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說書】姜維序章:諸葛武侯的傳人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說書人有言道:橫刀奪愛才是愛,悲劇英雄才是帥;以這個觀點來看,三國之中,恐怕沒有人比姜維帥。
姜維是天水冀縣人,少時好讀鄭玄一派的經學;劉備師承當代大儒盧植,而鄭玄與盧植為同門師兄弟,姜維受鄭氏學說影響,或許也為之後承襲劉備一脈的正統埋下了潛藏的因子。
曹丕於220年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大位,曹魏建國,這年姜維剛好18歲,隔年,劉備以延續漢室為名建立國號「漢」,姜維因亡父的關係,年紀輕輕就當上曹魏中郎將,掌管軍事,但他若讀六經中《春秋》的「尊王」、「撥亂反正」思想,未必會視蜀漢為死敵,甚至有親近之意也未可知。
在這個背景下,影響姜維一生的戰役爆發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以曹魏的角度來看,蜀中只怕劉備,劉備死後五年兩國相安無事,聽聞諸葛亮進軍的消息,朝野震驚;至於諸葛亮為何此時才出兵,因為他要忙的事可多了,與吳國再次修好,平定南中叛亂,休養生息之後終於展開北伐。
諸葛亮以「攻心」戰術安撫孟獲、解決內亂,合理推測在北伐之前,孔明也運用了相似的心理戰,或散佈曹魏謠言、或宣揚大漢正統思想,否則怎這麼容易一發兵即「三郡同時響應」?
這三郡包括了南安、天水、永安。接下來,就是一段命中注定的相遇。
諸葛亮北伐時,天水太守馬遵剛好與姜維等人出巡,待聽到諸縣響應後,馬遵害怕姜維已有反叛之心,夜裡獨自逃回上邽,姜維等人追至上邽城,馬遵緊守城門不開,而姜維想回老家冀縣亦不得入,前後走投無路,只好投降於諸葛亮。
此次北伐,孔明原有機會取得更大戰果,但因為登山家之役馬謖失街亭,失去了聯絡隴右的戰略要地,街亭位於天水東南幾十里處,新得三郡卡在中間、進退兩難,諸葛亮只得退兵,同時帶著千餘家百姓南遷,姜維跟著返回蜀地。
姜維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甚至有人罵他為不忠不孝之徒,但與其說他背叛魏國,他的遭遇更像是被上司出賣;至於背離母親,姜維或許可以選擇詐降,伺機逃回家鄉,而他沒有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遇見了諸葛亮。
三國最難得的君臣之義,叫作諸葛亮和劉備;最感人的師徒之情,叫作諸葛亮與姜維。
諸葛亮初得姜維,便寫信給蔣琬說此人為涼州上士,比「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更為優秀,說明了諸葛亮對姜維的重視。名義上,諸葛亮身後的接班人是蔣琬,再來是費禕,但諸葛亮肯定想得更遠,早就在尋找一個真正能繼承復興漢室大志的年輕將才。
那個人選,原本可能是馬謖──馬謖在收復南中時提出「攻心」之策,以謀略見長,然而在街亭臨陣慘敗,這件事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教訓,未來的蜀漢需要一位真正富謀略、懂兵事的將才。
論文治,蔣琬能夠主持國家政事;論武功,魏延可以延續北伐大計(魏延與諸葛亮只是於兵事所持意見不合,並非仇敵,魏延「反叛」一事背後有諸多複雜的原因),不過蜀漢缺乏人才,年輕一輩似乎再沒有這樣出色的人物。
劉備當年空有猛將關羽、張飛,卻缺少運籌帷幄的謀臣,然後他遇到了孔明;諸葛亮縱有滿腹智計,卻沒有人能夠傳承他的大志,世事偏偏這麼巧,諸葛亮遇上了姜維。
不過,姜維一介降將,竟然能讓諸葛亮如此看重,實在有點匪夷所思,縱使他再有才幹,恐怕其中內情並不單純吧?
