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北韓的命脈,和打架的本錢

(原寫於2017年9月3日)讀到一篇世界經濟論壇的文章,重點摘錄筆記一下。北韓的進出口貿易最大夥伴都是中國,而且所佔比例高到非常不健康的程度。這樣的狀況,對北韓的打架能力會有什麼影響?
Image: REUTERS/Damir Sagolj
北韓雖然因為發射飛彈,而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禁運制裁影響、甚至損失了高達10億美元的貿易額(佔全年三分之一),但2016年經濟成長速度卻是過去17年來最快的
雖然中國也支持禁運制裁,但2015年仍然佔了北韓進口金額的85%、出口金額的83%。
2015年北韓出口金額為28.3億美元、進口34.7億美元。影像來源:Statista,CC BY SA授權。
同年,貿易金額列於中國之後的則依序為印度、俄羅斯、泰國、以及菲律賓。
北韓進口的最大宗物資是精煉過的石油、人造纖維紡織原料、卡車、大豆油、以及廣播器材。至於遭到禁運制裁的出口產品,則包括煤炭、鐵、鐵礦石、鉛、鉛礦石、以及海產。
雖然受到禁運影響,但北韓的2016年經濟成長率仍達到3.9%,是1991年以來最高的數字。
北韓的經濟成長率曲線。Image: Statista,CC BY SA授權。
根據路透社報導,上述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礦業和能源部門,但因為北韓將製造飛彈和其組件的產值也列入GDP數字,所以帶動了經濟成長。
2016年北韓平均國民所得為US$1,342,還不到南韓的5%;聯合國並估計有超過1,000萬人(人口的41%)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
看完上面這些數據和統計資料,心裡只有一個問號:「北韓這仗要怎麼打?」
  1. 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雖然中國「形式上」得支持禁運,但也只是「少買北韓產品」,對於北韓需要的資源還是繼續供應。然而,因為中國佔北韓單一進口物資來源比例實在太大,只要因故不得不對北韓斷貨,馬上就會出問題。
  2. 也因為北韓的石油多半來自進口、而且根據Wikipedia相關部分的說明,近年以來一直處於短缺的狀態。
  3. 前文提到,北韓也有糧食不足的問題,同樣受到進口來源集中在中國的潛在風險。
當然,無論是物資、糧食、燃料,北韓必定是優先供應軍方,而且長程飛彈的技術掌握也有一定水準,現在問題只在於CEP(簡單說就是「精準度」)是否能達到一流水準。
所以,北韓的第一擊能力是有的;也就是說,他們或許可以做到:
  1. 向主要目標(日本、南韓、美國)的軍事基地和城市發射彈道飛彈(這也是為什麼南韓要佈署THAAD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技術原因」之一);
  2. 以裝甲兵為主的陸軍部隊往南突破38度線,在最短時間內至少佔領首爾、仁川、以及周邊的機場和軍事基地。
如果北韓真的要打,這兩個動作必須同時進行、而且盡量縮短收功時間;只做其中一個的話,效果必定無法長久。
問題是,即使兩個都做、而且初步成功,也很可能無法長久維持戰果。因為:
  1. 長時間來說,後續的資源需求命脈繫於中國;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另一個主要的資源供應商)站在反對立場、或是從自身政經考量必須跟美日同盟,這仗就打不下去、而且師出無名了。
  2. 上述三個主要目標國家的「第二擊」、以及後續反擊的綜合能力,深厚程度遠勝北韓;而且領土大半不是北韓部隊能穩固踏足的、海空域也不是北韓力量可以完全涵蓋得到的。
也就是說,除了第一擊的(核子?)攻擊奏效、而且將目標國家的反擊力量迅速削減到跟自身對等的程度,否則北韓在持久戰中是幾乎沒有機會的。
思考到這邊,來出個純理論的戰略題目想想看:
如果北韓為了日後打美、日、南韓打算,並且消除對中國依賴太多(甚至是「芒刺在背」)的問題,於是先以「佔領中國東北,取得資源和談判籌碼」為目標、向西邊發動攻擊呢?
這裡面會有兩個「不太可能」的因素,我們先暫不考慮:1. 他們是盟友耶,2. 打完中國無論勝敗,北韓應該沒力氣再打美日南韓了吧?
