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力供應能力:緬甸發展的「大問題」

長年鎖國的緬甸於2011年開始進行改革開放。初始之時,許多人抱著觀望的態度,不敢貿然進入投資,因為不知道掌權已近60年的軍政府為何一夕之間幡然改悟。

 

不過隨著緬甸緩慢但穩健地進行民主化、自由化,許多外來投資者也開始放心大膽進入,再加上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逐漸放鬆甚至全面解除長年制裁。投資者在2013、2014年竟然出現蜂擁的情況,導致商業中心仰光市房價飛漲,直逼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區

 

制約經濟的主因:電力供應

 

緬甸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所領導的新政府於2015年初上台後,大家都預期會有更多的外資進入,但這個榮景卻沒有出現。歸根結底問題出在緬甸能源政策定位模糊,以致電力不足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緬甸全國人口約6000萬,但僅1/3的人民享有電力供應,甚至於首善之區仰光市的電力供應都大有問題。走在仰光市區,不難發現街邊有許多商家自備的發電機,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時停電。對一般小商家而言,停電了,就自行發電,影響還不會太大,但對於電流穩定攸關重要的工廠、企業來說,停電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提高電力供應,緬甸政府也正在探討各項發電計劃,包括增建燃煤發電廠以及開採深海天然氣,只不過興建燃煤發電廠雖然是增加供電的最快速方法之一,但卻不受人民歡迎。譬如緬甸計畫在克倫邦興建燃煤發電廠,就受到當地居民激烈抗議。緬甸全國上百個環保激進組織也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政府放棄興建這個可提供1280兆瓦電力的燃煤發電廠,改而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克倫邦環保激進分子南敏昂就指出,當地居民大多務農為生,他們擔心燃煤發電廠會污染土地和水源。

 

緬甸的電力供應狀況一直是「拼經濟」時的疑慮。Photo source:pixabay

 

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高層領導之一溫登表示,燃煤發電是快速滿足供電所需的理想選擇,其他發電方式,例如水力發電比較費時。他說,「若是要在煤炭發電爭議和國家發展之間做一選擇,我們會將發展擺在優先位置」。

 

緬甸目前有11個燃煤發電廠的興建計劃還在等待當局審批,這些發電廠落成之後將能使緬甸的供電能力顯著提升25%,不過現階段還無法預測最終獲准興建的發電廠會有幾個。

 

在前總統登盛執政期間,緬甸全國有至少10個燃煤發電廠建造工程基於環保原因而被政府喊停。官方聘用的西方專家顧問也反對興建燃煤發電廠,他們指出緬甸煤炭儲量並不大,如果日後須進口煤炭來發電,將會得不償失。

 

牽制觀光的因素:缺乏經驗與政策反覆

 

緬甸的經濟發展除了前述基礎建設的不足之外,也牽涉到無經驗以及政策的混亂、不明確。號稱「無煙囪工業」的觀光、旅遊一直無法很好發展,就是一例。

 

緬甸有相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長年的封閉,更增添了些許神秘感,這些都是發展觀光的優越條件,緬甸政府確實也希望將旅遊業發展成經濟支柱,但事與願違,緬甸旅遊業一直無法起飛,酒店業者盼望的春天也遲遲沒有到來。

 

雖然擁有不少資源,但缺乏經驗的現況,讓緬甸的旅遊業仍未見到曙光。Photo source:pixabay

 

緬甸政府所聘用的旅遊業顧問羅傑斯就指出:「緬甸沒有發展旅遊業的經驗,要開發一個如此複雜的行業是個巨大挑戰」。其實,緬甸開放以來,抱著淘金心態的投資者蜂擁而至,新酒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2011年到2015年,緬甸酒店數量幾乎翻倍,達到1300家,這期間所吸引的酒店投資承諾高達27億美元。然而,遊客人數卻未相應增加,導致酒店客房過剩。

 

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資源豐富的緬甸仍然是有冒險精神投資者的理想園地。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