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尋找瞪鞋客——老調曲風青年回魂?/Pheebs Hsu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怪物船2018年一月號【我們之間】的概念/編者的話

音樂與文字仍然是你(們)的寄託嗎?在你和城市和世界之間仍然有希望嗎?昔日能溫暖我們感動我們的技藝與心情,是否沒有全被過激的串流沖走?你期待發現什麼,在我們之間?

 

文/Pheebs Hsu

 

有一次我在小地方參加瞪魔舉辦的瞪鞋季(Shoesgaze)[1] ,朋友帶了新朋友來。

 

新朋友來自英國曼城,對音樂的熱愛不在話下,我們一拍即合,關於音樂,有許多說不完的話。

 

我一向喜歡瞪鞋音樂,也默默地關心瞪魔經營的粉絲頁「瞪入膏肓」很久。身為一個瞪鞋迷,瞪魔的粉絲頁仍然提供許多驚喜、介紹許多非英美系的年輕瞪鞋樂團,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香港的,有泰國的啦,當然也有日本的。新朋友相當驚訝台北有這麼多人喜歡瞪鞋音樂,雖然我很想笑他沒見過世面,但我一回神,也發現身邊的聽眾都好年輕喔。

 

raw-image

台灣的瞪鞋搖滾粉絲頁「瞪入膏肓」(Shoegazemania)

 

所以當小樹問我,關於音樂有沒有甚麼想討論的主題時,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這次對話。聽起來, 瞪鞋好像在台灣復興,而且樂迷都是弟弟妹妹,但是國外的朋友卻說瞪鞋已死?

 

獨立搖滾樂評網站「深晨」也注意到類似的現象,當然不是果斷地說只有台灣的弟仔妹仔在聽瞪鞋啦,但這有點啟人疑竇倒是真的,所以在一次專訪瞪魔的文章之中也針對瞪鞋的聽眾有一些提問,瞪魔則分享他的觀察[2] :「活動基本上沒有特別鎖定希望誰來參與,(但)目前看起來參加活動的還是年少的瞪青比較多一點,粉絲專頁按讚的,年齡層也差不多集中在18~34歲左右。」

 

要說瞪鞋這種風格是甚麼時候被發明的,大概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期以及90年代初期的英國吧。尖酸刻薄的英國樂評發明了「瞪鞋」這個名詞,用來嘲弄當時流行的表演風格——有一批獨立樂團不和樂迷互動也不會炒熱氣氛,(當然更不會砸吉他啦),好像有社交障礙、充滿距離感;表演時自顧自地盯著鞋頭,自我地活在濃重的音牆之中。

 

所以仔細想想,現年18歲的弟仔妹仔會喜歡上Shoegaze也是不得了,那時候我們(?)根本還沒出生哇!就算是30歲出頭好吧,80年代末期也才剛學會走路吧?

 

Pitchfork在2016年10月選出的50大瞪鞋專輯 [3]也許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脈絡。

 

我計算了一下,其中只有兩張專輯發行於80末,分別是1988年My Bloody Valentine《Isn’t Anything》以及1989年The Telescopes《Taste》 。當時瞪鞋曲風還是一隻雛鳥,這兩張專輯不僅承襲了Psychedelic noise(迷幻噪音),又將瞪鞋之中比較具標誌性的元素定義出來,例如恍惚而迷離的旋律,不清楚的歌聲,以吉他製造的效果和噪音。

 

My Bloody Valentine《Isn’t Anything》

 

而90年代則是瞪鞋茁壯的黃金年代,總共有37張專輯入榜。

 

當然你也可以說瞪鞋像曇花一現,因為其中發行於90年的37張專輯,就有75%是誕生於1990~1994年間,包括了瞪鞋的最最最經典:Slowdive的《Just For A Day》(1991)和《Souvlaki》(1993)、Ride的《Nowhere》(1990)和《Going Back Again》(1992)以及My Bloody Valentine的《Loveless》(1991)…等。

 

後來瞪鞋在2000年初開支散葉。一樣再看回去Pitchfork的50大選輯,在英國出生的瞪鞋持續在美國發展, 2000年後美國有5張專輯入選,包括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在2007發行的同名專輯《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Blonde Redhead於同年發行的《23》, 日本、德國和法國都各有一至二張專輯入選。英國的瞪鞋則變種而成Nu Gaze(新瞪鞋),新的瞪鞋曲風營造更夢幻和明朗的氣氛,夾帶著電子合成器創造的聲響捲土重來。

 

raw-image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的搖滾現場。Photo source : CC BY 2.5

 

