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2/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葉之間,新食代—葉食臺灣

一次性餐具對世界造成的污染早已無法忽視,在臺灣,政府也開始著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從政府機關到校園乃至於商家,都紛紛在法令與政策下禁用了一次性餐具。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已成了世界的共識,「葉食臺灣」也在一次領悟中,躍身潛入了這股浪潮。
一個20分鐘吃完的便當,卻對地球造成永久的傷害
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葉食臺灣的創辦人—王馨曼,她在一次專題研究、一波毒餐具風波、以及一次東南亞的旅行後,體會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還能做什麼?」
2014年,受到尼泊爾當地居民及花東原民傳統葉碗的啟發,「葉食臺灣」正式成立,並開始尋找葉材、製作模具、研發測試。擔起社會責任、環境責任,這或許是設計師的另一個使命。葉食臺灣運用在地的葉子,透過簡單的程序製成飯碗,與平日的紙製飯碗皆為「一次性餐具」,一個造成汙染並構成食安憂慮,「葉食」卻得以落葉歸根、回饋自然。

不是都能回收嗎?怎麼還是造成汙染?

普遍來說,消費者都會認為紙碗十分環保,擺明就都能「回收」了,「為什麼不用紙碗就好呢?」然而,市面上的紙碗絕大多數屬「複合製品」,在可回收的紙料上加上了防油的食用蠟或塑膠薄膜,加上使用後的紙碗再沾上油漬,導致回收成本高漲,回收廠商並不完全樂意「回收」這些製品。筆者就讀的學校就曾因為廠商成本考量的關係而暫停回收紙類餐具。幸好與政府合作的廠商仍進行相關回收,才停止了這樣「環保倒車」的窘境。
再者,消費者普遍亦偏好購買「賣相」較好的商品,似乎連餐具也不例外。因此,為了確保商品的銷售數量同時壓低成本,許多不肖廠商遂使用化學顏料進行再加工,讓紙製餐具對環境更不友善。

再研發再改善 盼能打入市場取代紙製餐具!

單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筆者認為葉食臺灣的餐具仍然非常陽春,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受到大眾市場的喜愛。除了大眾市場,一次性餐具的供應商,基於成本跟數量需求,短期內也不可能完全轉向葉食餐具。承載這樣子挑戰主流市場的使命,葉食臺灣也在努力進行進一步的研發,盼有朝一日能取代當今主流的一次性餐具。筆者亦樂觀認為,隨著科技進步及環保意識的增長,葉食餐具總有一天將能成為主流、滅除汙染及食安隱憂。
責任編輯:吳宇翔 核稿編輯:賴澤霖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