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電力革新,而非不開冷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為因應限電危機,政院讓政府機關在中午到下午三點不開冷氣,當然後來予以解禁。不過,這個真的不是很好的決策。因為我們需要解決的電的問題,絕對不是以不用電來解決。

 

我們又不種樹,建築物的設計也不具備節能、避暑的效率,要發展綠能又被反制說沒有效率、現階段沒有可能性,單純用這種頭痛醫頭的方式,明年還是要輪迴一遍。

 

電這個東西,唯一的意識型態就是,願不願意挑戰、嘗試用新的技術。看樣子台灣面臨這種保守與改新的想法衝突,目前是以老方法比較好的想法佔上風。

 

可能我們的先祖,當初如果看到人家用電燈,還會嗤之以鼻的說,「電燈怎麼可能普遍!太貴了、沒效率,還要電網,哪像蠟燭、油燈,點了就亮!」(怒)

 

任何挑戰都有風險,風險卻需要被挑戰

 

許多台灣電力專家都會說,綠能不穩,會有風險,或者效率、儲能問題。

 

但是國際儲能成本每天下跌,從311震災日本應用時的1000美元/度,跌到今天300美元/度,已經與尖離峰電價差形成黃金交叉,這是上天賜給我們大規模應用的好時機。

 

況且,儲能設備不是要比單一設備規模大小,而是要智能化,要物聯網化,既分散又統一。發揮台灣既有優勢,領導世界儲能與綠能產業發展。儲能造就能源海綿城市,使各城市具有彈性,有應變能力,有快速自我恢復能力,儲能可消除太陽能與風能的不穩定性,是世界發展下世代智慧綠能的關鍵因素。風光儲三者共同成長,綠能產業是有可為的。

 

我們(不管私人、國家、組織團體)必須以儲能為基礎快速建立能源地理資訊系統,為下一世代城市發展奠定基礎。下一世代交通工具,譬如無人機或無人車,(甚至最近波音公司還要發展無人駕駛客機,儘管很多人是會怕怕的,但是現在除起降以外,也都是電腦自動控制),都是要建立在新世代能源基礎建設上。

 

歐美許多國家已經宣示不久未來就要禁止銷售氣柴油車輛,法國在2040、英國也在2040 年要禁止。這政策如果搬到台灣,以汽車為例,改用電動車將比汽柴油,台灣每年可節省2000億,而且更環保,國民更健康,這就是長期國家競爭力關鍵。

 

無視儲能技術、科技的崛起,一講話就倚老賣老說「你懂什麼,你是台電的嗎!」

 

這種態度,個人會比較反感,因為不同意見者難道要是核工博士才配「思考」嗎? 我想不是的。公共政策就是討論,而不是互相毀滅。不是我的理論一定是真的,你的絕對是假的,兩者之間一定會有資訊差的部分,所以需要交換意見。

 