其實我自己也是,雖然瞪鞋最光輝的時代我沒趕上,但我也在高中時從Dream Pop(夢幻流行)和Nu Gaze聽回去瞪鞋,年紀再大一點聽不懂噪音,年紀再小一點,聽不懂愁緒。青年時分,是一個瞪鞋的好時分。音牆建立出的距離感讓我有一種被了解的安全感。在慘綠的年少歲月,有多少時刻是你急於分享,卻找不出適合的對象?瞪鞋的音樂給了我最好的陪伴。

 

新朋友大概生於80年代初期,對他來說,瞪鞋是已經過去了的曲風,也許這能解釋為什麼我覺得好像瞪鞋都是年輕人在聽,因為我老了。所以你問我是否瞪鞋已死,其實只是我們長大了而已。

 

註[1] 《Leave No Trace But Gaze》

註[2] 《瞪魔專訪》

註[3] 50大瞪鞋專輯

 

【作者介紹】

 

raw-image

 

Pheebs Hsu,深耕數位行銷領域的自由音樂寫手,作品見於音樂網站《深晨》及音樂雜誌《小白兔通訊》。同時也是獨立活動主持人及瑜珈練習者。平日好製作mixtape分享給喜歡的朋友,追求安定切實地活在當下。

 


 

【航向聲源的怪物船】是由小樹掌舵、SOSreader協助推行的線上音樂誌。每月皆有固定專題與不定期邀稿,歡迎你與我們一起搭上這艘船,體驗各種音樂新生態。

 

【航向聲源的怪物船】精選文章

 

※                 ※                 ※

 

一起搭上「航向聲源的怪物船」,靠自己去探索音樂的活路吧!

raw-image

 


 

封面圖片來源:visualhunt

編輯:熊編

 

