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金錢以外的生活:Freegan為什麼拒絕消費

當我們什麼都不懂時,我們什麼都吃。吃速食店的炸雞、薯條,吃超市裡頭的麵包、御飯糰。後來,當我們認識了慣行農法、基改作物跟食品添加劑後,我們不願再食用那些食品,開始追求自然的、真正的食物。 當我們看到了集約畜牧下的動物們,是被如何的育種、增肥、運輸然後屠宰後,我們不願再食用在那種農場裡長大的動物,成了人們口中的Vegetarian。 當我們知道那些不會生蛋的公蛋雞與不會產乳的公乳牛一出生就被決定的命運後,我們不願再吃蛋、不再喝牛奶,成了人們眼裡的Vegan。 最後,當我們終於打開超市後方的垃圾桶,發現了那些我們之前不想吃、不忍吃的東西竟然全都堆在裡頭,我們將牠們挖出來,帶回去料理,然後含著淚吃掉,成為所謂的Freegan
這是住在屠宰場裡頭的人們大多數都曾經歷過的歷程。我們用四處蒐集來的木頭生火,然後用菜市場賣剩的食物在暖爐上做料理,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都不會吃肉,只吃蔬菜。
然而,當我們從麵包店或披薩店裡帶回賣不完的披薩、三明治或是包肉的麵包時,我們就會吃這些肉(但也不是全部)。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成為Freegan的原因都跟食物有關。有些人是因為低薪和房價、有些人是因為搭了很多便車、有些人則是因為研究經濟後發現有點怪怪的……總之,這些人們,都在不同的時刻,理解到現今的社會,竟然只是個瘋狂浪費自然資源、汙染環境、不斷擴大貧富差距,讓人們彼此疏離、競爭、仇恨,然後聲稱只要我們一直買東西,大家就會過得更好更開心的荒謬社會。
東西存在的目的,是要讓人們使用,而不是讓人們擁有。
當我們戒掉了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個浮現的想法都是「要花多少錢?」或是「要買什麼東西?」之後,我們的雙眼,才有辦法看到許許多多我們一直以來視而不見的東西。
「你的每一筆消費,都是在為你心目中的社會投票。」
這是之前人們在推廣購買環境友善、動物友善或公平貿易產品時所喊的口號。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討厭一個企業的行為,最直接有效的行為就是拒絕購買他的產品。然而,事情總會進展到另外一種情況:
「我很想要投票,但是一個是有毒的蘋果、一個是爛掉的蘋果,兩個黨兩個候選人都很爛,我可以不要投嗎?」
有機認證只有大企業有辦法負擔認證費、非營利的基金會大半都是那些汙染環境、剝削勞工的企業創辦來節稅用的……我們漸漸發現,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產品的好壞,而在於嚴重過度的消費文化。
一個燈泡再怎麼節能,但今天如果有人把整片薩哈拉撒沙漠都架滿節能燈泡,整夜開著燈,然後說「這很省電所以沒關係」,我們會覺得這個人腦袋有問題,這並不是省不省電的問題。再生能源很棒,但是如果整個中國、印度、甚至非洲的所有人都比照美國人的用電模式,單單是生產那些矽晶板、發電機跟水庫就足夠讓地球浩劫了,再生能源是好東西又怎樣?
但不消費要怎麼生活?這其實遠比想像中的簡單。需要食物的話就去菜市場看看有沒有賣不掉的菜、或是麵包店賣不完的麵包;我們也自己種菜,甚至有些人會去採集野果或是栗子。當然,還有dumpster diving,去超市的垃圾桶蒐集食物。難以想像的是,我們的食物往往是多到吃不完,於是便舉辦「食物不是炸彈」這類免費煮剩食給人們吃的活動。至於衣服,我們大部分人所擁有的衣服其實早就遠遠超過我們真正所需,家電或是家具也多得是還沒壞掉就被拋棄的二手物。
至於交通,當然就回歸最基本的步行,或是騎腳踏車,如果要快一點或長途旅行,那就舉起大拇指搭便車。
那住宿呢?眼下最直接的便是「佔領空屋」,但這只能是過渡期,人們透過佔領空屋這種衝撞體制的行為,讓大眾可以重新思考「私有土地」這件事,房屋到底是蓋來給人住的、還是蓋來放著賺錢增值的?人類憑什麼擁有一片土地?憑一張只有人類看得懂的契約,便可以將土地從自然中奪走,然後稱說原本住在那片土地上的生物非法侵佔嗎?
我們不討論合不合法,我們只在乎正不正確。
有些人會說,這些dumpster diver、hitchhiker、squatter、這些Freegan,翻垃圾桶裡的食物吃、搭便車、佔領空屋,是在依賴資本社會的剩餘,卻不工作賺錢好貢獻這個「餵養他的社會」,根本就是個「社會的寄生蟲」。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當然希望可以吃自己用自然農法種的健康蔬菜和水果;我們當然希望可以自己開用廢油、太陽能、沼氣當燃料的車子;我們當然也希望可以自己動手用泥土、竹子跟木頭,蓋一棟適合當地氣候的自然建築,這些都是存在每個Freegan心裡頭的夢想啊。
但我們選擇暫緩這些夢想。
因為,我們發現,這個世界每年生產的食物足夠餵飽一百億人,卻浪費了近半數的食物,同時還有十億人正在挨餓著;我們發現,台灣每台車子平均只有1.7個人搭乘,等同每輛車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空位,就這樣被閒置著;我們發現,台灣人整天說房價很貴、窮人沒地方住,但卻有近百萬戶閒置的空屋和蚊子館,立法委員竟還整天只想要開燈潑水趕走遊民,而遊民全加起來其實根本不到五千人。難道我們應該放著這些資源就這樣被浪費掉,然後還花費更多資源在開發其他的替代方案嗎?
因此,我們寧願吃垃圾桶裡過期、噴過農藥、除草劑、基因改造的食物;寧願花四五個小時在路邊等陌生人讓我們搭便車;寧願冒著跟警察、地主起衝突的危險,住在環境很差的廢墟,寧願……在種種輿論壓力下,抬頭挺胸地當這「社會的寄生蟲」。
Freegan並不是不想工作,不想花錢 Freegan其實是一種盡可能不去剝削環境的價值觀
延伸閱讀:
編輯:蔡宜蒨
本文圖片來源:楊宗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如果你期待讓更多有趣的外國旅人到偏鄉去跟學生分享、互動;期待免費商店、共享糧倉及剩食餐廳在台灣各地出現;期待更多國內外用禮物經濟無條件地為人付出的傻瓜故事;或是期待看到我出國時,在世界各地拜訪學校跟組織的故事,歡迎支持這個你想看到的未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