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老闆
音樂神童莫札特,究竟有多天才?
海頓《驚愕交響曲》的創作緣由,其實大有文章?
手指受傷無法繼續演奏的舒曼,如何為他的音樂之路找到出口?
音樂背後的故事,超乎想像。
閱讀音樂故事,開啟音符的大門
法國大文豪雨果有句名言:「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音樂之美絕非僅存在於認識音符、啃讀樂理,抑或拿著一部樂譜,就這樣咚咚地演奏。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融合創作者本身的情感經歷與社會認同,或愉悅或幸福、或憤慨或激昂,若從無感受這些內涵的機會,怎能說自己「懂音樂」?又如何提升「鑑賞力」?
孩子約莫兩歲開始,就對旋律、節奏有所反應。常言道:「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只是如何讓孩子願意夜以繼日的學習,則需要更深一層的認識及傾聽。試想,如果將舒伯特創作的《鱒魚五重奏》曲目教給孩子彈奏,他卻對舒伯特創作此曲的優閒意境一無所知,即便能夠完整還原原曲,長此以往,如何還能夠堅持住熱情呢?
傾聽音樂靈魂,感受音樂價值
相信許多不熟悉古典音樂領域的外行人,關於音樂家,能說出來的大師總只有: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蕭邦……等人,對於名曲所知更是少之又少。
如貝多芬所創作的《命運交響曲》眾人皆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在創作此曲的當下,是懷抱著不甘於認命的頑強意志?
又《安魂曲》是莫札特人生中最後一首創作,彷彿能夠預知自己的死亡般,是否有人能聽出他旋律中的沉痛與悲壯?
而在《小小音樂大師之旅》套書中,讀遍10位大師的故事後,必定會勾起你旺盛的好奇心,忍不住拿起隨書贈送的音樂CD一片接著一片聆聽……
這套書的書本是連接音樂家內心的橋梁,在我們匆匆地走過大師們的一生後,再回頭去細細品味他們畢生的創作,如此貼近音樂家的靈魂,而音樂最寶貴的價值,莫過於傳遞出創作者真實的情感。
埋下熱情的種子,才能成為堅持的關鍵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音樂呢?
或可以問問各位家長,為什麼想讓孩子學習音樂呢?
想要讓孩子變得更有氣質?想啟發孩子的發展?希望孩子未來懂得用音樂來抒解情緒?
然而,學音樂不難,堅持學音樂才難。
試著將音樂的故事說給孩子聽,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何況這是真實的故事;在音樂史上,直至今日依然享譽國際的他們,有著什麼樣的過往?
翻開書本,開頭便會使人驚嘆:「哇,是距今兩三百年前……」
沒錯,的確是好久好久以前,曾有那麼一個時代、那麼一群人,他們的出身有貧有富,學習音樂的歷程坎坷過、也快樂過,最終的成就卻可以如此不凡。
在最需要楷模學習的年紀,終會驅使孩子對某位音樂大師產生強烈的共鳴。
「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成為偉大的音樂家!」
於是,孩子的心中已悄然埋下了音樂夢,這顆熱情的種子,即是點燃音樂興趣的關鍵力量。
愛上音樂家,才會是愛上音樂的第一步。
推薦書單簡介: - 書名:《小小音樂大師之旅》內有10位音樂大師故事、10片大師作品CD
- 巴洛克歌劇大師-韓德爾
- 巴洛克音樂之父-巴哈
- 交響曲之父-海頓
- 天才音樂神童-莫札特
- 曼妙古典樂聖-貝多芬
-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 浪漫樂派才子-孟德爾頌
- 鋼琴吟遊詩人-蕭邦
- 浪漫樂派權威-舒曼
- 俄羅斯悲愴大師-柴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