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這座島嶼東朝歐美、仰附歐美,被其綁架日久;北向日韓、仿習日韓,被其蠱惑年深;西往中國,有其語言文化淵源。然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都遺忘了,忘了與我們息息相關、有歷史脈絡及陳跡可尋的南方近鄰……
🌿 前菜,開開胃 🌿
有「中文」基本能力的我們要學會「越南語」並不困難,「中文」底子及其語言能力越好,就更容易、快速、有效地學好「越南語」。世界各國的語言/語文在過去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交互融合、持續演變,而漸漸衍生出「語言家族」,具有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彼此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如果學會並懂得「中文」,就可以運用「中文」的規律和特點來學習與它相近的語言,而「越南語」是其中的一種。就如同練武功,先習得心法、打開任督二脈,往後要學會招式就順理成章、不會步入旁門左道而最後無所成。
✮✮✮
東南亞國家的語言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較大,但是越南語卻與韓語、日語同樣自古以來源於中國漢字文化的傳布滲透而受到漢字的深遠影響。
從西元1世紀到10世紀,在北方鄰居中國的統治之下,越南語引進了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的古音,但是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柬埔寨語)的特色,雖然與中文一樣並沒有時態及動詞變化,也同為聲調語言,然而其詞彙組合排列的順序恰恰與中文相反,這種型態與泰語近似。
昔日,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合適對應的書寫系統。大概從中國東漢(約25年~220年)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大規模地傳入越南。
大約在8世紀時,由於口語越南語與漢語不同,漢文文言文無法準確紀錄越南民族語言,這種情況與古代朝鮮一樣,書面文字使用漢文文言文,但是民間口語為民族語言),漢字在越南逐漸傳播開來以後,有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來創造新的文字以紀錄越南民族語言,這些字就是「喃字(Chữ Nôm/𡦂喃)」。
大約在13世紀時,越南的文人開始使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其中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在19世紀所寫就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儘管此間胡朝(約1400年~1407年)或西山阮朝富春朝廷(約1788年~1802年)的統治者曾經重視過喃字,並且將它提升到國家文書用字的地位。越南的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範的工作。
到了越南陳朝(約1226年~1400年)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官方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在15世紀所編纂的《大越史記全書》。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以漢字作成的文章基本上並沒有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沒有採用越南語的辭彙,而是純粹利用古漢語文法來寫成。因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的書寫系統,而與當時的越南語的口語習慣有很大的差異。
現代越南語是使用拉丁文字母書寫,稱之為「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是由在17世紀來到越南的法國傳教士 Alexandre de Rhodes(越南語:A-Lịch-Sơn Đắc-Lộ,1591年~1660年)根據先前傳教士的拼寫原則的基礎之上統整而成。在19世紀時,法國佔領越南期間,這種書寫系統開始流行起來。在20世紀時,這種書寫系統開始全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