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3/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山雨欲來風滿樓】再談美中關係!

衡諸於歷史,重大的國際關係轉變,往往是以五年、十年為單位,是一個漫長且漸進式的過程,而非一夕之間改變。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事前的各種徵兆來判斷未來趨勢,但是更多的時候,卻因為時間的跨度被拉得太大,而讓生活在當下的人們,沒辦法看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反陷五里霧中。特別是在資訊發達且新聞越來越速食化的今天,閱聽者往往受媒體影響,也習於追逐關注最近幾天的熱門消息,更不容易從數量龐大的各式資訊中,積累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美國總統川普於 3月 22日簽署調查備忘錄,對中國祭出「301條款」,同一日也宣布將由鷹派的約翰.波頓接任國家安全顧問。國際間普遍認為這不止是宣誓美中貿易戰的開打,美中關係也將會快速進入冷凍期。雖然目前仍有人認為這只是川普上台後的保護主義政策發酵,但若放大時間尺度,我們就能發現當日中關係惡化時,其實就已經預示了美中關係即將陷入陰霾,雙方交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同時這還很可能是個長期的過程,貿易戰只是第一章。
遠在 2013 年時,我們就判斷當時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開始交惡,很可能不只是短期的外交風波,更可能是日本的長期戰術轉向。在「淺談日本戰術轉向」這篇文章裡提到「當日本與中國如此交惡時,就可以猜出美國與中國翻臉只是早晚的問題,快一點可能會在三、四年內,慢一點也許會在七、八年後,但是局勢的改變已現端倪」。果然日中關係沒有像當時的多數觀察家所宣稱的,日本將會因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而選擇妥協,相反的兩國關係持續惡化,而美國則在五年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日本稍後也立即宣布將會跟進。
在前揭文中提到,日本的外交政策往往會走在美國的前方,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若我們更進一步來看看文中所提到的日中建交事件,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當年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在 1971 年訪問巴基斯坦時,以稱病神隱的方式,秘密訪問中國,為隔年的尼克森訪中鋪路。而早在季辛吉的密秘訪問行程之前,就已經有很多蛛絲馬跡可以研判美中關係將會改變,如 1969 年美國就宣布海軍艦艇將停止巡弋台灣海峽,日本的政治人物也頻頻訪問中國,推動日中建交。
季辛吉訪中時與毛澤東、周恩來會唔。
果然在季辛吉密訪中國後幾個月,中國就提出「中日復交三原則」,日中雙方建交只差一步之遙。隔年 1972 年2月,尼克森訪問中國並簽署上海公報後,日本在同年的9月就立刻與中國建交。而美國本身還要在好幾年以後,經歷尼克森因醜聞下台,繼任的福特總統在下次大選中落敗,美國進入了卡特總統的時代,才與中國在 1979 年建交,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足足晚了日本六年多。而日本之所以敢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當然是看到了大方向的轉變。
現任的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那法若,在回答有關「301條款」的問題時表示,「這是從尼克森與季辛吉時代以來的巨大轉變」,其實就暗示了尼克森與季辛吉所聯手建構出來的中國政策,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對照之前白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五角大廈的「國家防衛戰略報告」,都首度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來看,美國的這一波攻勢,恐怕不僅僅是貿易戰,而會是政治與經濟的雙管齊下,兩國關係恐怕會持續陷入緊張之中。
而未來值得觀察的是,美中兩國這樣的緊張對抗關係,會持續多久與激烈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真如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那法若所言,尼克森與季辛吉聯手建構出來的中國政策已不符時代需求,將會大幅改變,那勢必要重新定義未來美國與中國的新關係。就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往往揭櫫的是美國的長期國家戰略,有其持續性與連貫性,或許我們可以就此大膽地研判,美中兩國關係的惡化,可能也會是一個持續一、二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的重大事件,將逐漸改變我們過去所認識的舊有國際關係架構。
若真是如此,那這樣的對抗情勢將不會只侷限於川普這一任總統,就好像過去美國要轉而承認中國時,並不只是尼克森這一任總統的個人意志,而是在尼克森就任總統之前就已經有這樣的政策討論,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開了這扇門,經過共三任總統後才在卡特時期建交。川普或許揭開了貿易戰,但不要忘了,歐巴馬時代就已經提出「重返亞太」政策,並計畫以TPP圍堵中國的崛起,川普與歐巴馬的不同只在於川普認為歐巴馬的政策口惠而實不至,太過於軟弱,手段有問題,而非認為歐巴馬的政策方向錯誤。
當然,這種看法一樣只是推測,川普與尼克森都是個充滿爭議的總統,未來是否能夠連任,甚至做完這個任期,目前沒有人知道答案,可能一樣要在五年或十年以後才能回來檢視這篇文章有多高的正確性。而約翰.波頓就職以後會不會成為像季辛吉一樣的人,遵循他上任以前在媒體所發表的看法,大幅扭轉美中關係,目前也仍在未定之天。但對台灣來說,如何利用這樣的情勢爭取對台灣最大的利益,並避免在美中相爭之下遭受到炮火波及,才是目前政府最應該認真思考的方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