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一種食品,會讓天爸一吃而有幸福感的,非小籠包莫屬。小籠包在台灣又稱湯包,最好的小籠包是皮薄餡豐汁多味鮮。當你一口咬進去,牙齒劃破如紗般的外衣,湯汁決堤湧入口中,肉汁混和上湯滿滿飽和的香氣,鑽入牙隙空虛處,讓鮮美浸泡每個空間,那一刻實在幸福與美妙。但不是每一間餐廳都能做到夢一般的小籠包!
天爸小時候在香港,並不能輕易吃到小籠包,必須要到京滬菜館才有機會品嚐。在還沒有接觸過小籠包之前,只吃過一般茶樓有賣的「灌湯餃」。正宗的灌湯餃,大約小孩拳頭大小,餃皮包裹着上湯,一咬湯汁如鯉躍而出,食客必須一吸而盡,不然缷滿一碗濃湯。但這種灌湯餃手工精細,並不好做。80年代以後,一般茶樓退而求其次,將一般水餃大小的湯餃浸泡在上湯之中,繼續稱曰灌湯餃⋯
天爸成長於普通家庭,當然沒多少機會品嚐過正宗的灌湯餃,但光是幻想就覺得過癮。90年代,香港社會越加富裕,市民要求更多元化的飲食。此時,茶樓在夜市開始提供小籠包,剛推出時人人爭着試,先用茶水沾濕筷子頭,希望減少挾起小籠包時弄破的機會。小籠包要挾頂部最厚的部份,一挾而起,放在湯匙送入口中,以免浪費湯汁⋯每一個步驟都得小心翼翼,不然湯包皮一挾而破,就浪費珍貴的小籠包了。90年代後期,金融風暴洗劫香港一空,小籠包開始在早茶午市出現,用蛋撻的錫紙盤(鋁箔)盛着,將原來的貴氣一洗而盡。
台灣的小籠包非常有名,天爸二十年前來台北升學之際,親友來台遊玩,必問如何去鼎泰豐。天爸是窮書生,不知鼎泰豐為何物,當年亦沒有Google維基⋯人云亦云是國際知名小籠包店,要排隊一小時有能入座⋯天爸讀書時當然沒有機會享用。最近到台中店,一樣大排長龍,但只覺得一般,無甚驚喜。
去年工作關係,到訪宜蘭市內的正好鮮肉小籠包,看着老闆娘親手壓皮包餡,三星䓤混雜其中,新鮮蒸好馬上品嚐⋯天啊!那真的是美味人間啊⋯天爸一連吃了五六件,有點吃小籠包吃醉了的感覺,只覺視線一片模糊,眼中只有那被所包裹的湯汁整顆壓扁的小籠包,雖然樣子並不美,但那幸福滿溢的感覺,至今記憶仍然猶新。
每次想起要吃小籠包,就想馬上開車到宜蘭,可惜太遠,或許越難得到的,品嚐時才更懂細味。
完。
註一:為了更了解讀者想法,所以設計了只有12題的問卷,大約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如果你仍未填寫,麻煩按
這裡進入問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