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成長卻無跡可尋:人類正在「大發生」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一陣子有個國際的花邊新聞,丹麥某處海岸發現有種貝殼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當地生態不平衡,後來大陸觀光客發現原來是餐桌上的珍饈——生蠔,於是在丹麥環保單位與旅遊單位合作下,號召大量的華人觀光客到海岸大啖生蠔,撲滅一場生態危機;今年暑假澎湖沿岸海域也發生大量水母,有數十名晨泳的民眾被螫傷,有人形容數量多到好像「水母羹」一樣,甚至有的海灘也留下一整片水母。

 

像這樣在一個地區突然出現非常巨大數量的某個物種,就稱為大發生。有些物種會有大發生,或者稱為大爆發的現象。若以生態學觀點,大發生的定義是某些特定物種的數量,在一段相對短的期間內,出現爆炸性的增加。

 

絕大部分的大發生是不可預期的,但是有些種類會有週期性的規律。比如在墾丁地區每4~6年,玉帶鳳蝶就會有一次大發生,這種規律性的現象我們可以推理出一些原因,也許跟雨量、土壤營養、這些物種的食草體內抗蟲物質的濃度……等等有關,而氣候或許是啟動這複雜連鎖反應的開關。大發生之後,因為對食草的消耗太大,食物吃光反而引起族群大量死亡,到了隔年數量反而比正常時還要少,再一年年逐漸增加。

 

這種週期性的大發生或許可以歸類為區域性正常生態環境的表現,但是,很多時候物種的大發生無跡可循,忽然發生又忽然消失,沒有一定的週期,又沒有顯著的環境變化,這神奇的現象就令人好奇了。通常大發生只會發生在特定的動物,比如像蛾類、蝶類或蚱蜢這些較小型的昆蟲,小型動物如旅鼠會,狼或狐狸就不太可能,海星會,鯨魚就不可能。

 

raw-image

生物大發生無跡可尋,忽然發生又忽然消失。

 

即便我們最常發現的蛾類與蝶類的大發生,也有專家研究指出,大約98%的種類、族群都能夠長期穩定的維持一定的密度代代相傳,只有2%的蛾類或蝶類會出現大發生。到底哪些原因使得這極少數的昆蟲或哺乳類或微生物具有大發生的能力?確切原因專家還在努力找答案。

 

不管哪種大發生,有一件確定的事,就是爆發總會結束。有些會經歷多年,有些很快就結束,看不到中間漸進的過程,比如說今天還有一百萬隻,到了明年就只剩下一百隻。過去學者認為大發生的開始與結束是因為環境的變動以及牠們食物的多或少而造成的,但是近些年發現,有很多大發生前後環境並沒有劇烈的變動,那究竟是為什麼?天氣的變化無法解釋,食物供應的耗竭也無法解釋。有些專家提出,或許是病毒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發揮穩定整個生態系平衡的功效。當然,對被它殺死的物種來說,病毒是可惡的兇手。

 

甚至我們若以地球大地之母觀點,或以超然的角度看待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人類當然也是動物,哺乳動物的一份子,也是依著整個生態系的變動而生存。雖然人類因為科技文明的進步,使得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似乎也超脫了自然環境給予的限制。

 

若以大發生的定義來看,以地球史或生命演化史的角度,現代人是智人這種物種的一次大爆發——「某特定物種的數量在一段相對短的期間中出現爆炸性的增加」。

 

人類的數量,從一萬年前左右農耕發明以來,至今已經增加了約400倍。若以另一種演算法,從智人出現到19世紀,大量增加為10億人,然後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口又增加了10億多,來到20多億,二次大戰後至今,約70年,人口居然增加了近50億,已經超過70億,這不是大發生,什麼是大發生?

