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日光族」和「月光族」教我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家裏的裝修工程升級到了Home Improvement 的級別,總是有可以進一步增強的地方。裝修師傅、「月光族」Dong Dong 新接了個案子到馬尼拉工作,油漆師傅、「日光族」Xavier 和Joel就成了我家的「常駐人口」。(關於Dong Dong 和Xavier 的生活,請看《「日光族」和「月光族」的快樂哲學》)

黑黑壯壯的Xavier 和在當小學老師的太太結婚快一年,現在正在努力「造人」計畫。高高瘦瘦的Joel有3個小孩,太太是個家庭主婦;今年才41歲的他已經升格當爺爺了,有個1歲的孫子。
他們兩個人平常話不多,工作的時候老愛哼哼唱唱。做什麼總是秤不離鉈似地黏在一起:一起上下班、一起買建材、一起上屋頂塗防水漆、一起分享彼此老婆為他們準備的愛心便當、借給他們兩把傘他們也只撐一把回家。

相處了將近一年,我對Xavier 和Joel 的作息已經差不多瞭如指掌:
  • 早上7~8點如果下傾盆大雨,當天他們就不會出現;
  • 碰上黎牙實比鎮上的慶典,他們會多休假個兩天;
  • 星期六下午收工的時候他們總是說“See You Monday”,但有超過九成的機會他們星期二早上才會來上班;
  • 水電帳單到期的那天,有八成的機會他們會要求預付當周的薪水;
  • 連續公眾假期前夕,他們通常會要求預支下週的薪水。
每個星期六結算的時候,我會跟Xavier 和Joel 在那本記載預支款項的藍色筆記本上核對新的數字:通常預支數字在大的公眾假期前會大幅增加,然後逐週減少,直到下一個公共假期。
Xavier 跟他的太太都有工作,算是收入比較寬裕的頂客族(Double Income No Kids),他們正在整修自己的房子,準備迎接小朋友。也可能因為手頭相對寬鬆,花錢不手軟;這一年來他跟我們的預支帳目數字高高低低,但從來沒有結清過。
相反地,Jowel年紀稍長,負擔較重,但反而更能控制家庭費用。假期前也很少提出預支要求,即使有,也總是在半個月內結清。

另外一個開小雜貨店的Joanne ,辛苦工作生意漸漸上了軌道。不過最近附近有人開了間一模一樣的雜貨店,貨品定價比她的略低,影響了Joanne店裡的毛利。前陣子她兒子生病需要用錢,來跟我們借了一筆錢,說明按月攤還。Joanne的狀況跟Xavier 比較接近,通常「前賬」即將結清的時候就會來借新的款項,總是處於負債的狀況。

Photo from https://newlifeinalbay.blogspot.com/

有借有還 再借不難

Xavier是「日光族」,Joanne和Joel算是「月光族」。他們都沒有銀行戶頭,只靠現金度日。他們借的金額不多,也總是有借有還,所以我們也不介意借錢幫他們週轉,利息當然是全免的。
事實上,根據菲律賓中央銀行2017年Financial Inclusion Survey的調查顯示,在菲律賓這個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只有1580萬人——相當於22.6%的15歲以上成年人口——擁有銀行戶頭。 另外5280萬沒有銀行戶口的成人當中,有60%表示沒有足夠的錢開銀行戶頭。

他們知道自己有一技在身,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對他們來說,「預支」只是一種處理現金流的方式,並不是「負債」。「儲蓄」並不是一個重要的選項,所以他們也不會為「沒有儲蓄」而煩惱。
有人會說,「月光族」年輕的時候沒問題,年老的時候一定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對Joanne和Xavier 來說,他們相信主禱文「今日賜給我們,我們日用的飲食 」所言, 把所有一切交托給天父。現在正當壯年的他們,不會、也不打算為數十年後的未來煩惱。

