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是英文老師的外國人:沙發客來上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到了學校以後,我變成只能趁著周末放假回家的時候才能夠接待沙發客,即便如此,還是常常會收到各式旅人們想要來台中借宿的訊息。

 

有一回,我答應一個瑞士沙發客說我可以在週五學校放學後回台中接待他,但他跟我談到他白天沒事做,問我有沒有推薦他做的事情時,我一時也想不到,就跟他開玩笑說:「那就來我們學校跟學生玩啊。」(當時我正在學校服替代役中)



結果他竟然回:「太好了,這一定超酷的。」

 

雖然我嚇到了,但還是馬上跑去跟我們主任說,主任聽完我介紹沙發衝浪還有那個瑞士男生想來學校的事情後的反應是「真的假的!他真的願意來我們學校嗎?」主任她拍了拍她的胸口說:「阿弟阿你放心,有甚麼事情你就說是我教你做的就好了。」

 

raw-image

 

當天,Johannes一進學校立即吸引了全校學生的目光,就連帶著他在走廊上走路都是一件會嚴重影響課堂的行徑……



我們帶Johannes到三年級的班級,讓他簡單地用在香港學到的中文自我介紹,然後學生再問他問題,如果不知道要問甚麼的時候就我幫學生問,接著Johannes用英文回答他們。

 

raw-image

 

這裡的學生,雖然有很多其實就是新移民的小孩,但是他們平常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些金髮、碧眼、白皮膚,我們社會眼中「真正的外國人」。而且,在不少老師跟學生心中,「外國人」這個詞幾乎就等於美國人。所以,像Johannes這樣子的外國人,當然就是美國人,當然就會講英文。

 

但是這個事實可差得遠了。Johannes的父母都是芬蘭人,也在芬蘭出生,不過因為這輩子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瑞典生活,所以基本上Johannes比較習慣說自己是瑞士人,反正長相完全看不出來有甚麼差別。

 

有學生抱怨:「厚,為什麼只能用英文?」

 

「當然可以啊,如果你們有人會說德文、法文甚至是芬蘭語的話。」這個才二十歲的男孩,已經在香港交換了一年,同時完成了碩士學位,在回瑞士之前跑來台灣旅行。

 

也許,對大部分學生來說,Johannes有點像是一個臨時的英文老師。但對Johannes來說,英文卻是他除了中文以外,最不熟悉的一個語言。

 

我問他甚麼時候開始可以用英文跟別人溝通的,他給我的回答是……..

 

「去年。」

 

也許,瑞士在語言方面的教育的確是有比台灣好一點,但對Johannes來說,瑞士學校的教育也沒有辦法真的讓他學會說英文,即便是他在瑞士所接觸到的外國人,也還是以德文或法文來溝通居多,沒甚麼機會用英文。所以,Johannes在離開瑞士之前,其實根本不太會講英文。

 

「我是在開始旅行以及到香港念書以後,因為幾乎找不到會講德文或法文的人,我才開始使用英文跟別人溝通。」Johannes這樣子說。

 

raw-image

 

也許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有人真的用英文在溝通吧,許多的學生其實聽不太懂,即便Johannes講的幾乎都是很簡單的單字,他們應該也都學過,只是頭腦還沒辦法將聲音跟課本上的東西連結起來。

 

雖然說這群學生常常問一些很胡鬧的問題,像是叫他唱歌或是問他喜不喜歡BL之類的。但很有趣的是,從那群小鬼頭的表情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那很可能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努力地想要去聽懂這一個他們並不怎麼熟悉的語言。

 

其實,邀請沙發客來學校跟學生聊天,根本就不是要教學生英文,或是提升他們的英文成績。他們不是英文老師,我們也很清楚根本不可能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把一個語言教好。這些國外的旅人到學校來,其實就只是跟學生哈拉、拍照、介紹一下自己跟自己所居住的國家,這樣就可以了。只要學生心裡有了想要跟外國人聊天的意願,我們的目的就達成了。

 

raw-image

 

這裡的學生,或者說台灣大部分的學生,英文學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英文難、也不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我甚至覺得就連那「只注重讀、寫而不注重聽、說」的教育方針其實都稱不上是主要原因。