 

從化石紀錄來看,地球從出現生命開始至今,體型只要超過陸地上的螞蟻或海洋裡的南極磷蝦,從來沒有一個物種數,數量超過人類的人口數。著名的生物學者威爾森曾經寫過:「智人的數量達到60億的時候,我們的生物質量就已經超過地球誕生以來,地表上曾有過所有大型動物的總重量的百倍以上。」不過威爾森指的應該是野生動物,沒有包括近代人類工業化養殖的畜牧業。

 

有位學者很明確的表示,人類特異非凡:史無前例,體型碩大,壽命很長,數量又驚人,是的,我們正在大發生之中。

 

如果所有的大發生一定會終結,如果地球能維持生態系平衡的物種是病毒的話,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全世界的流行病學家,都滿懷戒慎恐懼地注意著禽流感的病毒變異。

 

萬一這些在會飛的鳥禽或蝙蝠裡的病毒發生幾次突變,或從原來沒有人跡的叢林裡因人類的開發逸出的病毒,如果如同當年的黑死病肺鼠疫,可以藉由空氣傳染,致死率又超高的話,加上萬一染上疾病的人在有明顯症狀之前到處活動與旅行,再傳染給別人,像是麻疹、流行性感冒那類潛伏期較長的病毒,在這麼擁擠且彼此往來這麼密切的全球化世界,絕對是一場無法想像的災難。當然,對於其他生物來說,也許是值得慶幸的生機重現吧!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編輯:熊編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若是能理解這樣的孩子、陪伴他們,讓他們將精力放到對的方向,就會成為引領社會進步,帶來貢獻的精彩人物;可是若一昧地貼標籤、嚴刻地對待他們,也許未來就多了許多反社會分子。</p>
<p>多的醣類會合成脂肪,飲食中的油脂當然也是高血脂的來源,脂質大致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跟不飽和脂肪酸,原則上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而不飽和脂肪酸傾向於增加好的膽固醇。</p>
<p>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p>
<p>從蜜蜂消失的事件中,我們才恍然大悟,透過食物鏈所形成的錯綜複雜的世界,蜜蜂的角色居然是這麼的重要。原來人類的所有餐飲食材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來自於由昆蟲授粉的植物,這一千多種作物中,80%以上需要蜜蜂幫忙傳播花粉。</p>
<p>這是一個由「太空船地球號協會」所發起的世界性的繪畫活動,他們試著去詢問世界各地的孩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請孩子畫在圖畫紙上。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樣性。</p>
<p>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可以花,隨著退休不同的階段以及身體狀況才能計畫與調整使用的節奏,之後再與另一半好好討論如何共度這段美好的退休生活。這樣,才能善加利用金錢這工具,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且不遺憾的人生!</p>
<p>若是能理解這樣的孩子、陪伴他們,讓他們將精力放到對的方向,就會成為引領社會進步,帶來貢獻的精彩人物;可是若一昧地貼標籤、嚴刻地對待他們,也許未來就多了許多反社會分子。</p>
<p>多的醣類會合成脂肪,飲食中的油脂當然也是高血脂的來源,脂質大致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跟不飽和脂肪酸,原則上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而不飽和脂肪酸傾向於增加好的膽固醇。</p>
<p>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p>
<p>從蜜蜂消失的事件中,我們才恍然大悟,透過食物鏈所形成的錯綜複雜的世界,蜜蜂的角色居然是這麼的重要。原來人類的所有餐飲食材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來自於由昆蟲授粉的植物,這一千多種作物中,80%以上需要蜜蜂幫忙傳播花粉。</p>
<p>這是一個由「太空船地球號協會」所發起的世界性的繪畫活動,他們試著去詢問世界各地的孩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請孩子畫在圖畫紙上。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樣性。</p>
<p>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可以花,隨著退休不同的階段以及身體狀況才能計畫與調整使用的節奏,之後再與另一半好好討論如何共度這段美好的退休生活。這樣,才能善加利用金錢這工具,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且不遺憾的人生!</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太太,我們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哭了。臨近尾聲,本集能看見許多人的成長,包含了教授們、研究醫師們以及如青蔥般的住院醫師們。曾經青澀的後輩,成了引領他人的前輩。
