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MeToo還是#FalseAccusation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7年10月,好萊塢知名製作人哈維.韋恩斯被紐約時報揭露,在過去數十年裡利用職務之便,性侵和性騷擾數十名女性。這件好萊塢的醜聞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在紐時報載後,又有多位女演員公開表示在自己早期的演藝生涯中被哈維性騷擾的經驗。就在大眾還處在震驚時,著名美劇《紙牌屋》的男主角凱文史貝西、《亞果出任務》男主角班艾佛列克等多位好萊塢一線男明星也相繼被爆出有過性騷擾或著非禮女性的言語、行為。
透過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和鼓勵,#MeToo的標籤開始在推特上被瘋狂使用。許多女性公眾人物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敘述自己被性騷擾的經歷,並公開譴責這樣的社會氛圍。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MeToo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從一開始的娛樂界延展到美國社會各個領域,這樣的公眾力量讓許多女性終於有機會指責或向她們的加害者提告。然而時隔近1年後的今日,#MeToo的活動卻開始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細想當初 #MeToo可以獲得這麼大迴響的主因是在於,女性終於又有機會站出來對抗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並且透過網路,人人都能發聲,不需再擔心報案後不被重視、無人求助的情形。然而,網路上許多未經證實的指控加上不理性群眾的煽動性留言,使得這幾個月來有越來越多針對男性公眾人物的指控被質疑是造假,目的多是為了詆毀對方的名譽或增加自己的名氣。網路的無遠弗屆使得大眾輿論常輕易的被操弄,加上媒體報導的過度渲染,讓在這件議題上並非相對弱勢一方的男性,在被不實指控後很難在證明自己的清白,名譽的毀損也成為必然的結果。
根據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民調顯示,#MeToo事件白熱化後,超過3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實的性指控是當今職場上極重要的問題之一,而在男性主管教導女性下屬的問題上,男性受訪者表示不舒服的人數也比往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面對這樣的結果,臉書營運長桑德.柏格發文表示,「儘管MeToo的成就令人感到欣慰,但是現今的社會輿論也讓更多男性不願意與女性同事單獨相處,以避免將來被指責的風險。」桑德甚至警告,在這波振奮的社會運動背後,女性可能仍是輸的一方。一旦公司和高層主管,開始為了避免爭議和麻煩而不願意拔擢、教育女性職員,女性在職場上將面對更多阻礙。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男性仍掌握多數權力的社會裡,#Me Too的成功確實點醒了大眾對於性別平等、兩性尊重的問題。許多被掩蓋多年的醜聞被搬上了檯面,許多過去沒有勇氣的受害者因為#Me Too有了機會訴說她們的遭遇,也是因為#MeToo女性在21世紀的今日,再一次地向不平等對抗。然而,發展至今 #MeToo的力量不應該再只注重於揭發誰,而是更深層次的探討問題的根本,例如: 如何改善生活中、職場上、學校裡,在上位者對於權力相對弱者的逾越舉止等。對於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社會意識,#MeToo 的這股力量在妥善的運用下仍有極大的價值等待發揮。
責任編輯:周庭羽 核稿編輯:劉丹華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1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宗教團體佛教如來宗,其妙禪師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有關的奇蹟之聞在新聞爆發後不脛而走。眾多信徒們高喊「感恩師父、讚嘆師父」,相信妙禪的神奇力量拯救了他們的人生。然而不論相信與否,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像妙禪這樣一個組織,其出現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能夠吸引如此多人信仰?其中隱含著什麼社會現況?
阿拉伯之春以後,胡塞武裝組織在葉門首都沙那發動政變,一場內戰的風暴正式席捲葉門。三年多下來,葉門的政治、經濟都受到嚴重的破壞。在交戰日子裡,葉門的人民夾在多個勢力中間,缺乏足夠的食物、藥物和飲用水,甚至爆發了嚴重的霍亂疫情,陷入一場人道災難中。
據美國槍擊案統計網站的數據,2016年至2017年喪命於槍擊案中的人就有1160人。越來越高的槍擊案發生率令人不禁懷疑,為什麼美國不管控槍枝?
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人類是城邦之動物,政治之動物。」是要告訴我們,人類是社會動物。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民主這項發明將權力交付給共同體中的每個人,沒有人生而統治,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做出判斷。
戰地記者,一個多麼神秘、奇幻的職業。多數人可能對它相當陌生,因為台灣人從事這行業的人寥寥無幾。對於這項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有不少的報導,甚至是現身說法的紀錄也有,故此篇將來思考這個行業存在的必要性。
2011年,敘利亞反對派因受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從原本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到與敘利亞政府爆發軍事衝突,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很快的遍及全國,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也逐漸白熱化。最終,演變成為持續至今的敘利亞內戰......
宗教團體佛教如來宗,其妙禪師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有關的奇蹟之聞在新聞爆發後不脛而走。眾多信徒們高喊「感恩師父、讚嘆師父」,相信妙禪的神奇力量拯救了他們的人生。然而不論相信與否,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像妙禪這樣一個組織,其出現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能夠吸引如此多人信仰?其中隱含著什麼社會現況?
阿拉伯之春以後,胡塞武裝組織在葉門首都沙那發動政變,一場內戰的風暴正式席捲葉門。三年多下來,葉門的政治、經濟都受到嚴重的破壞。在交戰日子裡,葉門的人民夾在多個勢力中間,缺乏足夠的食物、藥物和飲用水,甚至爆發了嚴重的霍亂疫情,陷入一場人道災難中。
據美國槍擊案統計網站的數據,2016年至2017年喪命於槍擊案中的人就有1160人。越來越高的槍擊案發生率令人不禁懷疑,為什麼美國不管控槍枝?
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人類是城邦之動物,政治之動物。」是要告訴我們,人類是社會動物。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民主這項發明將權力交付給共同體中的每個人,沒有人生而統治,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做出判斷。
戰地記者,一個多麼神秘、奇幻的職業。多數人可能對它相當陌生,因為台灣人從事這行業的人寥寥無幾。對於這項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有不少的報導,甚至是現身說法的紀錄也有,故此篇將來思考這個行業存在的必要性。
2011年,敘利亞反對派因受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從原本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到與敘利亞政府爆發軍事衝突,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很快的遍及全國,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也逐漸白熱化。最終,演變成為持續至今的敘利亞內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POP的所見所聞,以及對MeToo事件的觀察。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對事件的敏感和對機構的異常發現,並承諾將從近日起開始分享更多在POP上課的怪事。
Thumbnail
Metoo事件帶來演藝圈一陣轟動,特別是經過撻伐後還想復出的藝人,更讓人覺得無恥,根本沒把受害人當作一回事。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POP的所見所聞,以及對MeToo事件的觀察。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對事件的敏感和對機構的異常發現,並承諾將從近日起開始分享更多在POP上課的怪事。
Thumbnail
Metoo事件帶來演藝圈一陣轟動,特別是經過撻伐後還想復出的藝人,更讓人覺得無恥,根本沒把受害人當作一回事。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