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孔子談飲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都知道,孔子對政治有許多想法、對教育有諸多堅持,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孔子對於飲食也是很講究的。


《論語‧鄉黨》記錄了孔子的起居、飲食、處世之道,從中可以看出,老師真的很嚴格。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


孔老師說過,有十種東西是不能吃的。


米飯穀物陳舊變質的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不吃,食材顏色異樣的不吃,發出異味的不吃。以上四點顯示,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已經非常重視食安問題。


接下來就是進階的料理教室守則:烹調不當的不吃。不在適當的時候不吃。切肉不方正的不吃。醬料調味不合適的不吃。肉可以多吃,但不能吃得比飯多。飲酒則沒有限制,但不可以喝到失態鬧事。街上零賣的酒和肉乾不吃。薑有提神去除穢惡的功用,每餐都應該備有薑碟,不必多吃,但也不能不吃。


看到這裡,觀眾不免會想吐槽,老師你要求也太多了吧!難道孔子不只是思想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周遊列國嘗遍異國料理的美食家?


這麼說就有點曲解原文了,其實孔子談的不只是食物,而是「禮」。


子曰:「夫禮初也,始於飲食。」孔子認為,「禮」的誕生,是從飲食開始的,上古人們把穀物、豬肉放在石頭上燒烤,掘地為坑當酒樽,以手捧酒而飲,用這些方式表達對於鬼神的敬意,這就是最原始的祭禮。


所以,孔子講究飲食,不代表他老人家是追求美食的吃貨(孔子晚年帶著弟子們顛沛流離,連吃的東西都沒有,自然不是為了追尋美食、而是追尋理想),孔子重視仁與禮、認為應該用珍惜的心對待食物,才是比較合理的解讀。


以上記載,讓人看到這位嚴肅的老師,也有可愛的一面。


看完今天的故事,請記得老師的教誨──

以後如果要招待老師吃東西,除了食材必須新鮮,別忘了那個醬汁啊!


raw-image

--

#春秋美食評論家開班授課

#李嚴同學

#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

喜歡歷史故事,歡迎追蹤──

FB: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

IG:willowm4

YOUTUBE:Coming soon...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的沙龍
41會員
11內容數
說書人柳豫: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全職寫作者。讀過幾年書,待過幾年補教業,喜歡教書,更喜歡說書。
2018/06/05
六月,又到了學校的畢業季與升學選擇的時間點。 考試結束,許多學生整天滾來滾去,讓家長憂心忡忡,無論是選填志願、或是選擇類組與科系,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以下是我的建議:每次選擇的時候,想一想《哈利波特》的分類帽。
Thumbnail
2018/06/05
六月,又到了學校的畢業季與升學選擇的時間點。 考試結束,許多學生整天滾來滾去,讓家長憂心忡忡,無論是選填志願、或是選擇類組與科系,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以下是我的建議:每次選擇的時候,想一想《哈利波特》的分類帽。
Thumbnail
2018/06/01
後主劉禪,究竟是平庸誤國的昏君,抑或是深謀遠慮的天才? 若單方面罵劉禪愚蠢昏庸,或是以片面之詞將劉禪翻案捧為明君,都是有問題的,且聽說書人談談歷史上的劉禪。
Thumbnail
2018/06/01
後主劉禪,究竟是平庸誤國的昏君,抑或是深謀遠慮的天才? 若單方面罵劉禪愚蠢昏庸,或是以片面之詞將劉禪翻案捧為明君,都是有問題的,且聽說書人談談歷史上的劉禪。
Thumbnail
2018/05/31
蜀漢亡國,說起來是誰的責任?姜維在窮途末路之際,又想出什麼方法復國呢?且聽說書人道來。
Thumbnail
2018/05/31
蜀漢亡國,說起來是誰的責任?姜維在窮途末路之際,又想出什麼方法復國呢?且聽說書人道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為政第二)。 這句話,關鍵是『攻』字如何解釋。一說是攻讀、專研的意思;一說是攻擊的意思。比較之下,前者合理多了,說得通。『異端』就是異端邪說旁門左道。整句話字面的意思就是,『專研異端學說,為害很大』。   那在孔子眼裡,什麼是『異端
Thumbnail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為政第二)。 這句話,關鍵是『攻』字如何解釋。一說是攻讀、專研的意思;一說是攻擊的意思。比較之下,前者合理多了,說得通。『異端』就是異端邪說旁門左道。整句話字面的意思就是,『專研異端學說,為害很大』。   那在孔子眼裡,什麼是『異端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Thumbnail
引言: 孔子,即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教導在兩千多年來一直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向您介紹孔子的朝代、出生地、生平事蹟、著作以及他對後世的重要啟示。 孔子的朝代: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時期,具體地說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戰亂和分裂的時期,但也是
Thumbnail
引言: 孔子,即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教導在兩千多年來一直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向您介紹孔子的朝代、出生地、生平事蹟、著作以及他對後世的重要啟示。 孔子的朝代: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時期,具體地說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戰亂和分裂的時期,但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