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讀書誌:《未生》

《未生》是一套韓國漫畫,共9冊(筆者暫時看了7冊)。漫畫內容與圍棋有關,但不是日本漫畫《棋靈王》那種棋局比賽故事,粗糙概括其內容,涉及的是辦公室政治、職場攻略。
未生/完生是圍棋術語, 在棋局完結一刻,仍存活(沒有被提走)的棋子,才是「完生」;勝負未決階段,棋盤上尚未確認死活的棋子,都是「未生」,男主角張克萊正是其中一隻在職場上搏鬥的棋子。他在韓國的棋院渡過少年時代,資質所限,最终未能入段,當不上職業棋手,唯有轉戰一間綜合貿易公司,由低做起。
在職場裡,主角重遇各式「棋局」,其實就是各種職場環境及考驗歷練。主角運用過去在圍棋對奕中學會的種種技巧,包括對棋局的直覺、洞察力及解題能力,見局拆局。當然,「局」是雙方的對奕,主角也不是甚麼經營天才/辦公室戰神,張克萊也有機會陷入難以解開的困局,往往經一事長一智,與同僚一起拆解難題。
漫畫中的職場故事,不是家庭倫理辦公室錯摸地下情等等肥皂劇八卦情節,也沒有甚麼陰謀奪權陷害、妻妾手足大鬥法,欠缺CCTVB(1)式腦殘橋段,欠缺「港味」,轉為注重橋段的真實感。例如張克萊被指令到街上「叫賣」,引來一些有相似經歷的前輩圍觀,側面反映出韓國的辦公室文化。由第四冊開展「約旦方案」開始,故事漸入勝景,辦公室內一事一物,都成為述說精彩故事的素材,刻劃細緻卻不沉悶,例如怎樣斟酌計劃書遣詞用字?如何令被閣置的計劃書「重生」?如何安排一次齊集公司高層出席的會議?尤其吳課長在社長(公司最高負責人)面前,用顛覆傳統的方式,推銷「約旦方案」,堪稱拍案叫絕!
漫畫另一特色,就是沒有用上傳統的章節/章回,轉用棋局的「手」來分章回。那一局棋也不是隨意杜撰,一如《棋靈王》的棋局取材自真實比賽,那一局參照第一屆應氏盃(1988–1989年)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2),決賽棋局中第五局決勝局,由聶衛平(中國,執白子)對決曹薰铉(韓國,執黑子),每一手有韓國棋手朴治文為之撰文解說,例如那一手對棋局有何影響、如何理解眼前的「局」勢、棋手背後的心態(這個,應該純屬猜測)、棋手還可能有甚麼選擇(落子點)等等。
筆者懷疑,作者是否如此神通廣大,竟然創作了一個與該棋局著著對應的故事?由於不熟悉圍棋,筆者分辨不了漫畫內的解說是否真的以棋論棋,還是為了配合漫畫劇情而硬解硬說。事實有些解說與接下來的故事不太關涉,有些又似乎配合劇情。例如第47手,解說文字談及圍棋中「倚靠敵人」(不避開,甚至故意靠近)這種搏奕觸角,那一手/章節內容,正好談及主角張克萊嘗試向其上司更多透露自己的過去。畢竟職場未必是交朋結友的好地方,主角此舉屬兵行險著。但主角的上司,卻又未至於是「敵人」。有幾手解說談及棋局當中需要耐性或需要進取,接下來的故事似乎與角色的奮進或忍耐相對應。然而,一局棋雙方總是或攻堅或守成,這些「萬能」解說隨機調動位置,似乎也可以當作對故事的引介。
棋局解說與漫畫內容,正是處於這種既似應對又似乎不相干的狀態下,步步發展。
不是題外話:一個地方的漫畫水平,該如何去衡量?畫工?筆者認為,不能單憑所謂畫工衡量,看看《花生漫畫》與《瑪法達(Mafalda)》那些簡潔;甚至粗糙的構圖,絕對比不上《中華英雄》的細緻瑰麗,但這些都是漫畫中的瑰寶。
《未生》的構圖算不上美麗精緻,間中非常粗糙,但毋損其引人入勝。漫畫精彩與否,筆者認為應著眼於題材。題材多元化、關注甚麼、「劇情」是否引人入勝?這些都是衡量準則。
毫無疑問,日本漫畫仍是一方霸主,由題材到畫工,既有上乘表現,也有數量優勢。至於美國漫畫,筆者不太認識,也許可以與日漫一較高下吧?印象中,美漫也有題材關於辦公室政治,就是1989年出版的《呆伯特 Dilbert》,只是題材取向有別,偏向幽默諷刺、嬉笑怒罵。
等待下一回,一起看一套不見經傳、題材較冷僻的日本漫畫,就可印證剛才講法。
註:
(1) 香港人嘲弄本地的無線電視(TVB)為CCVTB,因為其意識形態與國內的中央電視台(CCTV)愈來愈相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