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拜託,不要鼓勵學生創業: 一位學生創業者的告白

    我是一位學生創業者,這句話有點武斷,以下是走過以後的內心話。
    台灣政府鼓勵新創多年,有許多政策都是在鼓勵青創,甚至向下鼓吹學生創業是個進步的價值。可能因為自己也是學生創業一員的背景,不定期地,我也會收到學弟妹問我:學長麻煩幫我看看我們的創業項目⋯·,而問題都不是出在「項目」本身,而是「人」身上。
    我在學生時期,曾經創業兩年半,做的是健身教練、營養師的平台媒合。我們團隊當過創業競賽獎金獵人,也有實際投入開發,曾使用過政府提供的青創資源,例如進駐過學校育成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開的共享工作室(更多我的創業心得:這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因此對學生創業這個「現世顯學」很有感觸。我深深地認為,鼓吹學生去創業的方向是錯誤的,而這也是現在台灣青年創業政策的一大問題。
    忽略現實大意上場,只會快速陣亡。
    這幾年,有一股風潮一直在鼓勵學生趕快創業,從各項學校拿國家預算舉辦學生創業競賽,各大學廣設創業團隊的育成中心,教育部的學生創業補助,各項政策都拜託學生該趕快「出手」、趕緊創業,好像創業才是新時代唯一的解答。

    創業是面對現實 — 學生禁得起這個現實?

    創業的失敗率很高,一般人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內倒閉,可以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說: 許多大學生都錯誤地認為:只要有個好的點子,能拿到投資,再加上執著、激情、運氣,就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或祖克伯。
    媒體吹捧的賈伯斯、祖克伯這種學生休學然後創業成功案例,根本是例外中的突變種。更多能冒出頭的,是擁有產業經驗、找得出關鍵產業問題、拉得出人脈資源的「創業老兵」。即使如此,他們成功的機率可能仍低於5%。
    真相是,把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產業知識的「創業新兵」學生送上戰場裡,成功「活下來」的機會剩下多少?我猜可能不到千分之一。那麼投注政府資源在賭這千分之一,真的對創業生態圈有意義嗎?
    更可能像我,我就是一個學生創業的縮影:親身體會到市場的無情,面對創業關卡又找不到關鍵資源,也沒有人脈,然後就GG了。

    政府該扮演的角色

    學生創業有三缺:缺經驗、缺資源、缺人脈。失敗率高沒關係,如果政府能夠對症下藥,將預算投入在學生創業真正的缺口上,好好引導團隊,有效提升成功機率也未嘗不好。
    但實際上,根據我的經驗,政府的「輔導」措施無非是蓋硬體,改建出漂亮的共享空間(或又稱青創基地),觀察各地的青創基地,使用率真的不高,縱使有漂亮的裝潢,卻沒有創業的氣氛,不過就是放了一台簡陋的3D列印機的空屋子。當初我們團隊也有進駐,但團隊裡的工程師在短暫體驗過後,幾經思考評估,覺得進駐效益不大,最後青創基地成了團隊開會用辦公室。台灣現在真的不缺「創業空間」了,缺的是軟體、是腦袋。
    還有另一項問題--業師人力不足。縱使讓學生團隊進駐了育成中心,因為業師專業不足、人力不足,輔導一事成為敷衍了事。但我不願意責怪單一的業師或指導老師,想像一下育成中心的業師要面對著五花八門、切入不同產業的學生團隊,一個人怎能擁有這麼多不同產業的知識。
    因此現實是,各個新創中心不斷開設無關痛癢的創業講座,消化預算。當一個團隊連prototype都沒有,去談什麼公司設立法律講座、財務分析、上台簡報技巧,都是多餘。
    今天政府的問題是:
    在不合適的時機,推不適合的人上去衝,卻又沒有提供能上戰場的武器。

    迷思:創業才是創新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迷思,認為創業才代表著創新,創業才是台灣提升國際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殊不知,創業是創造一個可持續維生的系統,因此需要不斷尋找可運作的商業模式,是一個非常限縮的領域。
    創新則可以發生在任何維度之下。
    創新就是創造價值,是一個沒有範圍的領域,創業需要創新精神,才能開疆闢土;企業內部裡也需要員工創新,才能持續創造價值;甚至連政府也需要創新,否則如何在高度競爭、高度分工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找到適合的產業政策方向。
    好的創業環境不是一簇可及,因此,政府該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資源提供者,更重要的,是致力打造不會扼殺創新的環境。

    說到底,學生需要的是什麼?

    講回到今天的主題:學生創業。其實學生真的不用急著創造什麼,學生真正需要的,是持續學習,培養好奇心,最後在面對問題能夠整合資源、實作並找出解決方法的能力。
    我們不需要人人都創業,該鼓勵的,是讓學生們擁有「創客手作」精神。政府的責任在於創造一個「可以成功」的環境,而不是不負責任要大家一窩蜂跑去創業。
    台灣這幾年,創業風氣的確有提升,也有亮點項目例如gogoro, Dcard, Pinkoi等,不過距離一個真正適合創業的生態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寫多了,也寫的沈重了, 失敗不是問題,我從自己創業失敗的經驗裡學到很多事。重新檢視一遍我過去這段創業過程,才發覺當初我所面臨的問題,在當下看似無解,但現在的我來看卻並非如此,可惜過去的我沒有現在的見識還有人脈。
    回頭翻出五年前的照片,老實說, 那個無畏無懼的我也挺帥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作者果殼,行動展開份子,也是區塊鏈的信仰、旁觀者|現為律師、Blocktempo 專欄、換日線專欄作家|期許透過筆寫出觀點,看到對話,找到果殼。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