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走遊台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的確如老婆大人所說的,「夫」字是「二人」所構成的,每個大男人絕對不要忘了在背後撐著的小女人,只有二人同心協力,才能繼續往前走,就像我們蝸行時,我看著伙伴們身影時,總想起張曉風老師所寫的: 「山川靜好,
我們無法靠關起門來沈思「發明」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我們只能從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在世俗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認識儀式的力量並且創造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時刻,對現代人來說更顯得重要。因為我們都是龐大社會體系裏的一顆小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一樣的事,我們生命似乎就在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或許,旅行不只是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的活動,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吧?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安靜的面對自已和這個世界。
生命中有一些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心中縈繞不去。
當一個人日日夜夜,年復一年都處在如此緊繃的狀態下,身體不出毛病才怪,同時也會有空虛,不知所為何來的迷惘感,甚至喪失了與世界真實連結的意義感,所以還是一定要想辦法尋找自己的秘密花園,保留屬於自己一個人的
的確如老婆大人所說的,「夫」字是「二人」所構成的,每個大男人絕對不要忘了在背後撐著的小女人,只有二人同心協力,才能繼續往前走,就像我們蝸行時,我看著伙伴們身影時,總想起張曉風老師所寫的: 「山川靜好,
我們無法靠關起門來沈思「發明」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我們只能從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在世俗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認識儀式的力量並且創造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時刻,對現代人來說更顯得重要。因為我們都是龐大社會體系裏的一顆小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一樣的事,我們生命似乎就在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或許,旅行不只是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的活動,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吧?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安靜的面對自已和這個世界。
生命中有一些影像,包含著一些情緒、某種特定氛圍,會在記憶中留存,侯孝賢導演把這種懷想,稱為『最好的時光』:「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心中縈繞不去。
當一個人日日夜夜,年復一年都處在如此緊繃的狀態下,身體不出毛病才怪,同時也會有空虛,不知所為何來的迷惘感,甚至喪失了與世界真實連結的意義感,所以還是一定要想辦法尋找自己的秘密花園,保留屬於自己一個人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讀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時,發現有些書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痛。   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有時候也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餓。   真的是描寫食物相當精彩的小說啊。但為了不要喚醒好不容易哄睡的那隻肚子裡的妖怪,我還是別想食物,想想別的吧。
王千鶴終究不盲目。兩人之間的距離就像川端町到頂橋子頭,腳程半小時,卻遙遠得像宇宙彼端;她們之間大概也像那碗蜜豆冰一樣,若有似無,是否真的有吃到,只有兩人明瞭。
Thumbnail
關於《臺灣漫遊錄》,莊瑞琳總編輯說道,這部作品的託名譯作具有雙重虛構性,其一是作品的時代背景設在昭和時期——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作者亦是虛構,(實際上的作者)楊双子便化為時代的譯者。
Thumbnail
我們邀請了真黃以及煜穎,來聊聊楊双子所著作的《台灣漫遊錄》,書裡的內容包含了日治時期日本文化和台灣文化的歧視與差異以及百合的內容, 注意!!!本集有大量的劇透,建議先閱讀此書再聆聽這集。 倘若你忙得毫無空,不妨就直接跟著我們進入《台灣漫遊錄》的世界吧! 準備好了嗎??來囉!!!
Thumbnail
小說有一種魅力, 虛實辯證, 牽引著讀者的心。 我人在1770公尺高的武陵農場, 但每當拿起小說閱讀時, 便穿越到日據時期昭和13年(1938) ,隨著小說主角日籍女作家青山千鶴子,和她的台灣通譯小千 小說有一種魅力, 虛實辯證, 牽引著讀者的心。  我人在1770公尺高的武陵農場, 但每當
Thumbnail
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藉青山千鶴子之名,講述了日治時期「內地人」(日本人)與「本島人」(台灣人)之間矛盾、尷尬的關係,同時又隱喻著知識分子的對階級、性別、權力的偏見與傲慢,並指涉著感情中的權力關係……
Thumbnail
即便解出了書中之謎尚還不算完全讀完《臺灣漫遊錄》。你可以從它的餘韻裡讀到某種懺悔與和解的冀望,書裡書外衝突的互為表裡,或可說是意料之外,細想之後卻也能稱可貴。如果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在現實中確有其角色寄託與棲身的真人或形象存在,那書裡在此世無可達成的和解,該延續往何方,大概就是作者與讀者該同時思考的。
Thumbnail
  讀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時,發現有些書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痛。   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有時候也不能太仔細閱讀。太仔細讀,會太餓。   真的是描寫食物相當精彩的小說啊。但為了不要喚醒好不容易哄睡的那隻肚子裡的妖怪,我還是別想食物,想想別的吧。
王千鶴終究不盲目。兩人之間的距離就像川端町到頂橋子頭,腳程半小時,卻遙遠得像宇宙彼端;她們之間大概也像那碗蜜豆冰一樣,若有似無,是否真的有吃到,只有兩人明瞭。
Thumbnail
關於《臺灣漫遊錄》,莊瑞琳總編輯說道,這部作品的託名譯作具有雙重虛構性,其一是作品的時代背景設在昭和時期——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作者亦是虛構,(實際上的作者)楊双子便化為時代的譯者。
Thumbnail
我們邀請了真黃以及煜穎,來聊聊楊双子所著作的《台灣漫遊錄》,書裡的內容包含了日治時期日本文化和台灣文化的歧視與差異以及百合的內容, 注意!!!本集有大量的劇透,建議先閱讀此書再聆聽這集。 倘若你忙得毫無空,不妨就直接跟著我們進入《台灣漫遊錄》的世界吧! 準備好了嗎??來囉!!!
Thumbnail
小說有一種魅力, 虛實辯證, 牽引著讀者的心。 我人在1770公尺高的武陵農場, 但每當拿起小說閱讀時, 便穿越到日據時期昭和13年(1938) ,隨著小說主角日籍女作家青山千鶴子,和她的台灣通譯小千 小說有一種魅力, 虛實辯證, 牽引著讀者的心。  我人在1770公尺高的武陵農場, 但每當
Thumbnail
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藉青山千鶴子之名,講述了日治時期「內地人」(日本人)與「本島人」(台灣人)之間矛盾、尷尬的關係,同時又隱喻著知識分子的對階級、性別、權力的偏見與傲慢,並指涉著感情中的權力關係……
Thumbnail
即便解出了書中之謎尚還不算完全讀完《臺灣漫遊錄》。你可以從它的餘韻裡讀到某種懺悔與和解的冀望,書裡書外衝突的互為表裡,或可說是意料之外,細想之後卻也能稱可貴。如果青山千鶴子與王千鶴在現實中確有其角色寄託與棲身的真人或形象存在,那書裡在此世無可達成的和解,該延續往何方,大概就是作者與讀者該同時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