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寫作這件事上,想做的事

我們可以透過文字了解別人的想法,但也可能被騙。我可以透過文字表達我的思考,但仍舊有被誤會的可能。文字做為一種表達思想的工具與媒介,它可以是溝通的渠道,卻也可能形成阻礙與偏見。有些阻礙是不自知的,有些偏見是刻意的;不自知的阻礙是因為不擅於使用文字,而偏見可能是善於操弄。
每天在網路上逛,每天閱讀大量的字,每天寫字。有些字是公開的,有些字是私密的。而那些公開的流過來流過去的字,我們所讀到的東西,包括我們自己的手所敲出來的,究竟是溝通的渠道?還是阻礙的石頭?或是已經成為偏見的山?
有些是技術性的問題,有些是思考的問題,有些是態度的問題。
在小孩課上了約三年後,我開始著手大人的寫作課。而上面那段想法,是我為什麼想開大人寫作課,一開始最主要的思考。
人類是一種透過文字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動物,文字工具最原先的用意是要讓人們能夠溝通、彼此了解;但我越來越發現文字的不當使用也可能造成龐大的誤會。文字可以讓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也可能越來越遠(特別在這個訊息流通快速的網路時代)。
我覺得使用文字好好把事情想清楚、說清楚的能力很重要;然後,能不能讀出他人文字中的問題,這個能力也很重要。所以我想邀請大家,重新檢視「文字」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想寫卻寫不清楚是為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把內心的東西表達清楚?這是我在大人的寫作課中,想要陪大家做的事。

「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與「整理自己的思考」

寫作有點像整理抽屜。抽屜如果很亂,先劈哩啪啦倒出來,看看裡面有哪些東西,再分門別類,安排順序,這樣比較容易。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抽屜裡有些什麼,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那要怎麼分門別類?安排順序?
先劈哩啪啦的倒出來,意思是先了解自己是怎麼想的。「先了解自己是怎麼想的?」什麼意思?難道我會不了解自己是怎麼想的嗎?嗯,許多時候,我們其實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想的,特別是複雜的議題,習以為常的詞語。
而寫作可以幫助你整理自己的思考。「思考」是什麼?思考不是把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搬出來,不是把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話說出來。「思考」是「去想」那件事,比如現在我在思考,「思考是什麼」。
思考不是去講別人的理論,別人的看法,雖然我們所知道的,總是從別人那裡聽來,或從書上看來的。所以什麼是思考呢?思考是,我把我所「知道」的東西攤出來,然後一一檢視,我真的明白我所知道的東西嗎?會不會我是一知半解?我對我所知道的事情有沒有自己的判斷?我的判斷是不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我對這個聽來的判斷的看法是什麼呢?如果我接觸到兩種不同的判斷,那麼我要怎麼下自己的判斷?
「我的看法是……」很多人的看法,其實並不是自己的看法,我們以為是,但我們沒有跟自己對話,沒有往裡面去想。思考並不容易,對於某件事的看法,對於某個大家習以為常的說法,我究竟是怎麼想的──而寫作可以透過記錄自己的思考,逼自己去想,去想哪個環節還想不清楚。然後,不清楚就繼續問,繼續去找更多資料,不要假裝自己懂了──讓自己這個想要搞清楚某個什麼的動力,做為寫作的開始,然後透過寫作,幫助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考。
當然很有可能,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是無法弄清楚自己想要弄明白的東西。「把事情想清楚」,我第一份文字工作的編輯對我說,「把事情想清楚」。但問題是有些事就是那樣複雜,我怎麼可能有把握想得非常全面?後來,我對這句話的解釋是,盡力去發現所有我能發現的問題,然後試著給出說法。如果有給不出說法的問題,就代表自己也不清楚,那麼就擱著,不要去寫。或者坦白的把問題本身寫出來,等待對話。寫作不是要給出一個答案。寫作是提供一個看法,然後等待對話。
寫作者不是全知者,我無法描述與思考事物的全貌。但我能做的是,把自己看到與想到的,細細的,選擇適合的方式表達出來,給我希望讀到的人。我們說話的時候,除非先擬好稿子(擬好稿子其實也就是寫作了),不然很難做到仔細的表達,而寫作給了我們時間與空間。
寫作給了我時間與空間,好好的將自己不太明白的東西想清楚,然後將這個思考的過程,透過文字分享出去。這個思考的過程,或許會影響另一個人的思考,也可能透過另一個人的回饋,回過頭來影響我的思考。
這個來來回回的過程,可能非常傷腦筋。但傷完腦筋之後,如果我更清楚一些什麼了,這時就非常享受。
以上是我目前對大人寫作課的想法,但實際運作上能做到多少,老實說我也不確定。不過,我會把備課過程的思考記錄下來,除了作為上課的材料,也會發表在這個專欄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發落。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