 

學生之所以學不好,或者甚至不想學,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學這個東西是要幹嘛的。

 

為了考試成績、為了好高中、為了好工作、為了有國際觀…….這些理由對學生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更何況,英文好不代表有國際觀,英文不好也不代表沒有好工作。不只是英文,當前教育系統下的任何一個科目都一樣。

 

無論想教甚麼東西,只要學生不想學,那不管資源再豐富、老師再會教、學生天賦再好,都是完全白搭,相對地,只要有辦法讓學生想學,就算沒有資源、沒有老師,一個不太聰明的學生也會死命的自己想辦法去把他想學的東西學好。

 

raw-image

 

如果一個學生認識了一個外國人,為了要跟他聊天,他會想辦法去學英文,再來,為了要了解這個外國人,他會想要去了解他們國家在哪裡、他們國家有甚麼歷史。然後,他就會發現,為了跟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家,他也會開始去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歷史。同時,他們會需要開始閱讀很多的書,理解能力也能因此提升,最後,他們會學著去組織自己學到的東西,然後完整地表達出來給別人。

 

一個學生如果可以做到這一步,就算成績不好又何妨?這份能力比許多專業知識還要更有用,不是嗎?

 

raw-image

 

延伸閱讀:

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

先來田裡工作個幾天你才能買菜:拒絕有機認證的共產社區

旅人對在地的貢獻絕對不是只有消費而已:沙發客來上課計畫

 