我想其中秘密仍是四個字:命中注定。
 


為什麼曹操獨愛郭嘉,為什麼劉備得孔明如魚得水,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小鮮肉,而是有多項證據顯示,男女朋友的最萌身高差約為12公分,而君臣之間的最佳年紀差距約為20歲,如此一來,最適合傳承大業。
以浪漫的角度來看,諸葛亮肯定回想起了在草廬之中,那年他28歲,對著48歲的劉備侃侃而談他的「千古一對隆中對」;如今,孔明正好48歲,眼前則是年輕的姜維,這簡直就是命定的相會。
以實際的角度解讀,諸葛亮認為姜維深解兵意、心存漢室、才兼於人,於是畢教軍事,讓他覲見後主劉禪,欽定未來接班人的意味實在非常明顯。
歷史上,「桃園三結義」為虛構情節,諸葛亮與姜維的師徒關係也是出自《三國演義》小說,孔明臨終前將畢生秘笈盡傳伯約,姜維哭拜而受,這並不是史實。
但身為浪漫夢想派說書人,我想事實很可能比小說更加煽情:姜維出生於天水,曹魏雖與蜀漢敵對,而曹操從未掩飾過對於劉備的重視,小時候姜維可能視劉備、諸葛亮為壞人,但能夠讓魏王曹操如此看重,肯定是個有魅力的大反派。
諸葛亮初次北伐,趙雲、鄧芝兵發箕谷,魏國連忙遣大將軍曹真迎戰,趙雲是蜀漢後期倚重的大將,誰也想不到這隻軍隊竟是疑兵,諸葛亮親率大軍攻祁山,軍容壯盛整齊,三郡叛魏響應,一時關中震動。
而姜維就在前線,目睹這一切。街亭戰後,孔明知道既已失去咽喉要地,當機立斷退兵,放棄收復三郡,遷千家百姓回蜀,戰亂時期人力即是戰力,諸葛亮敗軍之際,還能取得如此成果,實在是冷靜的奇才。
姜維原本是不得已而投降,但他親眼見到了傳說中的諸葛亮,號令嚴明、指揮若定,勝時並不貪功、敗陣絲毫不亂,中郎將出身的姜維,此時心中有何感想?
我想到了金庸小說中,年幼的楊過看到大俠郭靖施展降龍十八掌時,眼眸中一閃一閃綻放出的光芒。
 


諸葛亮小時候歷經徐州大屠殺,或許也曾在戰亂中仰望著劉備軍隊的大旗;這一次,輪到姜維這樣仰望著諸葛丞相的旗幟。
我們無從得知,姜維在忠於曹魏與忠於大漢之間,經過了什麼掙扎,也無從得知孔明如何說服他,但不可思議的是,身為一個外來降將,姜維為復興漢室這個近乎不可能實現之夢,燃燒他的一生,至六十二歲臨死之際,姜維仍一心想要復國。
劉備是個了不起的夢想家,以美好的願景說動諸葛亮;而孔明將這個夢想傳承了下來,他的魅力一點也不遜於劉備,言教不如身教,只要看著諸葛丞相兢兢業業的身影,姜維所作所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後世對於諸葛亮的崇拜,不免有過度神化之處,但其實孔明在當世就已經是偶像般的存在,以蜀地一州之力,打得坐擁九州的魏國不堪其擾、經濟困乏,簡直是神級的傳說。
詩聖杜甫可說是孔明的鐵桿粉絲,遙想當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唐代詩人懷古幽思,尚且如此,各位可以試想在諸葛亮身邊的姜維,又是以什麼心情迎來那一天……
 


說書人每次看到「星落五丈原」五個大字就要掉眼淚,而姜維可是在孔明身畔,親眼看著這位提拔自己的恩師終於將生命燃燒殆盡,成為五丈原上空最亮的一顆星,他能夠不悲痛嗎?
《三國演義》與歷史並不完全相符,諸葛亮沒有傳給姜維什麼絕世秘笈,但他留下的是更重要的東西。據《漢晉春秋》記載,當司馬懿聽聞諸葛亮過世、蜀軍退兵之事,引兵追擊,不料姜維與楊儀鳴鼓回攻,司馬懿以為孔明只是詐死誘敵,落荒而逃。
這則故事為「傳承」下了最好的註解:姜維多年之前只是魏國的一個中郎將,照著諸葛亮最後的指示,竟讓驃騎將軍司馬懿退避其鋒,恐怕姜維眼中望出去的不是敵軍,已是一片淚花。
「有用!丞相教我的兵法有用!」姜維默默在心中立誓。「有救,大漢一定還有救!丞相、先帝,但教我還有一口氣在,我絕對不會放棄復興漢室的夢想!」
姜維身上流著與劉備、諸葛亮一模一樣的浪漫派血液。
然而,國家情勢今非昔比,迎接他的只有悲慘的命運。
 
--
欲知姜維命運,且聽下回分曉。
--
圖片取自網際網路,版權屬於原創作者所有,本文僅分享三國作品、相關創作並附上出處供同好交流參考,謝謝。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說書人柳豫: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全職寫作者。讀過幾年書,待過幾年補教業,喜歡教書,更喜歡說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國歷史中,真正堪稱料事如神、一生當中幾乎沒有失誤的謀臣,恐怕不是諸葛亮、不是司馬懿,唯有賈詡。
大家都認識劉備,但你認識劉備身旁的簡雍、麋竺和孫乾嗎?歷史上的簡雍,絕對是劉備早期最重要的創業夥伴。
魯肅在《三國演義》裡,根本是個沒路用的魯蛇?歷史上的魯肅,或許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且聽說書人說個明白。