過去我們曾批評馬英九總統不開冷氣是矯情的行為,並沒有解決問題本身,很遺憾的,過了幾年,還是一樣的事情,不同的人物循環。誠摯希望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希望在野黨、執政黨在這個部分,一起前進,不要單純酸現在政府、打過去政府,不然這樣輪迴下去,永遠,我說真的,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Håkan Dahlström@ Flickr CC By 2.0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專訪台灣出生的旅美學人沈昌輝,以基因工程將酵母菌打造為可偵測核生化威脅的生物感應器,由北約資助研究</p>
<p>如同餐廳廚師不應該因為討厭客人就吐口水在食物,外交官當然也不能因為不喜歡某一位官員,就不做份內工作,甚至是放話背刺。</p>
<p>大家都知道軍力在失衡。不過感覺到台灣要不是極端自卑,說不用打就肯定輸了; 要不就是狹洋自重,認為說美國超強的。 我們來看看蘭德智庫的資料,再來聊聊,解決之道。</p>
<p>重點不是他「偷」了什麼,而是他或許會「放」了什麼。</p>
<p>囤積食品、囤積貨物,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家族的財力,「交易」本身,才具備經濟價值,如果是這樣,那在資訊時代的我們,為什麼還不擁抱流動的力量,還整天藏著掖著,怕自己的洞見被人偷學呢?</p>
<p>我們常常套用中國詞彙,稱中國企業只會「山寨」,不過,台灣本身也曾經有過仿冒猖獗的年代,而更往前的時代,連日本都是如此。從日本的經驗,與美國的觀點,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p>
<p>專訪台灣出生的旅美學人沈昌輝,以基因工程將酵母菌打造為可偵測核生化威脅的生物感應器,由北約資助研究</p>
<p>如同餐廳廚師不應該因為討厭客人就吐口水在食物,外交官當然也不能因為不喜歡某一位官員,就不做份內工作,甚至是放話背刺。</p>
<p>大家都知道軍力在失衡。不過感覺到台灣要不是極端自卑,說不用打就肯定輸了; 要不就是狹洋自重,認為說美國超強的。 我們來看看蘭德智庫的資料,再來聊聊,解決之道。</p>
<p>重點不是他「偷」了什麼,而是他或許會「放」了什麼。</p>
<p>囤積食品、囤積貨物,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家族的財力,「交易」本身,才具備經濟價值,如果是這樣,那在資訊時代的我們,為什麼還不擁抱流動的力量,還整天藏著掖著,怕自己的洞見被人偷學呢?</p>
<p>我們常常套用中國詞彙,稱中國企業只會「山寨」,不過,台灣本身也曾經有過仿冒猖獗的年代,而更往前的時代,連日本都是如此。從日本的經驗,與美國的觀點,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每個人一定都犯過錯,有些錯誤的原因在於未知,有些錯誤則是自以為不會犯,但最後還是再犯,西恩覺得這種「自以為不會」是最恐怖的。因此想藉閱讀《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秘密》,了解背後的奧秘是什麼。 本書適合:想要避免常常忘東忘西、錯誤一犯再犯,以及了解醫療、航空與建築業小故事的人。
Thumbnail
常常有一些粉絲或讀者告訴我,他明明工作看起來一切順利,但卻莫名焦躁,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後來了解後發現,問題也許是他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把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忘了切換成「自我模式」了。大部分人都習慣了「他人模式」,等到想轉為「自我模式」時,卻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Thumbnail
日本知名的咖啡店海外第一家選址位於台中,但店面卻意外的開在商辦大樓裡,箇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核心就是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不盲目追求追求〝創新與差異化〞,加上〝速度 x 品質〞的打造能力,就能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因為各行各業、各領域的使用者皆不相同,只有我們用心全力站在〝用戶角度需求〞時,不斷的打磨和調整,才有可能漸漸進入到用戶的需求核心,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每個人一定都犯過錯,有些錯誤的原因在於未知,有些錯誤則是自以為不會犯,但最後還是再犯,西恩覺得這種「自以為不會」是最恐怖的。因此想藉閱讀《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秘密》,了解背後的奧秘是什麼。 本書適合:想要避免常常忘東忘西、錯誤一犯再犯,以及了解醫療、航空與建築業小故事的人。
Thumbnail
常常有一些粉絲或讀者告訴我,他明明工作看起來一切順利,但卻莫名焦躁,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後來了解後發現,問題也許是他為了回應他人的期待,把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忘了切換成「自我模式」了。大部分人都習慣了「他人模式」,等到想轉為「自我模式」時,卻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Thumbnail
日本知名的咖啡店海外第一家選址位於台中,但店面卻意外的開在商辦大樓裡,箇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核心就是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不盲目追求追求〝創新與差異化〞,加上〝速度 x 品質〞的打造能力,就能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因為各行各業、各領域的使用者皆不相同,只有我們用心全力站在〝用戶角度需求〞時,不斷的打磨和調整,才有可能漸漸進入到用戶的需求核心,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儘管已知痘痘(痤瘡)的發病機制,並有效果驗證的治療方法──但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痘痘仍經常反覆發作──何解?痤瘡問題的新切入點「皮膚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