Thumbnail
走進書店,像是一個人渴望成長的樣子 漫無目的逛了又逛,這本拿起來翻一下,那本摸一下,卻不知如何下定決心開始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這幾天剛好看完「讀懂一本書」覺得很有共鳴,所以決定來將自己曾經打的「閱讀的認知」文章進行二次更新。 有別之前直接切入閱讀,這次我想就先從選書的策略開始討論起。 一、《先有方向
Thumbnail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很習慣透過頭腦來思考、發想、理解、分析一切事物真相。的確,頭腦是台強大的資訊處理器,他能夠為我們綜整資訊,為我們分析利弊得失,藉由掃描過往經驗以及對未來的揣測,來處理每個當下遇到的情境。
Thumbnail
為什麼信念創造實相?為什麼同樣的世界每個人看見的樣貌不盡相同? 舉個例子,假設路上看到糞便上插著一朵玫瑰花,有人會注意到那坨糞便而對眼前的景象感到作嘔反胃,抱怨它又臭又礙眼;但也有人會注意到那朵玫瑰花,為它嬌豔欲滴的樣貌所著迷,並驚訝於即使插在糞便上依然不減其典雅之姿。
Thumbnail
親愛的,當你遇上人生瓶頸,或是碰上日常生活中一些煩人、難以處理的事時,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想法是什麼?是先譴責自己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做不到嗎?總覺得自己應該再努力一點,只要再努力一點整件事的樣貌都會不一樣? 或者是你會把錯誤都歸咎到他人身上?抱怨、八卦他人為什麼要扯自己的後腿,看不到他人的付出,
Thumbnail
這怎麼可能。看看周遭的大企業,先不論我國之光台積電,美國的知名企業也都是在追求不斷不斷的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一人公司這個概念如此嶄新又特別,到底作者想表達什麼?小而美的公司為什麼會是未來趨勢?
Thumbnail
 未知帶給人恐懼,害怕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人類就依循著感覺走,在中間築起一道牆,安逸的生活讓他們自以為安全,封閉了和外在交流的機會,愜意卻固執的不容任何改變。
Thumbnail
太太,我們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哭了。臨近尾聲,本集能看見許多人的成長,包含了教授們、研究醫師們以及如青蔥般的住院醫師們。曾經青澀的後輩,成了引領他人的前輩。
Thumbnail
走進書店,像是一個人渴望成長的樣子 漫無目的逛了又逛,這本拿起來翻一下,那本摸一下,卻不知如何下定決心開始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這幾天剛好看完「讀懂一本書」覺得很有共鳴,所以決定來將自己曾經打的「閱讀的認知」文章進行二次更新。 有別之前直接切入閱讀,這次我想就先從選書的策略開始討論起。 一、《先有方向
Thumbnail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很習慣透過頭腦來思考、發想、理解、分析一切事物真相。的確,頭腦是台強大的資訊處理器,他能夠為我們綜整資訊,為我們分析利弊得失,藉由掃描過往經驗以及對未來的揣測,來處理每個當下遇到的情境。
Thumbnail
為什麼信念創造實相?為什麼同樣的世界每個人看見的樣貌不盡相同? 舉個例子,假設路上看到糞便上插著一朵玫瑰花,有人會注意到那坨糞便而對眼前的景象感到作嘔反胃,抱怨它又臭又礙眼;但也有人會注意到那朵玫瑰花,為它嬌豔欲滴的樣貌所著迷,並驚訝於即使插在糞便上依然不減其典雅之姿。
Thumbnail
親愛的,當你遇上人生瓶頸,或是碰上日常生活中一些煩人、難以處理的事時,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想法是什麼?是先譴責自己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做不到嗎?總覺得自己應該再努力一點,只要再努力一點整件事的樣貌都會不一樣? 或者是你會把錯誤都歸咎到他人身上?抱怨、八卦他人為什麼要扯自己的後腿,看不到他人的付出,
Thumbnail
這怎麼可能。看看周遭的大企業,先不論我國之光台積電,美國的知名企業也都是在追求不斷不斷的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一人公司這個概念如此嶄新又特別,到底作者想表達什麼?小而美的公司為什麼會是未來趨勢?
Thumbnail
 未知帶給人恐懼,害怕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人類就依循著感覺走,在中間築起一道牆,安逸的生活讓他們自以為安全,封閉了和外在交流的機會,愜意卻固執的不容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