黃忠,字漢升,忠字當頭,大漢高升,這名字的帥氣程度直逼趙雲趙子龍,一聽就知道不是尋常人物。 今天,就讓說書人說說歷史上的黃忠。
※「三國說書專欄」現階段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追蹤。 今天,讓我們揭開趙雲的歷史面貌。
你好,我是說書人,而劉備就是我三國說書的起點──我在天橋底下說書這麼久,最愛說的始終是劉備的故事。 劉備,或許和你想像中不一樣,他是史上最強的8+9。
三國歷史中,真正堪稱料事如神、一生當中幾乎沒有失誤的謀臣,恐怕不是諸葛亮、不是司馬懿,唯有賈詡。
大家都認識劉備,但你認識劉備身旁的簡雍、麋竺和孫乾嗎?歷史上的簡雍,絕對是劉備早期最重要的創業夥伴。
魯肅在《三國演義》裡,根本是個沒路用的魯蛇?歷史上的魯肅,或許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且聽說書人說個明白。
黃忠,字漢升,忠字當頭,大漢高升,這名字的帥氣程度直逼趙雲趙子龍,一聽就知道不是尋常人物。 今天,就讓說書人說說歷史上的黃忠。
※「三國說書專欄」現階段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追蹤。 今天,讓我們揭開趙雲的歷史面貌。
你好,我是說書人,而劉備就是我三國說書的起點──我在天橋底下說書這麼久,最愛說的始終是劉備的故事。 劉備,或許和你想像中不一樣,他是史上最強的8+9。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姜維是蜀漢時期的一位重要將領,以其不屈不撓的北伐精神著稱。雖然他多次挑戰魏國的強敵,但卻因缺乏長期戰略規劃而最終導致蜀漢的滅亡。文章探討了姜維的戰略決策、他與其他將領的關係,以及最終歷史的悲劇。這一切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意志,也是與時局、國力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前情提要】華山派副掌門諸葛識明意欲自裁未果,掌門司徒遼預料笑情宮范姜漱玉宮主必會出手干預拜月教勢力南侵中原,他也言明諸葛副掌門係為范姜宮主所救,絕不會坐視心上人身負重傷而不聞不問。諸葛識明一提到范姜宮主,滿臉英氣也化作千百繞指柔,語氣盡是溫柔。話說諸葛識明及范姜漱玉的情緣,就是來自上一代華山派掌門
Thumbnail
成功不論出身?南陽的諸葛武侯後人,如何從爛尾樓居民起步,闖過層層互害,最終成為大真朝的開國功臣?姨史氏長篇重磅回歸,精彩盡在洪水文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司馬相如年輕時,就成為蜀郡長安留學團的一員,留在漢景帝的皇宮中工作。然而志在成為辯士外交官的他,難伸其志,所以決定改投養了很多「文辯之士」的梁孝王劉武。 不成想,還是沒能大展身手。待到劉武故去,司馬相如就決定辭職回家了。 窮得叮噹響的司馬相如,很快就跟朋友展開「東山再起」的計劃……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姜維是蜀漢時期的一位重要將領,以其不屈不撓的北伐精神著稱。雖然他多次挑戰魏國的強敵,但卻因缺乏長期戰略規劃而最終導致蜀漢的滅亡。文章探討了姜維的戰略決策、他與其他將領的關係,以及最終歷史的悲劇。這一切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意志,也是與時局、國力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前情提要】華山派副掌門諸葛識明意欲自裁未果,掌門司徒遼預料笑情宮范姜漱玉宮主必會出手干預拜月教勢力南侵中原,他也言明諸葛副掌門係為范姜宮主所救,絕不會坐視心上人身負重傷而不聞不問。諸葛識明一提到范姜宮主,滿臉英氣也化作千百繞指柔,語氣盡是溫柔。話說諸葛識明及范姜漱玉的情緣,就是來自上一代華山派掌門
Thumbnail
成功不論出身?南陽的諸葛武侯後人,如何從爛尾樓居民起步,闖過層層互害,最終成為大真朝的開國功臣?姨史氏長篇重磅回歸,精彩盡在洪水文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司馬相如年輕時,就成為蜀郡長安留學團的一員,留在漢景帝的皇宮中工作。然而志在成為辯士外交官的他,難伸其志,所以決定改投養了很多「文辯之士」的梁孝王劉武。 不成想,還是沒能大展身手。待到劉武故去,司馬相如就決定辭職回家了。 窮得叮噹響的司馬相如,很快就跟朋友展開「東山再起」的計劃……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