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英文老師的外國人:沙發客來上課

2016/05/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到了學校以後,我變成只能趁著周末放假回家的時候才能夠接待沙發客,即便如此,還是常常會收到各式旅人們想要來台中借宿的訊息。

 

有一回,我答應一個瑞士沙發客說我可以在週五學校放學後回台中接待他,但他跟我談到他白天沒事做,問我有沒有推薦他做的事情時,我一時也想不到,就跟他開玩笑說:「那就來我們學校跟學生玩啊。」(當時我正在學校服替代役中)



結果他竟然回:「太好了,這一定超酷的。」

 

雖然我嚇到了,但還是馬上跑去跟我們主任說,主任聽完我介紹沙發衝浪還有那個瑞士男生想來學校的事情後的反應是「真的假的!他真的願意來我們學校嗎?」主任她拍了拍她的胸口說:「阿弟阿你放心,有甚麼事情你就說是我教你做的就好了。」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當天,Johannes一進學校立即吸引了全校學生的目光,就連帶著他在走廊上走路都是一件會嚴重影響課堂的行徑……



我們帶Johannes到三年級的班級,讓他簡單地用在香港學到的中文自我介紹,然後學生再問他問題,如果不知道要問甚麼的時候就我幫學生問,接著Johannes用英文回答他們。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這裡的學生,雖然有很多其實就是新移民的小孩,但是他們平常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些金髮、碧眼、白皮膚,我們社會眼中「真正的外國人」。而且,在不少老師跟學生心中,「外國人」這個詞幾乎就等於美國人。所以,像Johannes這樣子的外國人,當然就是美國人,當然就會講英文。

 

但是這個事實可差得遠了。Johannes的父母都是芬蘭人,也在芬蘭出生,不過因為這輩子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瑞典生活,所以基本上Johannes比較習慣說自己是瑞士人,反正長相完全看不出來有甚麼差別。

 

有學生抱怨:「厚,為什麼只能用英文?」

 

「當然可以啊,如果你們有人會說德文、法文甚至是芬蘭語的話。」這個才二十歲的男孩,已經在香港交換了一年,同時完成了碩士學位,在回瑞士之前跑來台灣旅行。

 

也許,對大部分學生來說,Johannes有點像是一個臨時的英文老師。但對Johannes來說,英文卻是他除了中文以外,最不熟悉的一個語言。

 

我問他甚麼時候開始可以用英文跟別人溝通的,他給我的回答是……..

 

「去年。」

 

也許,瑞士在語言方面的教育的確是有比台灣好一點,但對Johannes來說,瑞士學校的教育也沒有辦法真的讓他學會說英文,即便是他在瑞士所接觸到的外國人,也還是以德文或法文來溝通居多,沒甚麼機會用英文。所以,Johannes在離開瑞士之前,其實根本不太會講英文。

 

「我是在開始旅行以及到香港念書以後,因為幾乎找不到會講德文或法文的人,我才開始使用英文跟別人溝通。」Johannes這樣子說。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也許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有人真的用英文在溝通吧,許多的學生其實聽不太懂,即便Johannes講的幾乎都是很簡單的單字,他們應該也都學過,只是頭腦還沒辦法將聲音跟課本上的東西連結起來。

 

雖然說這群學生常常問一些很胡鬧的問題,像是叫他唱歌或是問他喜不喜歡BL之類的。但很有趣的是,從那群小鬼頭的表情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那很可能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努力地想要去聽懂這一個他們並不怎麼熟悉的語言。

 

其實,邀請沙發客來學校跟學生聊天,根本就不是要教學生英文,或是提升他們的英文成績。他們不是英文老師,我們也很清楚根本不可能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把一個語言教好。這些國外的旅人到學校來,其實就只是跟學生哈拉、拍照、介紹一下自己跟自己所居住的國家,這樣就可以了。只要學生心裡有了想要跟外國人聊天的意願,我們的目的就達成了。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這裡的學生,或者說台灣大部分的學生,英文學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英文難、也不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我甚至覺得就連那「只注重讀、寫而不注重聽、說」的教育方針其實都稱不上是主要原因。

 

學生之所以學不好,或者甚至不想學,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學這個東西是要幹嘛的。

 

為了考試成績、為了好高中、為了好工作、為了有國際觀…….這些理由對學生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更何況,英文好不代表有國際觀,英文不好也不代表沒有好工作。不只是英文,當前教育系統下的任何一個科目都一樣。

 

無論想教甚麼東西,只要學生不想學,那不管資源再豐富、老師再會教、學生天賦再好,都是完全白搭,相對地,只要有辦法讓學生想學,就算沒有資源、沒有老師,一個不太聰明的學生也會死命的自己想辦法去把他想學的東西學好。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如果一個學生認識了一個外國人,為了要跟他聊天,他會想辦法去學英文,再來,為了要了解這個外國人,他會想要去了解他們國家在哪裡、他們國家有甚麼歷史。然後,他就會發現,為了跟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家,他也會開始去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歷史。同時,他們會需要開始閱讀很多的書,理解能力也能因此提升,最後,他們會學著去組織自己學到的東西,然後完整地表達出來給別人。

 

一個學生如果可以做到這一步,就算成績不好又何妨?這份能力比許多專業知識還要更有用,不是嗎?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延伸閱讀:

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

先來田裡工作個幾天你才能買菜:拒絕有機認證的共產社區

旅人對在地的貢獻絕對不是只有消費而已:沙發客來上課計畫

 


編輯:蔡宜蒨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楊宗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
楊宗翰
楊宗翰
盡可能用更少的資源,過更好的生活。 曾在克羅埃西亞跟嬉皮們佔領空屋,見識到社會的浪費後,開始試著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生活。在台灣環島兩年後,目前人在歐亞旅行,一邊拜訪各地的學校跟學生分享,一邊拜訪各地的組織跟人物,記錄他們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