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筆記

(A寶紀錄)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老早規劃好並已經退休的人重拾並創業?是什麼樣的媒體閱讀年齡層廣泛從15歲的中學生到中年正緩慢步入老年的人?
這個人是有著靦腆微笑的張義叔叔,他退休之後所創的業是筆記網路。(運動筆記、健行筆記、籃球筆記、電影筆記…)
我們才剛坐定,還沒開始問問題,先被反問:「318學運發生時,你們幾歲?有參與嗎?有什麼看法?」常面試新人的張義叔叔總喜歡聽年輕人對時事的看法:「你贊成學運嗎?」「你贊成核四嗎?」身為媒體人,他說「我真的不敢看新聞了。我覺得最可怕的事情是帶有目的性的報導。」面對媒體的崩壞,張義叔叔認為要從社會教育去改變。
「大學畢業後的老師是媒體,不論是哪一種傳播媒介。媒體會影響每一個人,至少99%的人都是這樣。」我們只有在人生的前18年左右窩在教室裡,後續的人生則是一再受到媒體的教導。當正式教育結束後新聞就接手成為我們的老師,因此對現代人來說新聞是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工具。但是,面對網路上龐雜的資訊,多數人沒有時間、能力去梳理出脈絡,並在經過消化理解後,建構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從小立志念新聞系的張義叔叔,聯考不小心考太高分,進了台大圖資系。大學四年、當兵兩年,想做新聞人的想法不曾消失,入社會便進了聯合報。那時正是台灣媒體的輝煌年代,從菜鳥記者做起,到後來轉任編輯。「40歲以前是個渾渾噩噩的人」張義叔叔為自己前半段人生下標。
37歲時轉去Yahoo當編輯。「人在自由又具彈性的環境下,成長得很快。」美式的經營模式,讓他開始思考我可以做什麼?也讓他了解網路世代的影響力非常大。當時Yahoo屬於鼎盛期,據統計使用者平均100分鐘的上網時間就有40分鐘在使用Yahoo。張義叔叔每天都很期待去上班,不斷地試驗各種方法,讓全球網路經驗在地化。
認為人生還有更多東西如健康要追求的他,2011年48歲時退休。退休後馬上去北歐玩了三個月、開了六千公里的車程。「環遊世界其實是很累的事情。應該趁著有體力、還健康時完成。退休後,每年會選一個國家做為期三個月的longstay,好好體會、好好生活。

我從沒有想過創業…

「我是一個保守的人,從沒想過會創業。」超級愛學新玩意兒的他,2008年重回台大讀EMBA,那時覺得加入鐵人社聽起來很man,所以入社,並「被迫」當起社長。2010年與鐵人社的夥伴參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從行前訓練到參賽的過程中,大夥都不知如何訓練,並且有人受傷。張義叔叔上網搜尋關於運動、健身的資料,發現網路上的資料很破碎。「何不運用我的網路知識,建立平台,整理我搜尋到的資訊,同時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知道?」便與同為鐵人社擁有資訊專長的EMBA學長姚焱堯架了平台:運動筆記。
「20世紀的媒體多半在做contentcreation產生內容,現在,除了生產以外,更重要的是contentaggregation內容整合,並進而建立社群。產生內容的成本變低,也變多了。世界不缺內容,缺少的是系統整理過的內容。現在媒體的價值不僅在產生內容,重要的是把資料打包,變成容易吸收的資訊。」點開筆記網站,便會發現內容豐富很重視知識量高又井然有序。例如在健行筆記簡潔的頁面裡,可以馬上查詢各省健行步道的路線資訊、閱讀各種不同題材的專欄文章,有的教你如何挑選符合自己的裝備,有的分享自然觀察或生態保育的心得,也有即時的健行新聞,或是網友交流的討論平台。精準的行銷、實用的資訊,讓筆記網站的粉絲眾多,備受矚目,目前是台灣最大入口跑步網站。

令人動容的夢想

「2011運動筆記、2012健行筆記、2013籃球筆記、2015電影筆記,筆記網路的發展,好像有點特別。前三個都跟運動有關,可以理解,為什麼會跑出電影筆記呢?」面對我們的疑問,張義叔叔笑著說:「你們猜猜看。」
「介紹關於運動的電影?」太牽強。
「看電影時腦袋在運動?」更是牽強。
聽了我們的回答,張義叔叔哈哈大笑,其實答案藏在張義叔叔一開始問我們的問題裡:希望年輕一代的人,能閱讀好的、客觀的媒體,對事物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跑步複製到健行到籃球,最後希望把每個運動串起來變成運動的入口網站。再從運動的入口網站擴長到生活,到財經,到教育,到藝文等各類型的入口網站...,最後串成一個綜合性的入口網站。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會回到我的老本行──新聞。因為我相信,一個國家社會一定要有好的媒體,尤其是新聞媒體,因為大部份的人都從媒體裡獲取資訊,如果媒體有問題了,整個國家社會的人都會被影響、被汙染。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也許,也許要走幾十年吧!」
張義叔叔期盼能從運動筆記腳踏實地走到最後一步:創辦一個新聞媒體:提供閱聽人很多觀點,很多不一樣的想法,然後閱聽人再依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做選擇與改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