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是遺產

這幾天翻閱他們的預支款紀錄時,突然給了我一個想法:
從「使用金錢」的角度來說,籌錢幫兒子看醫生的Joanne、和預支薪水整修自家房子的Xavier 都以舉債達到了擴大使用金錢的槓桿效果,他們「享受」的金錢效益跟收入高於他們、但實際花費較少的人是一樣的。
一個連續20年、每個月花1萬元的「月光族」,所「使用」的金錢總額(不計利息、不及通貨膨脹等等)是240萬元。相較起每個月賺1萬、存2000元、只花8000元的人20年的總消費是192萬,也就是比「月光族」少「使用」了48萬元。
當然,理財專家會說每個月以2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或股票,至少有5%的收益,20年下來累積的金額可達825,493元,所以存錢是有好處的。但如果最終沒有花用這筆錢、而只是留在銀行,這筆錢的實際「使用」效益還是等於零。
不管名下銀行戶頭的錢有多少,對於死者來說,生命完結的那一刻,「金錢」的功能也宣告結束——只有在生的時候,人才能真正「使用」金錢。就「使用」的角度來說,「舉債(預支)」花錢、和「不舉債」花錢是沒有分別的。

不管銀行戶頭有多少錢,生命完結之日也是在世間的財產歸零之日。換句話說,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就成了遺產。努力賺錢、努力存錢但沒有規劃如何使用金錢,遺產的最終受益人是國稅局和子孫。
自己享受財產好呢?還是讓子孫享受遺產好呢?那就是個人選擇了。

Photo by Hans Vivek on Unsplash

後記:

我並不贊成舉債追求物質享受,不過這些快樂的「日光族」與「月光族」讓我了解,以前自己一味追求銀行的存款數字和投資回報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打算開始規劃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金錢,例如學習新的技能、獲得不同的生活經驗、做一些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事。
畢竟人生只有一回,不好好使用手頭的資源太可惜了!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火山腳下的二三事」,也歡迎你來“Like“ 我的部落格臉書,追蹤最新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離開台灣,在香港工作多年之後,落腳菲律賓馬榮火山底下的小城鎮 - 黎牙實比市(Legazpi City), 一個慢活、樂活的地方。這裏的人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情與隨遇而安的淡定,讓我這個都市人既欽佩又慚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不要過河拆橋」,日後好相見;英文也說“Don’t burn your bridges”。但即便如此,「過河拆橋」還是屢見不鮮。 以我觀察,「拆橋與否」除了個人修為之外,與利益算計大有關係。在下列這些狀況下,出現「過河拆橋」的機會較高:
剛剛從台灣過中秋節回來,街上熙來攘往很是熱鬧。可是這次我突然發現身邊的「霸王」增加了: 去餐廳吃飯,餐廳的生意很好,已經訂位了客人往往得等上十幾分鐘才能入座。還有許多拿了號碼牌候位的客人.....
81歲的老太太長什麼樣子?一臉皺紋、滿頭白髮、拄著拐杖還步履蹣跚、說起話來口齒不清? 那是我還沒見到桑妮雅表姐之前對她的想像,而且錯得離譜!
出爐4小時、還沒賣出去的烤雞該怎麼處理最好? 這次赴美住在親戚亞歷山大位於洛杉磯市區的家裡。跟這些住在美國超過三十年的人出出入入,與參加旅行團走馬看花的感覺極為不同。
在他描述與這幾個名人作者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浮光掠影式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名流的人生態度: 前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前電影導演Nora Ephron,還有前美國總統克林頓。
很明顯,這些賣假疫苗的大老闆都知道自己賣的是什麼東西,也心知肚明這些假疫苗會影響千千萬萬無辜的小孩,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在乎。 你我都知道這些是不道德的行為,你與我都不會做,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喪心病狂?這些人似乎沒有良心,一點也沒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道德規範?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不要過河拆橋」,日後好相見;英文也說“Don’t burn your bridges”。但即便如此,「過河拆橋」還是屢見不鮮。 以我觀察,「拆橋與否」除了個人修為之外,與利益算計大有關係。在下列這些狀況下,出現「過河拆橋」的機會較高:
剛剛從台灣過中秋節回來,街上熙來攘往很是熱鬧。可是這次我突然發現身邊的「霸王」增加了: 去餐廳吃飯,餐廳的生意很好,已經訂位了客人往往得等上十幾分鐘才能入座。還有許多拿了號碼牌候位的客人.....
81歲的老太太長什麼樣子?一臉皺紋、滿頭白髮、拄著拐杖還步履蹣跚、說起話來口齒不清? 那是我還沒見到桑妮雅表姐之前對她的想像,而且錯得離譜!
出爐4小時、還沒賣出去的烤雞該怎麼處理最好? 這次赴美住在親戚亞歷山大位於洛杉磯市區的家裡。跟這些住在美國超過三十年的人出出入入,與參加旅行團走馬看花的感覺極為不同。
在他描述與這幾個名人作者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浮光掠影式地讓我們看到這些名流的人生態度: 前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前電影導演Nora Ephron,還有前美國總統克林頓。
很明顯,這些賣假疫苗的大老闆都知道自己賣的是什麼東西,也心知肚明這些假疫苗會影響千千萬萬無辜的小孩,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在乎。 你我都知道這些是不道德的行為,你與我都不會做,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喪心病狂?這些人似乎沒有良心,一點也沒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道德規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光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寶庫,更擁有眾多療癒身心的溫泉飯店。在這裡,你可以一邊欣賞自然美景,如 中禪寺湖 和 華嚴瀑布,一邊享受溫泉帶來的舒適。以下推薦3間適合家庭入住的日光溫泉飯店,考慮 親子友善設施、溫泉品質 和 便利性,無論是帶孩子還是與伴侶同行,都能找到理想的住宿選擇。
             一則關於陽光三段論式的故事
Thumbnail
對內在的關照、探問,是通往「認識真實的自己」的小徑之一。而這期刊物內容,描繪了小徑的沿途風景。 刊物副標「日光癒」,以及封面中明亮的澄黃,是編輯種子們給讀者的祝福,希望這本刊物成為冬日暖陽般柔和又溫暖的存在。邀請大家翻開刊物,想像黃澄澄的陽光灑落在身上,一起來場「日光癒」吧!
Thumbnail
