書,當完兵之後來到交大念研究所,就這麼待在新竹了。住過桃園和南投的阿剛笑稱:「我已經搜集了台灣一些重點的無聊的地方生活經驗」。談起剛來到新竹時,總覺得新竹似乎如同一般人所說的那般無趣,消磨空閒時間的方法,除了有空會跑到別的縣市玩耍之外,就是邀請朋友來房間喝酒。他驕傲地對我們說「我教你面對孤獨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灌醉,所以我才把房間弄得像酒吧一樣。」
「下班之後絕對不能回家,回到家的那一秒開始,今天就結束了。」所以下班後不是泡在新竹各處的小酒吧,就是窩在咖啡廳或圖書館。直到兩年前來了見域之後,開始參加許多大大小小的藝文活動,也去過許多舊城區的文化工作室,認識了一群波長相同的朋友。也因為活動多在舊城區走跳,所以也戲稱自己是『舊城青年』。說到這裡,阿剛順手乾了一杯:「跟大家一起喝醉比較快樂,總比一個人快樂。」
阿剛
29歲,桃園人。2013年來到新竹,交大研究所畢業,現職園區工程師,自稱寂寞達人。
想定居在新竹的工作者
去年三月因為工作的關係來到新竹的小白,「我來新竹大概八九成都在工作,對於生活其實很少去體會。」相較於以往學生時代待的高雄,在新竹的生活多了不少壓力,工作忙碌的他常常假日都要加班,平時回到家時間也晚了,假日也習慣去辦公室工作,很少待在房間裡。在房間裡不是滑手機、餵貓,就是睡覺,但也因為是一個人住,「完全不用遷就別人」,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工作的時間。
小白會決定一個人住,其實跟過去跟室友合住的經驗有關。「有一次我回家,親眼目睹我的貓被逼到廁所,而且還全身濕。」憶起當時室友欺負貓的情景,他氣憤地說:「當下很生氣,我就決定以後要一個人住。」
十八歲離家唸書後,小白整整十年沒有跟媽媽住在一起過。「現實的經濟狀況下,由不得我在台北買房子,又不想回桃園,可是我很渴望有一個房子可以接媽媽來住。」對他來說,新竹房價相對不高,且新竹幅員不大,在交通上十分便利,定居在新竹是他目前的計劃。
小白
29歲。桃園人,去年3月來到新竹,現職新竹市新鮮事粉絲專頁小編,與兩隻貓同居中。
在新竹一個人住,還好嗎?
「也許聽起來很弔詭:當我們想要和別人重新建立連結時,獨居可能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獨居時代: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
過去對於獨居者有許多偏見,總認為這些人沒有好的生活品質,好像單住套房就是一個恐怖故事的開始:交不到朋友、憂鬱、壓力大,都市夢破滅、人際關係崩解。甚至也不乏學者指出,獨居現象是造成關係解體和社會混亂的原因。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人移動到城市居住,獨居現象也日趨普遍,「一個人住」不再是失敗的象徵,反而是在都市生活獨立自主的表現。
社會學家Eric Klinenberg就認為比起團體生活,當代更注重自由、彈性和個人選擇,某種程度上是現代人的美德。獨居提供了尊重每個人生活樣態的可能性,而分租公寓也讓年輕的都市中產階級不會受到家庭或團體合租的影響,自在地生活。
不僅如此,獨居也讓我們可以有空間和時間,自主探索跟別人在一起的樂趣。下班後棲身於書店、咖啡廳、在地小店,和各式各樣的團體當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部落」。這樣的生活模式,讓人可以在城市的各個地方找到與自己有相同興趣和經驗的同好,以及與他們有相同煩惱的人。
當然,如此美好的獨居生活仍需要外在條件,例如經濟條件的支持。Eric Klinenberg也不諱言地承認獨居是「成功者」在城市的庇護所。除此之外,好的獨居生活也與都市環境息息相關:良好的生活機能、值得信任的社會安全、適當的租金等等。
回過頭來看,新竹是個適合一個人生活的城市嗎?許多初來新竹的工作者們都會選擇住在鄉民俗稱「新手村」的金山街,雖然房源充足可迅速入住,但卻也許多隱憂,比方說2015年發生的違建爭議:為了滿足竹科工作者和清交大學生大量的租屋需求,許多屋主悄悄地將建物蓋超過都市計畫限定的容積率,使得小小的金山街出現許多高達8層樓的「套房大樓」。雖然爭議發生時,市府表示會清查金山街的違章建築,但至今仍未提供一份詳細的違建名單,使得租屋者無法取得安全的租屋資訊。
此外,竹科的出現,主宰了新竹的產業結構,使許多外地人始終將新竹當成工作的場所,而非長久居住的地方。不過,新竹便利的生活機能和相對台北便宜的房價,仍吸引著許多工作者在此定居。總而言之,雖然獨居對於個人而言,是個讓人自在的選擇,新竹的居住環境仍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陳綺貞的
《太多》歌詞中,獨居彷彿是一種當代生活風格的選擇。但對於有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新竹,要讓獨居工作者們認同這裡,或許不能只談親子和家庭,得先讓新竹成為能讓個人獨立自在悠遊的城市才行。
文/莊重遠、范楷青
攝影/董昱
(本文內容整理至《貢丸湯》Vo.11「我在新竹一個人也很好 v.s. 我想要找個伴」封面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