就北韓以現有飛彈和兵力打敗美、日、南韓的自信,如果要打中國、而且還打得贏,應該是沒問題才對(目前中國的軍力除了人數之外,應該還沒有那三國加起來強吧?);而且從戰略上來說,入侵並佔領中國東北來獲取資源、同時作為國土緩衝,從前日本就這麼幹過,而且至少有一段時間是成功的,所以理論上可行。
好,如果你是金正恩,會想要怎麼開打?大致上就是前面講「第一擊能力」那兩條:射一堆飛彈打重點目標、陸軍大剌剌越過國境開始佔領土地,海空軍配合掃除障礙,對吧?
來猜猜看,如果照劇本這樣演起來,美日南韓會「樂觀其成」看你們互咬到兩敗俱傷、還是緊急出動援助中國,避免北韓大軍壓境?或者趁機從背後補刀,讓你兩線作戰打到民窮財盡?
兩個思考點:
  1. 如果你認為「打中國怎麼可能贏?」,你認為不可能的點,可以反過來檢視一下,用在打美日南韓時是否也一樣?
  2. 這個假想的模式,可以用二次大戰前的歐洲來參考:當時德國重建之後的軍力相當強,第一擊打波蘭的「閃電戰」也相當成功。為了防止蘇聯干預、以及避免開闢西線(法國方向)戰事之後受到蘇聯背後偷襲,所以先跟蘇聯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關於二次大戰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德國撕毀合約、打了蘇聯,把自己搞成兩面作戰,最後(以下省略100萬字)就把自己打得一片漆黑;日本也差不多一樣,就不用多說了。
當然,歷史不一定會在這邊重演,所以說只是假設性的戰略思考題;但如果把上面這個Wiki條目的內容讀一下,會在一些細節中發現蠻有趣的古今對照。
所以照我看來,北韓真正能打的只有「瘋狗仗」:只求徹底兩敗俱傷、不計後果的打法;或許可以用核彈打爛幾個美日城市,但(明明知道)可能整個國家在報復之下從此化為焦土。
然而,正因為即使有美、日、中這幾個強國的「形勢壓制」,還是不能排除北韓打瘋狗仗的可能(雖然說實話機率不高),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次日補記
昨晚剛貼上這篇文章,今天就發生「北韓發生6.3級地震,疑似核子試爆」的新聞。
如果確實是核子試爆,那麼顯然是在傳遞一些訊息(當然也可能是一年前排好的行事曆項目,只是恰巧今天爆):「我還在這裡、我拳頭很大,你們在密謀什麼事情的話,別忘了我在盯著。」。
對於這個事件,CNN新聞台評論員的說法是「希望中國明瞭這個狀況、以及其影響的重大程度,願意跟我們(主要是美國)合作,因應這個情勢……」。
看到這個說法我笑了。並不是這話可笑,而是我相信中國從來沒有「不明瞭」過,而是很細膩的在操作北韓這個不受操作的棋子;一方面作為和日韓之間的緩衝樞紐、二方面也是把「對北韓的影響力」當做談判的籌碼,當然從頭到尾都非常明瞭。
至於會站在跟北韓一致、或是對立的立場,只有兩個考量:1. 自身的利益、安全、維穩,2. 依序為國內、區域、與全球政治局勢的平衡。至於傳統友誼、唇亡齒寒、共產同志之類的高尚情操,就看情況再說了。
有時候覺得,北韓之於中國,就像是台灣之於美國:兩者某種程度上都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但都深受大國影響,而地理上都位於區域樞紐位置;雖然存在的時候可以作為緩衝籌碼,但必要時並不是不能放棄。
而台灣和北韓也都很明瞭,自己受到大國的影響和操控、目前(在還有利用價值時)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隨時有被放棄的可能,所以也試圖發展跟遠方有資源大國的槓桿關係(例如伊朗之於北韓),但又不斷受到阻撓。
連我都明瞭了,中國怎麼可能不明瞭。(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行銷與媒體經營管理顧問、科技產業觀察者、寫作者、翻譯者;煙斗、雪茄、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重機騎士,插畫家、數位書法、木工師父,能做的鄙事比你想像的多更多。過去的文章在 http://fredjame.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