avatar-img
64會員
41內容數
<p>由小樹領軍的線上音樂誌。怪物船上的人們不介意被當成怪咖,也不在意同溫層;渴望破浪,也享受逆風。最大的興趣,是不斷發現各種最有機的音樂新生態。</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怪物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若我們的音樂場域裡頭有越來越多東南亞國籍的朋友一同享樂,那會是怎麼樣的場景呢?此外,東南亞的新移民第二代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未來,台灣的音樂能量將會灌入另一種新的養分與詮釋。</p>
<p>亞美尼亞的民間譚中,講述民間的吟遊詩人本人,偶爾會加入「像我就曾在那場筵席中喝得爛醉哩」這樣的結束語,來表示吟遊詩人乃是漂泊各地,參與了異地冒險的一角,而得以獲得那個故事。</p>
<p>我常常覺得,進場曲是一場婚禮的靈魂。燈光全暗、音響全開,焦點全在紅毯上。此刻播放的歌曲,得到的關注程度,不下於主角本身。而進場曲更代表了新人,也代表了整場的調性,可以從這一首歌延伸出去。</p>
<p>本期從專精且深入的Beatmaker訪談一路到當代潮流文化的觀察,同時帶你一窺台灣爵士新生代十帥;這幾篇文章是入門磚亦是攀天梯,就看你如何深入如何消化。</p>
<p>講起Beat Maker環境的變化,Conehead錐頭回想到一個特別真實的經驗,「像我第一次跟別人以中文聊製作Beat時,被自己嚇到,」宅居網路世界的人類,走進現實講出這輩子沒有吐出的字,心還會抖一下,第一次跟人家講Lo-fi Beat,「你知道那個『L-O-F-I』嗎,很奇怪的感覺。」</p>
<p>今天要來講一個台灣爵士海歸青年十帥的故事,這些海歸的爵士知青們都會自由式(free style),我覺得很可以!!</p>
<p>若我們的音樂場域裡頭有越來越多東南亞國籍的朋友一同享樂,那會是怎麼樣的場景呢?此外,東南亞的新移民第二代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未來,台灣的音樂能量將會灌入另一種新的養分與詮釋。</p>
<p>亞美尼亞的民間譚中,講述民間的吟遊詩人本人,偶爾會加入「像我就曾在那場筵席中喝得爛醉哩」這樣的結束語,來表示吟遊詩人乃是漂泊各地,參與了異地冒險的一角,而得以獲得那個故事。</p>
<p>我常常覺得,進場曲是一場婚禮的靈魂。燈光全暗、音響全開,焦點全在紅毯上。此刻播放的歌曲,得到的關注程度,不下於主角本身。而進場曲更代表了新人,也代表了整場的調性,可以從這一首歌延伸出去。</p>
<p>本期從專精且深入的Beatmaker訪談一路到當代潮流文化的觀察,同時帶你一窺台灣爵士新生代十帥;這幾篇文章是入門磚亦是攀天梯,就看你如何深入如何消化。</p>
<p>講起Beat Maker環境的變化,Conehead錐頭回想到一個特別真實的經驗,「像我第一次跟別人以中文聊製作Beat時,被自己嚇到,」宅居網路世界的人類,走進現實講出這輩子沒有吐出的字,心還會抖一下,第一次跟人家講Lo-fi Beat,「你知道那個『L-O-F-I』嗎,很奇怪的感覺。」</p>
<p>今天要來講一個台灣爵士海歸青年十帥的故事,這些海歸的爵士知青們都會自由式(free style),我覺得很可以!!</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去年(其實是上週!)回顧了我的2024愛書,複習了幾本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無線人生》。想起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那份又哭又笑、有點難過卻又被療癒的心情,忍不住重新回味了一次,又再度被感動! 這麼好看的故事不能只有我知道,我竟然還沒幫它寫過心得!新年的第一篇文就決定獻給它了🌟
Thumbnail
隨著 Oasis 重聚巡演的宣佈,無疑將為搖滾樂壇注入新活水,曾經看似不可能攻破的城牆如今已倒塌,如果綠洲兄弟能握手言和,那麼對於其他樂團來說,重聚是否仍然有希望呢?或是因為這次綠洲重聚而讓人看到裂縫透進的曙光?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這數十年來,那些眾人引頸期盼重聚的樂團吧!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不太知道這算不算耳蟲現象,反正偶而因為一些對環境的觀察,腦子裡就會浮現一些歌曲。
Thumbnail
在90年代中後期,另類搖滾興起,其中名為 "瞪鞋"(Shoegaze) 的媒體術語也讓這一波浪潮中的許多樂團成為英國樂壇的焦點,美國音樂人在之後也逐漸領略到這類型樂團的風采,而 Ozean 可以說是最早一批來自美國的瞪鞋樂團,但由於成軍不到一年即解散,就這樣險被歷史洪流淹沒…
Thumbnail
2023年3月9日男孩回國當天,女孩發戴眼鏡模板的抖音,鏡片底色是紅色,鏡片上的文字是LOVE LIFE、LOVE YOU,女孩還做出比槍的手勢,因為男孩在國外自拍冰淇淋照片,眼鏡鏡片刻意加上紫點,男孩曾說餘生=LIFE,比槍就是比心,女孩是表達愛餘生愛你之意。這條抖音的背景音樂是《下個 路口 見》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但如若這種欲說還休的愛意可以使得我們之間的關係得以保持 那這樣的距離 剛好 ———————————————————————— 三月盛開的花瓣 飄落到你臉上 這個女孩 披着鮮花織成的風衣 走到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去年(其實是上週!)回顧了我的2024愛書,複習了幾本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無線人生》。想起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那份又哭又笑、有點難過卻又被療癒的心情,忍不住重新回味了一次,又再度被感動! 這麼好看的故事不能只有我知道,我竟然還沒幫它寫過心得!新年的第一篇文就決定獻給它了🌟
Thumbnail
隨著 Oasis 重聚巡演的宣佈,無疑將為搖滾樂壇注入新活水,曾經看似不可能攻破的城牆如今已倒塌,如果綠洲兄弟能握手言和,那麼對於其他樂團來說,重聚是否仍然有希望呢?或是因為這次綠洲重聚而讓人看到裂縫透進的曙光?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這數十年來,那些眾人引頸期盼重聚的樂團吧!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不太知道這算不算耳蟲現象,反正偶而因為一些對環境的觀察,腦子裡就會浮現一些歌曲。
Thumbnail
在90年代中後期,另類搖滾興起,其中名為 "瞪鞋"(Shoegaze) 的媒體術語也讓這一波浪潮中的許多樂團成為英國樂壇的焦點,美國音樂人在之後也逐漸領略到這類型樂團的風采,而 Ozean 可以說是最早一批來自美國的瞪鞋樂團,但由於成軍不到一年即解散,就這樣險被歷史洪流淹沒…
Thumbnail
2023年3月9日男孩回國當天,女孩發戴眼鏡模板的抖音,鏡片底色是紅色,鏡片上的文字是LOVE LIFE、LOVE YOU,女孩還做出比槍的手勢,因為男孩在國外自拍冰淇淋照片,眼鏡鏡片刻意加上紫點,男孩曾說餘生=LIFE,比槍就是比心,女孩是表達愛餘生愛你之意。這條抖音的背景音樂是《下個 路口 見》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但如若這種欲說還休的愛意可以使得我們之間的關係得以保持 那這樣的距離 剛好 ———————————————————————— 三月盛開的花瓣 飄落到你臉上 這個女孩 披着鮮花織成的風衣 走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