編輯:蔡宜蒨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楊宗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楊宗翰的沙龍
554會員
92內容數
如果你期待讓更多有趣的外國旅人到偏鄉去跟學生分享、互動;期待免費商店、共享糧倉及剩食餐廳在台灣各地出現;期待更多國內外用禮物經濟無條件地為人付出的傻瓜故事;或是期待看到我出國時,在世界各地拜訪學校跟組織的故事,歡迎支持這個你想看到的未來。
楊宗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21
我知道很多人,很多公司都會給自己訂下一個門檻,每個月至少要賺多少錢才行。當然,我覺得這個標準很重要,因為如果達不到最低門檻,那可能會入不敷出,根本活不下去。 不過呢,卻非常少人會給自己設立最高門檻......
Thumbnail
2021/01/21
我知道很多人,很多公司都會給自己訂下一個門檻,每個月至少要賺多少錢才行。當然,我覺得這個標準很重要,因為如果達不到最低門檻,那可能會入不敷出,根本活不下去。 不過呢,卻非常少人會給自己設立最高門檻......
Thumbnail
2020/07/11
靠著努力跑贏別人當然是一件激勵人心的故事,但是,當穿著球鞋跑在平穩跑道的我們,努力衝到終點後,回頭看卻發現贏過的是一大群踩在碎石路上又沒鞋子穿的人們,值得驕傲嗎?
Thumbnail
2020/07/11
靠著努力跑贏別人當然是一件激勵人心的故事,但是,當穿著球鞋跑在平穩跑道的我們,努力衝到終點後,回頭看卻發現贏過的是一大群踩在碎石路上又沒鞋子穿的人們,值得驕傲嗎?
Thumbnail
2019/06/22
很簡單啊,你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禮物送給別人,重點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就是每一個禮物,都要是無條件的,你不是為了得到對方的回禮而做這件事,而是單純的享受能夠當個讓他人開心的人。當你持續這麼做的時候,身邊自然會有人想要回禮給你,你就會漸漸發現你越來越沒有機會用到錢了。
Thumbnail
2019/06/22
很簡單啊,你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禮物送給別人,重點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就是每一個禮物,都要是無條件的,你不是為了得到對方的回禮而做這件事,而是單純的享受能夠當個讓他人開心的人。當你持續這麼做的時候,身邊自然會有人想要回禮給你,你就會漸漸發現你越來越沒有機會用到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這一篇,是接續上一篇的內容。 上篇聊了我自己所觀察到的學校現況。 這一篇聊聊,繼續聊聊對於這樣的學校教育現場,學生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現況很矛盾,以為什麼我們應該在意這件事情?
Thumbnail
這一篇,是接續上一篇的內容。 上篇聊了我自己所觀察到的學校現況。 這一篇聊聊,繼續聊聊對於這樣的學校教育現場,學生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現況很矛盾,以為什麼我們應該在意這件事情?
Thumbnail
Grüezi! 每天朝九點午三點半的密集德語課程,將我們拉回高中時期的課堂上,身旁的同學快速的熟識,在正式開學前體驗了不一樣的校園時光。 上次收拾好書包,準備迎接通勤生活的時候,大概是唸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每天早上都要六點二十走去「南新國小」附近的站牌,等著一班班的「嘉義縣公車」或「嘉義客運」,將
Thumbnail
Grüezi! 每天朝九點午三點半的密集德語課程,將我們拉回高中時期的課堂上,身旁的同學快速的熟識,在正式開學前體驗了不一樣的校園時光。 上次收拾好書包,準備迎接通勤生活的時候,大概是唸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每天早上都要六點二十走去「南新國小」附近的站牌,等著一班班的「嘉義縣公車」或「嘉義客運」,將
Thumbnail
最近認識了一個導遊朋友,突發奇想,看能不能用英語和他對話溝通。 我從來沒有出國留學過,在「英語會話」這一塊其實都是高中時上教會英文班打下的基礎。 那時的英文會話班老師是挪威人,中文名叫「史愛華」,我們都叫他史教士,他的英語說得又慢又清楚,對於初學者而言很是方便。 後來大學的英聽課我都是高分過關
Thumbnail
最近認識了一個導遊朋友,突發奇想,看能不能用英語和他對話溝通。 我從來沒有出國留學過,在「英語會話」這一塊其實都是高中時上教會英文班打下的基礎。 那時的英文會話班老師是挪威人,中文名叫「史愛華」,我們都叫他史教士,他的英語說得又慢又清楚,對於初學者而言很是方便。 後來大學的英聽課我都是高分過關
Thumbnail
「可以找口音純正的嗎?」 最近,一位老師收到學生的回饋,希望之後可以邀請口音純正的分享者。 ⠀⠀ 我們將這個事件分享給各地的老師,詢問老師們會怎麼面對這樣子的情境,收到了很多很用心的回覆。 ⠀
Thumbnail
「可以找口音純正的嗎?」 最近,一位老師收到學生的回饋,希望之後可以邀請口音純正的分享者。 ⠀⠀ 我們將這個事件分享給各地的老師,詢問老師們會怎麼面對這樣子的情境,收到了很多很用心的回覆。 ⠀
Thumbnail
當我在看偏鄉學生的時候,其實很多學生就像我國中時期一樣,明明還是有來學校,明明還是有在上課,但都不知道學到哪裡去。 我自己很清楚,多數學生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更好的設備、更多的考試、或是更多的補救教學。大人們自己明明也很清楚,這些東西根本救不了學生的學習狀況。
Thumbnail
當我在看偏鄉學生的時候,其實很多學生就像我國中時期一樣,明明還是有來學校,明明還是有在上課,但都不知道學到哪裡去。 我自己很清楚,多數學生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更好的設備、更多的考試、或是更多的補救教學。大人們自己明明也很清楚,這些東西根本救不了學生的學習狀況。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我從小無大志,唯獨立志長大了「不」做老師。 嘖嘖嘖,看看我現在為什麼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每日的教學都充滿驚奇。嚴重懷疑,有什麼工作比教書更能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我從小無大志,唯獨立志長大了「不」做老師。 嘖嘖嘖,看看我現在為什麼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每日的教學都充滿驚奇。嚴重懷疑,有什麼工作比教書更能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我們來個起始式吧~Let’s star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learning English. 「你想要學英文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我進課堂時,一定會問學生的第一件事。對於學生,這是個最根本的問題,非常需要被教授課程的老師理解。畢竟,學生花時間坐在教室需要帶著很大
Thumbnail
我們來個起始式吧~Let’s star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learning English. 「你想要學英文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我進課堂時,一定會問學生的第一件事。對於學生,這是個最根本的問題,非常需要被教授課程的老師理解。畢竟,學生花時間坐在教室需要帶著很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