第二天開始我們的日光租車自駕行,分享日光地區租車考量、租車費用、租車流程。為了節省大家查詢時間,我列出日光各知名景點的開放時間,以便自助行的旅客能夠估算順接行程。我跟小 C 去了東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輪王寺三佛堂」及護摩堂。文中也介紹了輪王寺、東照宮與德川家族三代的關係。
Thumbnail
夏日煩躁  渴望尋一處清涼 穿著一襲漂亮花裙   牽著愛侶的手 尋得一方碧湖藍天  伴著如茵綠草 那就躺下吧!
Thumbnail
這陣子一直浮現月老到意識 因為很好奇月老的視界是什麼呢 查了一下還真的有 真的!真的太可愛了! 讓我想到, 每次要買東西回去祭拜家神時 都會禮貌上詢問一下家母 像朋友那樣吧. 基本上祂們吃的東西大部份, 像我們現實生活中愛吃得. 也不太喜歡我們花大錢 可以的話就選擇在初一十
Thumbnail
答案是:你能控制自己的物欲到哪邊??? 今天我來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我認識的客戶早年做貿易起家的, 很早就累積上億身家也上過新聞, 因為老爸很會賺錢 所以一家子幾乎都是老爸養 後來這個客戶因為出手大方 錢財留不住 家裡面可以說是金碧輝煌 加上小孩子安逸習慣了, 染上賭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高慾望的[月光族]并沒有問題,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高慾望的[月光族]認為人生除了工作,還需要享樂. 儘管人工不多,都應該把剩下的金錢去慰勞一下這麼辛苦工作的自己。「工作太苦, 所以我每天要喝至少一杯珍珠奶茶。」,「工作太苦,所以我放假的時候要去吃至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大多數人都只為求生存而天天追趕金錢, 難道生存就只能為錢嗎? 新一代認為努力沒回報, 那不如活在當下? 總是被負評的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現時各國物價高企,大事小事都需要錢的世界下,很多人的收入僅僅只能應付生活所需,扣除基本的生存成本,如住屋,交通,水電煤等支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如果沒有貴人或是善知識福至心靈的提點一下,我們就會深陷在習氣中灰頭土臉毫無所覺,也不知道外面的空氣有多清新乾淨。 有福緣的人被貴人提點一下就像被護士扎了一針,馬上有痛覺,當針劑效果開始跑就是我們的想法朝正確的方向轉變。有一個男人,十五學木工,退伍後結婚,天天做十三個小時才
Thumbnail
日光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寶庫,更擁有眾多療癒身心的溫泉飯店。在這裡,你可以一邊欣賞自然美景,如 中禪寺湖 和 華嚴瀑布,一邊享受溫泉帶來的舒適。以下推薦3間適合家庭入住的日光溫泉飯店,考慮 親子友善設施、溫泉品質 和 便利性,無論是帶孩子還是與伴侶同行,都能找到理想的住宿選擇。
             一則關於陽光三段論式的故事
Thumbnail
對內在的關照、探問,是通往「認識真實的自己」的小徑之一。而這期刊物內容,描繪了小徑的沿途風景。 刊物副標「日光癒」,以及封面中明亮的澄黃,是編輯種子們給讀者的祝福,希望這本刊物成為冬日暖陽般柔和又溫暖的存在。邀請大家翻開刊物,想像黃澄澄的陽光灑落在身上,一起來場「日光癒」吧!
Thumbnail
第二天開始我們的日光租車自駕行,分享日光地區租車考量、租車費用、租車流程。為了節省大家查詢時間,我列出日光各知名景點的開放時間,以便自助行的旅客能夠估算順接行程。我跟小 C 去了東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輪王寺三佛堂」及護摩堂。文中也介紹了輪王寺、東照宮與德川家族三代的關係。
Thumbnail
夏日煩躁  渴望尋一處清涼 穿著一襲漂亮花裙   牽著愛侶的手 尋得一方碧湖藍天  伴著如茵綠草 那就躺下吧!
Thumbnail
這陣子一直浮現月老到意識 因為很好奇月老的視界是什麼呢 查了一下還真的有 真的!真的太可愛了! 讓我想到, 每次要買東西回去祭拜家神時 都會禮貌上詢問一下家母 像朋友那樣吧. 基本上祂們吃的東西大部份, 像我們現實生活中愛吃得. 也不太喜歡我們花大錢 可以的話就選擇在初一十
Thumbnail
答案是:你能控制自己的物欲到哪邊??? 今天我來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我認識的客戶早年做貿易起家的, 很早就累積上億身家也上過新聞, 因為老爸很會賺錢 所以一家子幾乎都是老爸養 後來這個客戶因為出手大方 錢財留不住 家裡面可以說是金碧輝煌 加上小孩子安逸習慣了, 染上賭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高慾望的[月光族]并沒有問題,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高慾望的[月光族]認為人生除了工作,還需要享樂. 儘管人工不多,都應該把剩下的金錢去慰勞一下這麼辛苦工作的自己。「工作太苦, 所以我每天要喝至少一杯珍珠奶茶。」,「工作太苦,所以我放假的時候要去吃至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大多數人都只為求生存而天天追趕金錢, 難道生存就只能為錢嗎? 新一代認為努力沒回報, 那不如活在當下? 總是被負評的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現時各國物價高企,大事小事都需要錢的世界下,很多人的收入僅僅只能應付生活所需,扣除基本的生存成本,如住屋,交通,水電煤等支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如果沒有貴人或是善知識福至心靈的提點一下,我們就會深陷在習氣中灰頭土臉毫無所覺,也不知道外面的空氣有多清新乾淨。 有福緣的人被貴人提點一下就像被護士扎了一針,馬上有痛覺,當針劑效果開始跑就是我們的想法朝正確的方向轉變。有一個男人,十五學木工,退伍後結婚,天天做十三個小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