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家裏的裝修工程升級到了Home Improvement 的級別,總是有可以進一步增強的地方。裝修師傅、「月光族」Dong Dong 新接了個案子到馬尼拉工作,油漆師傅、「日光族」Xavier 和Joel就成了我家的「常駐人口」。(關於Dong Dong 和Xavier 的生活,請看
《「日光族」和「月光族」的快樂哲學》 )
黑黑壯壯的Xavier 和在當小學老師的太太結婚快一年,現在正在努力「造人」計畫。高高瘦瘦的Joel有3個小孩,太太是個家庭主婦;今年才41歲的他已經升格當爺爺了,有個1歲的孫子。
他們兩個人平常話不多,工作的時候老愛哼哼唱唱。做什麼總是秤不離鉈似地黏在一起:一起上下班、一起買建材、一起上屋頂塗防水漆、一起分享彼此老婆為他們準備的愛心便當、借給他們兩把傘他們也只撐一把回家。
相處了將近一年,我對Xavier 和Joel 的作息已經差不多瞭如指掌:
早上7~8點如果下傾盆大雨,當天他們就不會出現; 碰上黎牙實比鎮上的慶典,他們會多休假個兩天; 星期六下午收工的時候他們總是說“See You Monday”,但有超過九成的機會他們星期二早上才會來上班; 水電帳單到期的那天,有八成的機會他們會要求預付當周的薪水; 連續公眾假期前夕,他們通常會要求預支下週的薪水。
每個星期六結算的時候,我會跟Xavier 和Joel 在那本記載預支款項的藍色筆記本上核對新的數字:通常預支數字在大的公眾假期前會大幅增加,然後逐週減少,直到下一個公共假期。
Xavier 跟他的太太都有工作,算是收入比較寬裕的頂客族(Double Income No Kids),他們正在整修自己的房子,準備迎接小朋友。也可能因為手頭相對寬鬆,花錢不手軟;這一年來他跟我們的預支帳目數字高高低低,但從來沒有結清過。
相反地,Jowel年紀稍長,負擔較重,但反而更能控制家庭費用。假期前也很少提出預支要求,即使有,也總是在半個月內結清。
另外一個
開小雜貨店的Joanne ,辛苦工作生意漸漸上了軌道。不過最近附近有人開了間一模一樣的雜貨店,貨品定價比她的略低,影響了Joanne店裡的毛利。前陣子她兒子生病需要用錢,來跟我們借了一筆錢,說明按月攤還。Joanne的狀況跟Xavier 比較接近,通常「前賬」即將結清的時候就會來借新的款項,總是處於負債的狀況。
Photo from https://newlifeinalbay.blogspot.com/
有借有還 再借不難
Xavier是「日光族」,Joanne和Joel算是「月光族」。他們都沒有銀行戶頭,只靠現金度日。他們借的金額不多,也總是有借有還,所以我們也不介意借錢幫他們週轉,利息當然是全免的。
事實上,根據菲律賓中央銀行2017年Financial Inclusion Survey 的調查顯示,在菲律賓這個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只有1580萬人——相當於22.6%的15歲以上成年人口——擁有銀行戶頭。 另外5280萬沒有銀行戶口的成人當中,有60%表示沒有足夠的錢開銀行戶頭。
他們知道自己有一技在身,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對他們來說,「預支」只是一種處理現金流的方式,並不是「負債」。「儲蓄」並不是一個重要的選項,所以他們也不會為「沒有儲蓄」而煩惱。
有人會說,「月光族」年輕的時候沒問題,年老的時候一定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對Joanne和Xavier 來說,他們相信主禱文「今日賜給我們,我們日用的飲食 」所言, 把所有一切交托給天父。現在正當壯年的他們,不會、也不打算為數十年後的未來煩惱。
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是遺產
這幾天翻閱他們的預支款紀錄時,突然給了我一個想法:
從「使用金錢」的角度來說,籌錢幫兒子看醫生的Joanne、和預支薪水整修自家房子的Xavier 都以舉債達到了擴大使用金錢的槓桿效果,他們「享受」的金錢效益跟收入高於他們、但實際花費較少的人是一樣的。
一個連續20年、每個月花1萬元的「月光族」,所「使用」的金錢總額(不計利息、不及通貨膨脹等等)是240萬元。相較起每個月賺1萬、存2000元、只花8000元的人20年的總消費是192萬,也就是比「月光族」少「使用」了48萬元。
當然,理財專家會說每個月以2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或股票,至少有5%的收益,20年下來累積的金額可達
825,493元 ,所以存錢是有好處的。但如果最終沒有花用這筆錢、而只是留在銀行,這筆錢的實際「使用」效益還是等於零。
不管名下銀行戶頭的錢有多少,對於死者來說,生命完結的那一刻,「金錢」的功能也宣告結束——只有在生的時候,人才能真正「使用」金錢。就「使用」的角度來說,「舉債(預支)」花錢、和「不舉債」花錢是沒有分別的。
不管銀行戶頭有多少錢,生命完結之日也是在世間的財產歸零之日。換句話說,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就成了遺產。努力賺錢、努力存錢但沒有規劃如何使用金錢,遺產的最終受益人是國稅局和子孫。
自己享受財產好呢?還是讓子孫享受遺產好呢?那就是個人選擇了。
Photo by Hans Vivek on Unsplash
後記:
我並不贊成舉債追求物質享受,不過這些快樂的「日光族」與「月光族」讓我了解,以前自己一味追求銀行的存款數字和投資回報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打算開始規劃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金錢,例如學習新的技能、獲得不同的生活經驗、做一些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事。
畢竟人生只有一回,不好好使用手頭的資源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