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成功人際關係的秘笈(三):別讓成見糟蹋自己的機會

愛因斯坦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我經年累月地在那裡想了又想,有九十九次,結論都是錯的。但是到了第一百次,我可就對了。」
我們做創投的投資人,經常要審核很多不同的企劃案、評估許多不同的創業家與經營者,但因為時間有限,時常會錯誤地以第一印象來斷論一切。雖然說,第一印象本來就是一個人要注意及維持的重要資產,但我們經過初步印象而迅速得到的好惡,卻也常常過早產生預設立場或某些成見,因而和好的創業家或經營者失之交臂,造成滄海遺珠之憾。

第一印象,每次都正確嗎?

同樣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剛認識一位新朋友,覺得他怎麼這麼優秀高雅,與你如此地談得來,你覺得此人太棒了;但後來繼續深交,逐漸看到了很多當初沒有看到的蹩脚東西,跟你其實格格不入。於是你會問自己,當初是怎麼瞎了眼?
反過來,我們也可能有另一種經驗:頭一次碰到一個人,就覺得不喜歡,但假以時日,卻發現他和自己有很多相投之處,因而慢慢結為好友。這時你又會自問,為何我起先看不出他是與我如此契合的人呢?我怎會白目到差點失去這麼好的朋友?
這個道理,就是我們對人對事都要練習避免預設立場,盡量保持寬廣的彈性。像愛因斯坦都可能要想過一百次,才得到正確的結論,我們也需要不斷保有反思反省的餘地。這是從個人交友,到創業家組合團隊,到事業家建立伙伴聯盟,都應該充分發揮運用的事理。
不管對任何人的第一印象如何,多聽一聽,多觀察觀察,不要遽下斷論,這需要練習敞開胸懷,久而久之,可以養成更包容更寬闊的偉大氣度!
  • 人們多少都會有些成見,而在成見影響到判斷時,就得等一等。

個人與企業,都應保持交友結盟的彈性

個人交朋友,可以比較率性。喜歡不喜歡,基本上是憑自己直覺、看自己高興,不需要過度以估斤秤兩的心態去交友,那樣勢利的態度會把朋友都嚇跑了。
但自古以來,也有所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無友不如己者」等觀念,基本上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結友好標準。卓越的領導者,要擁有聆聽他人、接收新知的心胸視野,以保持靈活的彈性、不輕下斷論,而在自我的品格之外,他們一定要身處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中間,才能不斷學習進步、積累更多資源。
而創業家組織團隊,就更要極端小心了。團隊是創造價值的最重要基礎,所以不能像換衣服般的隨意更換。許多人組織團隊,大多從自己的親人或朋友開始,既有信任又有默契,但這樣也有它的弊端,因為它只是熟人的組合,而不是基於核心能力去構成的,不見得適合長久的經營狀況。如果你能夠拋開內心的成見,而就事業上你所需要的各種核心價值,尋找能與你互補互惠的伙伴,這個團隊才能夠壯大,擁有相輔相成的強大力量。

少一個敵人,就多一份商機

企業家為了有效地成長擴充,也永遠不斷的在尋找與結交合作伙伴,組成策略聯盟。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而且為了生存及成長,是你必須馬不停蹄、持續奔走的事。但大部分的合夥或聯盟關係,時常經不起考驗,往往開頭熱烘烘,後來卻越談問題越多而迅速冷卻。成功的合夥關係,需要很多主觀與客觀條件,但不外乎要有:
  • 共同的利益
  • 互惠的能力與意願
  • 真正的供需關係
如此,則不論雙方規模大小等差異,都可以產生合作關係。
  • 尋找互惠互補的伙伴,是企業成長的不二法門。
個人的往來交友,都已充滿變數,何況是經營事業、與人合夥聯盟,更有著加倍的複雜因素。但是,現代各種產業彼此競爭激烈、分工細微,想全憑自己埋頭苦幹,恐怕效率與進展難有佳績,如果又因為某些成見,而放棄尋求合作,也會白白浪費事業成長的機會。
記得「多一個朋友,永遠勝過多一個敵人;少一個敵人,就多一份商機」的原則,用寬廣的心胸,去與你的上下游以及相關行業結盟,大家一起努力並共享成果,你會增加許多彼此借力使力、互惠互助的盟友資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林富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